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从少阳太阴合病论治郁证

 朱永林548cr9af 2023-01-03 发布于湖南

柴 胡 桂枝干 姜汤 从少阳 太阴 合病论治 郁证

唐大苹1马万千2 △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滞, 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症, 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等[ 1 ],古籍中记载的“不寐” “ 心悸” “ 怔忡” “奔豚” “ 脏躁”“百合病”等均与本病有密切的关系。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情志内伤为致病特点, 主要见于西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由 于老年人大多多病共存, 临床症状不仅表现为情志异常,还有许多躯体疾病的表现, 如头晕、头痛、心悸、腰背酸痛、耳鸣、烘热汗出、胃脘痞闷、泛酸烧心、咳痰、咽部异物感、失眠等等。 笔者在临证中运用合病理论治疗本病, 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从少阳太阴合病着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郁证与合病的关系

对郁证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如《素问· 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 神有所归, 正气留而不行, 故气结矣。”朱丹溪认为, 气血郁滞不通是人身发病的重要原因,《丹溪心法· 六郁》中有非常著名的论述: “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 多生于郁”。 同时还明确指出六者之间, 是先由气郁, 而后湿、痰、热、血、食等随之而郁, 从而为病。明· 戴思恭在《金匮钩玄》中提出郁证的病机特点在于气机郁滞升降失常。

现代医学认为同一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症,共存于同一个体的多种病症称为“共存疾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患者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共存率增大。 而早在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提出了合病的概念, 凡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序者称为“合病”。 合病常因正气不足, 邪气太盛, 侵犯数经而发。 《伤寒论》 中有很多关于合病的条文, 同时也有很多没有明确提出合病概念的,但可以通过合病理论来解读。 在临床门诊中郁证患者症状纷繁多样, 共存疾病种类多, 病情复杂,常常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质疏松、慢性胃炎、脑卒中、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疾病等。

2 少阳太阴合病病因病机

2. 1 足少阳胆腑之生理病理

少阳病是指足少阳胆腑和手少阳三焦而言。 《灵枢· 本枢》说“胆者, 中精之腑。”足少阳胆腑贮藏精汁, 主疏泄,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有赖于胆的疏泄功能。 《素问· 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少阳胆腑调节情志, 对人的精神情绪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胆腑受邪则失去疏泄条达之性,气机郁滞, 出现胆怯易惊、善恐、不寐、心烦等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 此外胆为春生之气, 具有条达生发之性, 人赖此阳之生发才能生长壮老已[ 2]。如《素问· 六节藏象论》云:“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2. 2 手少阳三焦腑之生理病理

张景岳《类经》云:“脏腑之外, 躯体之内, 包罗诸脏, 一腔之大腑也。” 手少阳三焦腑为元气之别使, 气化之总司, 经历五脏六腑,元气通过三焦之道以布达全身。 《 难经· 三十一难》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为水谷之道路,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三焦通畅则表里、上下、内外通达。 三焦受邪,五脏六腑皆受累,以致气血津液生化输布不足,痰饮水湿由内而生,导致气机的失调。

2. 3 少阳为表里、 阴阳之枢

《素问· 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类经》注: “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 为三阳之表也。 阳明为阖, 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 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故少阳位于半表半里, 为表里之枢。 胡希恕老先生认为六经来自八纲,无论表、里、或半表半里的病位, 均当有阴阳两类不同为证反应,六经的实质是表、里、半表半里、三阳三阴六类证型。 即太阳为表阳证, 少阴为表阴证, 阳明为里阳证,太阴为里阴证,少阳为半表半里之阳证,厥阴为半表半里之阴证。 少阳介于阴阳之间, 出则为阳, 入则为阴,故也为阴阳之枢[ 3]。

2. 4 少阳太阴合病

首先少阳病的典型症状既有脾胃虚的表现,如“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小柴胡汤中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扶正祛邪,说明少阳病本质为半阴半阳, 半虚半实。 《伤寒论》第 97 条: “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是指肝胆相连皆属木,脾胃相连皆属土, 木克土, 木为高, 土为下, 所以肝胆之气影响到脾胃, “ 故使呕也”。 少阳临近太阴,若少阳之邪内传, 太阴首当其冲[ 4]。 故《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临床常见少阳与太阴合病。

3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 于张仲景《伤寒论》 第 155条“伤寒五六日 ,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 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此方因 伤寒误治, 汗之, 则津液外泄, 损伤阳气, 下之则津液下泄,邪犯少阳。 少阳之邪不解而有脾寒和气化失常, 津液不布。 其方药组成是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 《神农本草经》谓柴胡“ 味苦平, 无毒, 治心腹肠胃 中结气,饮食积聚, 寒热邪气, 推陈致新”[ 5]。 柴胡能够解少阳郁结, 升发少阳之气。 黄芩, 苦寒清少阳之邪热,柴胡、黄芩相配, 一升一降, 疏泄调达, 和解枢机。 瓜蒌根甘寒生津止渴, 牡蛎咸寒软坚散结, 桂枝甘温通阳化气, 干姜辛温温太阴之脾虚寒。 柴胡、黄芩针对少阳胆热, 桂枝、干姜、甘草扶正, 针对太阴脾虚寒,全方寒热并用, 助阳气养津液, 使上下宣通, 内外畅达。 故此方治疗少阳太阴合病, 气化失常证治。 陈慎吾先生认为本方为“ 阴证机转”, 邪气进一步发展,可由少阳转入太阴。

4 病案举隅

4. 1 冠心病、焦虑症案

陈某某, 男,45 岁。 于 2016年 6 月 10 日 就诊。 主诉:反复胸闷心慌一年余。 患者一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于某医院行支架置入术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出院后仍自 觉胸闷心悸, 恐惧, 并多 次复查,各项检查指标良好。 刻下症见:每于劳累或情志不畅时即感胸闷心悸, 担心恐惧, 伴有胃 脘部不适, 口干渴, 时有呃逆, 大便溏, 舌质淡, 苔白腻, 脉沉弦。 西医诊断:冠心病, 焦虑症。 中医诊断: 郁证( 少阳太阴合病,兼痰气郁结), 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柴胡 10 g,黄芩10 g,天花粉15 g, 牡蛎( 先煎) 20 g, 桂枝 10 g, 干姜 6 g, 法半夏10 g,厚朴 10,茯苓 10 g, 白术 10 g,枳壳 10 g, 紫苏梗10 g,甘草 6 g。 7 剂水煎服, 日 1 剂。 二诊,2016 年 6月 17 日 ,患者服药后, 胸闷 心慌, 胃 脘部不适明 显减轻,饮食生冷后仍大便稀溏,伴有乏力,舌脉如前,考虑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太阴 合病但以少阳为主, 现患者中气不足,太阴脾寒加重,故治疗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加减,上方加党参10 g。 随诊,患者服用上方 2 个月 ,症状明显改善,随访 1 年,病情平稳。

4. 2 更年期综合征、膀胱炎案

赵某某,女性,51 岁。于 2018 年 3 月 10 就诊。 主诉: 胸胁胀满伴小便不利半年。 患者近半年来自 觉胸胁胀满,情志不畅后加重,伴有咽部发堵,口苦, 口渴不欲饮, 心烦, 烘热汗出, 小腹发凉,不敢饮食生冷,双下肢畏寒,小便短少,尿有余沥,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 脉沉弦。 曾就诊于某西医院,反复检查尿常规:WBC:2( + ), 屡用抗菌药物无明显好转。 西医诊断: 更年期综合征, 膀胱炎。 中医诊断:郁证,少阳太阴 合病兼水饮内 盛。 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五苓散加减, 具体药物如下: 柴胡 10 g, 黄芩12 g,天花粉10 g,牡蛎( 先煎)20 g,龙骨( 先煎)20 g,桂枝10 g,干姜 6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猪苓10 g,泽泻 10 g, 白术 10 g, 乌药 10 g。 7 剂 水煎服, 每日 1剂。 二诊,2018 年 3 月 17 日 , 上方服用 1 周, 胸胁胀满,心烦口苦等症状明显缓解, 唯觉易疲倦乏力, 考虑为三焦气化不利,导致水饮停于下焦,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与五苓散合方, 二诊出 现心悸, 小腹拘挛, 考虑血不利则为水,患者为少阳太阴合病兼气血虚水饮盛,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 归芍药散, 清上温下, 养血以利水。

4. 3 糖尿病、焦虑案

吴某某, 女性,62 岁。 于 2017年 12 月 5 日 就诊。 主诉烦躁易怒, 心悸半年, 加重 10余天。 患者半年前曾于某西医院就诊, 诊断为 “ 焦虑症”,给予文拉法辛及罗拉西泮治疗,患者担心不良作用未规律服用。 刻下症见:心烦易怒,心悸,伴口苦,口干口渴,饮水不多, 喜热饮, 胃脘痞闷, 纳谷不馨, 周身乏力,汗出,小腿沉重,入睡难,早醒,大便秘结呈球状,2 日 一行。 舌黯淡, 苔白腻, 边有齿痕, 脉象细滑。 既往糖尿病史 20 年。 西医诊断: 糖尿病, 焦虑症。 中医诊断:郁证,少阳太阴合病。 处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柴胡 12 g,黄芩6 g,天花粉15 g,牡蛎( 先煎) 15 g, 桂枝 10 g, 干姜 6 g, 白 芍 15 g, 牛膝15 g。 7 剂水煎服, 每日 1 剂。 二诊,2017 年 12 月 13日 ,患者自 觉心情愉悦,烦躁好转,情绪平稳,口干乏力等症状缓解,仍觉入睡困难, 故在上方加酸枣仁 10 g,茯神 30 g,以养心安神。 7 剂水煎服。

5 讨论

情志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因,但是否发生郁证,首先还要看人体正气的强弱,气血的充足,机体的调节能力,所谓“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杂病源流犀烛· 诸郁源流》说: “诸郁, 脏器病也, 其原本于思虑过深, 更兼脏器弱, 致六郁诸病生焉。”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导致肝失疏泄。 而少阳病的内因也是源于脾胃 虚, 生化乏源, 导致外邪直入少阳[ 6],《伤寒论》第 101 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博, 结于胁下⋯⋯”。 其次因太阴为三阴之门户,少阳病由阳入阴, 首传太阴, 导致少阳太阴合病。少阳病本身症状复杂, 或见症状多样, 邪在半表半里,乍进乍退,充斥上中下三焦, 故可见精神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与郁症表现之多样性如出一辙。 某些躯体疾病可引起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导致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 与多种慢性病相关,并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 笔者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少阳太阴论治郁证,和少阳解郁结,温脾寒通阳气,清上,温下,畅达三焦、表里内外。 因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调, 常导致津液代谢失常, 痰饮水湿由内而生, 充斥四肢百骸, 故在临床中常与半夏厚朴汤、五苓散、当归芍药散、三仁汤、理中汤、四逆散等合方,随症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