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3大阳谋: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抗,千年来却无人能破

 学用知行 2023-01-03 发布于山东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古人用实践验证过的真理来告诫后人:对于光明正大的明面攻击,暗地里的阴招手段中伤难以辨别,更加不容易应对,万万要小心。

然而,实际上历史上有三大著名的“阳谋”,即便是公开地正面使计谋,但是身在其中的人们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抗,千年来无人能破,狠绝程度堪比阴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章图片1

面对逆臣,晏子献计:二桃“杀”三士

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虽说在国家军事上,冷兵器时代要纯靠人力去阵前厮杀拼搏才能实现开疆拓土、守卫家园的目标。

但与此同时,国家政治中舌战群儒的文臣也必不可少,古代高超的权谋之术往往能够兵不血刃地除掉眼中钉,这无疑是需要深厚的谋略逻辑与伶俐的口才之能的,诚如《晏子春秋》中记载“二桃杀三士”一典故便是一个鲜明案例。

在春秋争霸之际,各国国君纷纷招贤纳士,他们都企图能够在各地群雄中脱颖而出;当时身为大国齐的君主齐景公手下有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

文章图片2

这三人孔武有力,在多次攻敌战斗时都表现得勇猛非常,且均为齐国的大业立下了不朽功劳;而世间万物往往呈现着相生相克、物极必反的发展规律,这三员武将渐渐地在功名利禄的高捧中迷失了自我,变得居功自傲起来。

一次,身为相国的晏子从三员大将的身旁经过,相国故意做出谦逊小步向前快走的姿态,暗中留意面前三人的反应。

而处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春秋之际,原本应当注重的君臣大义和长幼伦常在这三位武将的眼中轻如鸿毛,再加上三人自恃功高,根本不不站起身来行礼,这引起了晏子与齐景公的不满。

文章图片3

武将最忌讳功高盖主,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如此高调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果然很快便迎来了祸患。

晏子认为这三员武将心无大义必将祸国殃民,因而向景公提议除掉他们;齐景公则表示恐怕有心无力,因为这三员猛将能够赤手空拳与猛兽搏击,明杀暗袭恐怕都不是上上之策。

而晏子则表示除掉这三个目中无人的谋逆之臣无需费吹灰之力,只要巧用谋略即可;晏子请景公派人赏赐这三个人两个桃子,并命其按功劳大小分食。

文章图片4

晏子预测自恃功高的三人必定都各自认为自己功劳最大、最应该吃桃而争相抢夺,最终只需等鹤蚌相争,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而事实也果然如晏子所预料的那般,公孙接、田开疆述说完功劳后各占有一个桃子,紧接着古冶子又罗列出自己曾鳖口救国君的丰功伟绩,这一席话引得先前的二人羞愧难当,愤而刎颈自杀。

古冶子悔恨自己的言行造成别人的死,于是不愿独活,随之自杀尽追随而去;就此,三位勇猛武将看似均死于自己之手,实则是死于一场精心策划的阳谋。

文章图片5

围魏救赵,逆向思维直击重点解难题

继春秋争霸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典故,比如赵、魏、齐三国之间相关联的“围魏救赵”,其中正暗含着高深莫测的阳谋。

“围魏救赵”的导火线是一个叫作“中山”的地方,当时魏王想要夺回曾经被赵国强占的北邻小国中山,以此一雪前耻,于是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而心比天高的庞涓对于弹丸之地中山不屑一顾,他认为此地离赵国国度很近,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长驱直入攻打赵都,只要将邯郸攻下,那么小小中山自然是囊中之物。

文章图片6

而眼看陷入危难的赵王情急之下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求救于齐国,并许诺帮忙解围后将中山赠与齐国;就这样,齐赵两国达成了共识,共同抵御魏国。

按照一般的思路,援助赵国的齐国应该也派兵前去赵都邯郸与赵军联合阻止魏国军队的入侵,但齐国军师孙膑则反其道而行之。

深谙用兵之道的孙膑下令避魏国之锋芒,既然魏军集合精兵攻打邯郸,那么齐军便前往魏国攻打其国都。

文章图片7

果然庞涓慌乱班师回朝解救本国,而齐军则趁机埋伏在途中,本就长途跋涉的魏军在遭到突袭后溃散而败。最终,魏军大败,齐军得胜,赵国被包围的危机也圆满解除了。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一道推恩令巧妙削藩

有早期诸侯藩王势力强大导致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乱象的前车之鉴,汉王朝的历代皇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自己统治时期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削藩政策。

在英明强干的汉武帝统治时期,削藩的政治手段尤为典型,堪称随势而发的高明阳谋;武帝在景帝削弱诸侯力量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加大削藩力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便是主父偃建议实行的“推恩令”。

文章图片8

这一政策的实施打破了各诸侯王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继承的旧例,政策在表面上看似惠及诸侯膝下的所有子孙,嫡长子之外次子等人人都分到不同程度的权力,政策自然受到各地诸侯除嫡长子之外众子弟的大力拥护。

实际上,推恩令则是在一层层地蚕食下分诸侯王的权势;经过推恩令的实行,各个诸侯王的权势地位大打折扣,再不能掀起任何大浪花,渐渐地诸侯国势力于中央而言以及不足为惧。

汉武帝就此逐步削弱诸侯的势力,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朝武帝时的各地诸侯势力早已不能同汉初日益膨胀的强盛所相提并论,诸侯们再想要危及中央统治已没有可能,国内爆发内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中央集权愈发巩固。

文章图片9

不得不说,汉武帝采取的这一举措可谓是零流血牺牲的温水煮青蛙式削藩政策,如此既不会遭到各诸侯的强烈反抗,又能够几乎不浪费任何兵力地在潜移默化当中达到目的,实属高明!

历史上3大阳谋中的曲折谋划,远比阴谋更加高深,往往受众群体明明知道是个陷阱却无力反抗,千年来却无人能破,可谓屡试不爽;这其中暗藏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反复地品鉴与感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