分享

【每天美玉】——殷墟妇好墓出土鸱鸮、玉鹦鹉、玉鸟鉴赏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1-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殷墟妇好墓 鸱鸮

图片
图片

此件商代晚期鸱鸮出土于殷墟妇好墓。鸱鸮长108.0毫米,宽47.2毫米,最薄处3.0毫米,最厚处3.9毫米,重量为37.2克;经红外光谱仪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鸱鸮整体呈墨绿色,有褐斑,微透光;局部可见白色及褐色沁,器形扁平;鸱鸮作站立状,体丰满;钩喙圆眼,弯眉细长,头有“Y”字形冠毛;背上有扉棱状突起,翅较长上翘,尾下垂且内弯,屈肢;颈饰鳞纹,身尾饰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耳上有圆孔,可佩挂。

商代时期古人很崇拜猫头鹰,也就是鸱鸮。与绝大多数昼行性鸟类不同,猫头鹰更加适应夜间捕猎,在漆黑的夜晚,猫头鹰大而圆的瞳孔能够吸纳更多光线,同时,它们的视网膜对于弱光有着良好的敏感性,使其夜视能力达到人类的百倍以上,且双目向前,视线重叠,能够更好地判断距离;猫头鹰的听觉也十分敏锐,双耳独特的形状和分布使其能够明确分辨声音的来源,夜间狩猎更加精准,可谓真正的鸟中“暗夜之王”。

这件玉鸮除了刻画出猫头鹰又圆又大的眼睛之外,还有着猫头鹰独特的站立姿态,造型上采用类似剪纸的设计,整体是一个猫头鹰的剪影,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件玉鸮的设计、制作都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播放下方视频 看张友来老师讲解玉鸮制作过程

台湾的吴棠海先生对这件玉鸮的工艺步骤做过一个说明,他认为工匠先是将它的整体外轮廓制作出来,然后做剪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外边的切割,再下一步是打孔,然后穿线,进行线切割,做出镂雕的效果,将所有镂雕部分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最后精细的阴线雕刻,最终完成整件玉鸮的制作。

殷墟妇好墓 玉鹦鹉

图片
图片

此件商代晚期玉鹦鹉1976年出土于妇好墓。玉鹦鹉长41.77毫米,宽74.92毫米,最薄处5.5毫米,最厚处8.14毫米,重量为54.369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综合检测,确定材质为透闪石。

图片
图片

玉鹦鹉玉质较好,温润细腻,正反两面均用卷云纹雕琢出眼睛及羽毛;鸟作站立状,尾部上翘,腹中部钻有一穿孔;栩栩如生,十分可爱。

殷墟妇好墓 玉鸟

图片

此件商代晚期玉鸟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玉鸟长20.8毫米,宽20.5毫米,最薄处1.3毫米,最厚处5.1毫米,重量为3.1克,硬度为5-5.5莫氏度;经拉曼光谱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鸟局部放大图

整器受沁为黄褐色,基质颜色不明,不透光;器形扁平,器身上可见朱砂痕迹;整器作立鸟形,长喙略勾,以细阴线刻出巨大的臣字形眼,冠部有四个齿状扉棱,靠近喙部的扉棱上对钻一小孔;身短,胸部微凸,长尾垂地,尾爪在同一平面上;足略前屈,上饰卷云纹,爪微凹抓地。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特殊注明除外)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