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锡文化之美”系列专栏 —— 锡之为器(二)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1-03 发布于江苏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锡制品的特殊物理性能,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有:“邕州溪洞及钦州村落,俗多鼻饮。鼻饮之法,瓢盛少水,置盐及山姜汁数滴于水中。瓢则有窍,施小管如瓶嘴,插诸鼻中,道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富者以银为之,次以锡,次陶器,次瓢……以为凉脑快膈……”周密《志雅堂杂抄·卷上》有:“眼药有九龙膏,方用冬青叶一栲栳,洗净,投锡器内,用水满煮令黑色,及一半起,入宣黄连十两,洗净剁碎,入冬青水中煎,慢火熬至仅有一盏,胶粘如糖,然后取起,重绢滤过,令极冷,入脑子二钱半,罐子内封藏。每用少许点眼。”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则有:“以笺香或降真香作片,锡为小甑……”等记载。

由于锡器容易产生锡疫且可以回炉再造的缘故,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古锡器未能存留下来,这或许是古锡器考古发现极少的直接原因,但近年一些古代日用锡器的出土,证实自宋代以后,锡器仍在民间广为使用,制作亦日见精良。明代一些锡器甚至用于海外贸易,这一情形近年已由南海沉船所证实。

明代,有人受紫砂制作工艺的启发,制作出观赏性极强,适合把玩的仿紫砂锡器,终于将锡器制作推上了纯艺术的高度,锡器历史上以把玩为目的的文人锡器诞生了。

仿紫砂锡器甫一面市,就引起了文人雅士的浓厚兴趣,一批制作精良的锡器,作为独特艺术品被迅速推向市场,使锡器一举跻身珍品雅玩的行列,也使锡器制作进入到工艺审美的自觉阶段。明代,由于锡器尤其是文人玩耍的锡壶引起众多爱家的关注,一时间锡壶制作名家辈出,他们不惜工本,反复实验,制作出许多美轮美奂的文人锡壶。

图片

明代万历年间,苏州人赵良璧制锡器,仿时大彬的紫砂式样,开一代新风,同时也成为仿紫砂文人锡壶制作第一人,可惜其作品已无流传。稍后,归复初继之,仿紫砂锡壶名声始大盛于世。归复初,字懋德,也是苏州人。他以生锡制壶身,用檀木作壶把,以玉作壶嘴和盖钮,其作品在当时卖价就很贵。清代谢堃在《金玉琐碎》中说归复初制锡壶“取其夏日贮茶无宿味,年久生鲇鱼斑者佳。”可见“归壶”之“品地”确乎不凡。北京故宫博物院有锡壶一件,款字为“己丑冬日归复初制”【按:己丑即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谢堃所说锡壶用久生“鲇鱼斑”,就是在银灰色锡壶上生一种黄褐色不规则之斑块。明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

王元吉应是黄元吉,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就曾说:“吴越之音,每王、黄不辨。”黄元吉,浙江嘉兴人,所造各式茶具都极精巧。他所制锡器色泽似银,壶盖和壶身十分严密,合上之后,提盖而壶身亦起,与时大彬的紫砂壶特点相同。至于器身倾侧,则绝无落帽之病。每制一壶,人们视为珍品。《茶余客话》、《阳羡陶说》、《浙江通志》等书均曾提及此人。

到了明代宣德年间,苏州有个叫朱端的匠人,以锡制各种器皿,造型奇古,人称“朱家鼻”。明文震亨《长物志》云:“锡壶有赵良璧者,亦佳。然而冬月间用近时吴中归锡、嘉禾黄锡,价皆最高”。这里所说的“黄锡”,指的是万历年间黄裳所制的锡壶。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曾说:“里中黄裳者,善锻锡为茶注,模范百出而精雅绝伦一时,高流贵尚之。陈眉公作像赞,又乞余予数语漫应之”。黄裳也是嘉兴人,精于设计,制器“模范百出”。

入清以来,一方面文人锡壶承明代之余绪,仍旧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另一方面,民间日用锡制品造型也获得了充分的自由。清代初期至中期,文人锡器仍旧备受士绅阶层的青睐,涌现出不少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锡器工艺大师和锡作高手,他们在锡壶制作工艺、材料、装饰等方面,都有一些崭新的突破,制作了一批独具创意的锡器精品。清代承明制锡壶工艺的第一位名家是沈存周。沈氏字鹭雍,号竹居主人。活跃于康熙时代,浙江嘉兴人。清代大诗人朱竹坨过生日,沈曾为之制一锡渣斗。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其所制圆锡壶一件,盖面上凸,上有白玉球形钮,壶把为紫檀木嵌制。壶身一面刻行书“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款字“陆希声句,沈存周书”。另面亦刻行书“爱甚真成癖,尝多合乃仙”,款署“徐玄句,存周再笔”。壶身有印章四,壶底正中有篆书印章“竹居主人”。锡质温润,古朴雅致。沈存周之后尚有沈朗亭亦以善制锡壶名世,故宫藏有其桃式锡壶一件。

图片
卢葵生,名栋,扬州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著名的漆工。卢能书善画,精雕刻,有创新意识,漆沙砚就是经他之手改制发扬的,而把锡壶与漆器结合则更是他的创造。他以锡作壶胎,外以漆制壶形,这就是有名的“锡胎漆壶”。现有四件存世品为人所知:一为仿紫砂梅花壶。圆形扁矮,色泽与形制完全仿紫砂,不细观难以发现是漆制。壶身刻梅花,花下刻行书:“竹叶浅斟,梅花细嚼,一夕清淡,几回小坐”。款字“葵生”,下有小方印“栋”。一为圆方四棱体,鳝鱼清色漆沙皮,锡胎。壶身一面刻篆书:“春芽细煎,东风一帘。今日何日,谷雨之前。”款字为“竹汀居士书”,下白文印“大昕”。壶身另一面刻山石人物,乃一幅烹茶图。山石右下角刻阴文“葵生”小方印。此壶为钱大昕书铭、陈农绘图、葵生刻制,三名家联手而成。另二件均为高庄圆壶。

与卢葵生同时期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朱石梅。朱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名坚,能书,擅画,工治印,精鉴赏。因其文化底蕴深厚,时贤名士多与其交往。朱氏首创砂胎锡壶,锡求上佳,工求精绝。《画林新咏》作者陈文述咏朱氏壶云:“仿佛宣和博古图,昆刀珍重切云腴。盛名甘让朱公叔,茶谱何劳比曼壶。”其为人开朗,纵饮放谈,老而弥狂,席间无其参与则不足以尽兴。

图片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维 微 生于1963年9月,成都人。号九子半生,斋名七丈山房。书画家、鉴赏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巴蜀画派》杂志编委,《画说天下》杂志编委、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