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8年王近山去世,聂凤智对悼词无从下手,邓小平:他的悼词我要看

 lixj1028 2023-01-03 发布于天津

196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九大”期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见到了毛主席。

许世友对毛主席说道:“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会打仗,官越做越小,现在日子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

文章图片1

毛主席问道:“谁?”

许世友回答道:“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周志坚。他们虽然有错,但处理太重,应该恢复工作。”

毛主席是知道王近山的,也知道王近山当年的功绩。

文章图片2

正在犹豫要不要应许世友的要求酌情减低对王近山的处罚的时候,许世友又适时地将一封王近山亲手写下的信件交给了毛主席。

这封信件是王近山经由许世友呈上来的,上面王近山诚恳的向毛主席表示了对当年的悔意。

看完信件之后,毛主席示意许世友做安排。

于是就这样,王近山终于结束了在农场里面的艰难生活。

文章图片3

老战友亲自到车站迎接王近山的到来

经过中央军委下文,命王近山赴南京军区任副参谋长,并恢复6级(副兵团级)待遇。

1969年7月接到调令的王近山,带着黄慎荣和她们的孩子乘坐火车到了南京。

车到南京时,车站的月台上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三位将军早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在见到王近山的时候,三人不约而同地立正,并向王近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车上下来的王近山已经年过半百,而这时的黄慎荣还很年轻,但是面容却极为憔悴。

黄慎荣双手抱着孩子,手里的挎篮里面装着的是地瓜、玉米、杂粮等路上吃的口粮。

文章图片4

而王近山呢,依旧是穿着自己的旧军装,手里面还拎着三只老母鸡。

看着昔日的老战友们,王近山略显尴尬地说道:“自家养的 , 全是吃野地里的虫子长大的,杀了舍不得。”

没了昔日的盛气,此时的王近山表现出满身淳朴农民的气息。

站在对面的三人,此时已经忍不住地满脸泪花了。说罢,几人上前,连忙帮着王近山和黄慎荣提行李,然后带着王近山去往军区安排的住处。

文章图片5

最后的伴侣——黄慎荣

就在王近山准收拾东西出发前往河南时,王近山曾经的勤务员的黄慎荣听闻王近山遭此变故,特意来北京看望王近山。

黄慎荣见到王近山生活的窘境十分难过,当年王近山是何等的英雄,对身边的人也都极为照顾,黄慎荣怎么也想不到王近山竟落得这般田地。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黄慎荣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要来到王近山身边给王近山当保姆,照顾老首长的生活。

当时,王近山十分感动,但是也不愿意让黄慎荣跟着自己去遭罪。于是对黄慎荣说道:“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嘛呢?”

黄慎荣对王近山说道:“首长,我愿意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 听着黄慎荣的话,王近山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便默许了黄慎荣的选择。

文章图片6

于是就这样,二十多岁的黄慎荣跟着王近山来到了河南。

同年十月,黄慎荣与王近山在患难中结为夫妇,此后多年一直都是黄慎荣在照顾着王近山,并且与王近山还生下了两个孩子。

在河南的4年时间里面,王近山在农场分管园艺,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而黄慎荣则是在农场的幼儿园里面当教师。

尽管有黄慎荣的陪伴,王近山的生活还是过得十分苦闷。直到后来王近山的旧部尤太忠、肖永银等人找到许世友,才想到帮助王近山的办法。

文章图片7

晚年病重

尽管在许世友等人的求情之下离开了农场,到了南京军区任参谋。但是多年的南征北战以及农场里面的那几年,彻底消磨掉了王近山的身体底子。

没多久王近山便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可是王近山始终不愿意休息,依旧坚持去军区上班。离开部队好几年,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王近山当然不愿意在家休息。

哪怕不能在作训场上驰骋,哪怕每天只能是看一看在作训场上训练的战士们,对于王近山来说也算得上一种莫大的慰藉了吧!

就这样,王近山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医生只能是将王近山堵在家门口,强制到医院做身体检查。

文章图片8

医生怀疑王近山的腹腔内有病变,但是限于当时的医疗诊断水平的限制,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是开腹。

最终在1974年的11月7日,王近山接受了医院的开腹检查,结果是“胃癌”。

医生不敢告诉王近山事情,只能是将结果告诉了黄慎荣。得知此事的黄慎荣也只能装得若无其事地继续照顾王近山。

但是毕竟两人做了好多年的夫妻,婚前黄慎荣又做过王近山多年的勤务员。王近山哪里看不出黄慎荣脸上那微妙的变化呢?

文章图片9

一天,王近山有意无意地对着正在做家务的黄慎荣说了一句:“医生检查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说实话!不要骗我!我看不是胃溃疡,是不是胃癌 ? 肯定是胃癌 。”

王近山说得很平静,而一旁的黄慎荣的脸上表情却是几度变化,最终忍不住大声地哭了起来。

于是从这天起,大家也不再瞒着王近山病情。王近山也将生死看得很淡,该吃吃、该喝喝,就像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尽管军区机关找了最好的医生来为王近山治疗,但是最终病王近山的病情还是没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发展得很快。

文章图片10

邓小平得知王近山生病,专门到南京看望

1974年,李德生到北京开会。与会期间,李德生得知邓小平此时正在北京主持工作,于是专门找了一个时间去看了下邓小平这位老领导。

邓小平从李德生那里得知了王近山得病的消息。早在1946年9月刘邓大军在山东菏泽打定陶战役时,王近山负责的是大杨湖的战斗。

邓小平知道王近山的性子急,于是就用了一个激将法,王近山便给邓小平下了保证,一定拿下大杨湖。

当时王近山信誓旦旦地对邓小平说道:“不消灭赵锡田,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文章图片11

一直到四十多年后,邓小平对王近山立军令状时所说的话仍然记忆犹新,他感慨道,“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结果王近山这一仗打得漂亮,邓小平也对王近山刮目相看。没有王金山这一仗的胜利,也就没有定陶战役的胜利。

在1974邓小平与李德生见面的时候,除了回忆起当年一起在战火纷飞年代所结下的深刻战友之情外,邓小平着重询问了一下王近山的近况。

对于王近山解放之后的事情,邓小平是知道一点消息的,但是之中的很多隐情直到见到李德生之后才了解。

一提到王近山,李德生就显得很激动。李德生将那几年王近山的近况以及患病的事情一一告诉了邓小平。在得知王近山的近况之后,邓小平心里面很不好受。

文章图片12

对于王近山的职务问题,邓小平专门说道:“不能因为生活上的问题就抹杀掉王近山对于革命的贡献,从整体上讲,王近山同志功是大于过的。”

邓小平建议让王近山同志到全国政协当常委,这样也可以提高一下王近山的待遇问题。

邓小平虽然与王近山之间的工作交集少了,但对王近山始终都是十分关心的。在得知王近山患上癌症以后,邓小平十分难过。

1975年,已经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专门去了一趟南京,此行的目的就是去看一下患病的王近山。

文章图片13

一到南京,南京军区的首长就准备向邓小平汇报工作,而邓小平却打断对方的谈话说道:“我不是来听工作汇报的,我要听你们汇报王近山的病情!”

得知此时王近山已经住院后,邓小平多次派人代表自己去医院看望王近山。因为邓小平的到来,也是使得王近山的就医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也都提高了一个档次。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每天南京军区都会将王近山的病情整理成汇报材料交给“邓办”。

但是即便是给予了最好的医疗和住院条件,王近山的病情还是每况愈下。常年以来的南征北战,早就击溃了王近山的身体,没几年的时间,王近的胃癌就发展到了晚期。

文章图片14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进入了弥留状态。

尽管已经不在其位,但此时的王近山却依旧惦记着部队里面的事情。时而清醒,时而昏迷的王近山只要是看到身边有人,便会有极其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哪里?”

听到王近山这样问,守在一旁的小儿子王岩眼睛立刻变得婆娑起来。王岩拉着王近山的手道:“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王近山断断续续地又说道:“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家人们在王近山的耳边放起了军号声,在嘹亮悠长的军号声中,这一次王近山没有再站起来,而是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自此,解放军一代名将王近山,终于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文章图片15

邓公给予的最后任命,从参谋变为顾问

王近山去世之后,中央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聂凤智找到肖永银,然后说道:“老肖,你了解王近山,这悼词,别人搞不太合适,你搞搞吧!”

作为王近山的老部下,肖永银欣然领命。

肖永银在给王近山写悼词的时候面对王近山逝世前的职位“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这几个字深感不平。

作为开国中将的王近山,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就已经是兵团司令,但是到逝世的时候却只能是军级副参谋。

文章图片16

肖永银找到了南京军区聂凤智司令员反映了自己想法,聂凤智建议向中央反映。

后来在北京的邓小平知道这件事后说道:“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

看到王近山的悼词上写着:“历任职务为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军区副参谋长”后,邓小平思考了片刻,然后大笔一挥,将军区副参谋改成了“军区顾问”。

随后邓小平还特意给聂凤智打了一个电话:“人已死了,不能下命令搞个名堂,就叫顾问吧!”

文章图片17

第二天,中央军委便补发了任命通知,于是王近山的葬礼最终以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王近山最终以军区正职的身份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在王近山的葬礼上,包括无数老一代的革命家悉数到场,一起缅怀王近山这样一位解放军中的传奇名将。

如果没有邓小平,或许王近山最后的这一段路不会有这般的体面。

199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出版《回忆王近山文集》,书面便是由邓小平为其题写的四个大字“一代战将”。

作为老战友,老领导,邓小平最终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王近山的缅怀之情。于两人而言,也算得上是一段佳话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