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1949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3号作品得票185张,为何选了前者?<div></div><div> 2023-01-02 19:26</div>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1-03 发布于北京

1949年7月,新中国即将成立,国旗的设计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彼时,中央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影响力大的报纸刊登了征稿启事,希望在国旗的设计这件大事上,汇聚人民的智慧,设计出我们自己的国旗。

在社会各界的投稿中,共有32副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复字第3号”是得票最多的一副作品。然而,就在大家的一片支持声中,前国名党高级将领张治中却提出了反对意见,直指对得票最多的国旗样稿作品:“我个人反对这个黄河图案,红色的长方形国旗中央一条黄色的线隔开,是要分裂的意思吗?”

一语惊起千层浪,对于张治中将军的反对陈词,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很重视。

一、全中国大解放

1945年至1949年,内战即将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主导权。

随着1949年4月,国共双方代表团在北平的谈判,国民党南京方面拒绝签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向国民党发起大规模进攻,最终,解放军占领南京、上海和武汉等各大城市,渡江战役全面取胜,国民党节节败退,新中国的成立迫在眉睫。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会上制定了设计新中国国旗的任务,具体由筹备会第六小组马叙伦任小组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等16位同志负责。

7月4日,第六小组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稿。

随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影响力比较大的报纸刊登了征稿启事。征稿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能体现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以及五千年华夏文化的凝聚力。

国旗征稿启事,在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中引发热烈反响,一个月的时间,应征稿件纷至沓来,前后收到2992份国旗样稿作品。

其中,朱德同志也参与了新中国国旗的设计,虽然最终没有被选用,但是为新中国尽一份绵力,每一个人都在跃跃欲试。

经过筛选,第六小组决定将呼声最高的38幅做成册子,上交给委员们。其中“复字第3号”的得票最多,高达185票。“复字第32号”的票数只有15票,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复字第3号”上。

国旗的设计稿中,众多国旗样稿中都突出了五角星,五角星的设计来源于工农红军的军旗。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打跑了日本侵略者,平息了和国民党的内战,带领人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众多国旗样稿中凸显五角星,也彰显了人民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拥戴。

“复字第3号”以中国红为底色,左上角有一颗五角星,在五角星的下方,有一条黄色的粗线贯穿国旗。

对于这条黄线蕴含的深意,是代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整个长方形的国旗,简洁大方,受到很多人的喜欢。

然后,相较于得票数最多的“复字第3号”的作品,新中国为什么最终启用了“复字第32号”原本只有15票的国旗样稿?

二、国旗文稿讨论中的反对

据了解,国旗样稿中“复字第32号”的作者叫曾联松,此人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人,少年时代酷爱美术和书法。1938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从事过情报工作。

在看到报纸上刊登的国旗图案的征集启事后,曾联松激动不已,怀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憧憬,他开始冥思苦想:设计国旗怎样的图案,才能够表现出我们新中国人民和共产党团结一心,解放和光明的世界即将到来的伟大蓝图。

在此之前,曾联松从来没有从事过和绘画有关的职业,关于自己的样稿,仅仅只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抒发自己对于新中国成立的激动心情。

构思、画图、拼图,他激动得睡不着觉,一遍遍地尝试。回忆毛主席领导的红军舍身忘我,经历无数艰难困阻,带领人民迎来今天的解放。

在他看来,毛主席就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红军的帽子上都有一颗五角星,五角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象征。想到这里,曾联松还把五角星中间特意增加了锤子和镰刀,连接中国共产党党旗中的锤子和镰刀。

就这样,他确定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领导,又想到用小五角星代表人民。可是,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四万万同胞,该用多少小五角星才能涵盖广大的人民呢?

这时曾联松想到,毛主席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人民”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于是决定用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广大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围绕在党的周围。他在国旗样稿中提到:大五角星在左面,小五角星环绕大五角星,广大人民一心向党,犹如鱼水相融。

1949年9月23日晚,彭光涵向周恩来推荐了“复字32号”,周总理对这个国旗样稿很满意,拿到会议上和毛主席一行人讨论。

国旗审核小组在提交之前,对“复字第32号”进行了简单修改,认为五角星已经能够代表中国共产党,就将大五角星里的镰刀和锤子去掉了。

9月25日,在毛泽东同志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对于国旗用哪一个样稿作品,各抒己见。其中,很多人还是支持“复字第3号”的作品。

这时,张治中将军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复字第3号”的作品中,出现的黄河图案有不妥之处。新中国成立之际,国家和革命之间密不可分,中间的一条杠,容易让人误会是分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不是一根像棍子一样的线条就可以代表的。

对此,毛主席和周总理对于张将军的提议都很重视。决定重新考虑国旗的样式,国旗的样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态度,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也很大,方方面面的考量非常重要。

三、中国人民永远团结

说到张治中将军,他原本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解放战争中,很多国民党将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将军就是在那个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张治中是黄埔军校骨干将领,曾经在黄埔军校接受过专业的体能训练和知识学习。也在之后的不断战争中,看到了战争对于人民的迫害,所以从小立志要为了和平而战。

在这个时期的背景下,国民党起义军将领是没资格参加国旗讨论会的。但是,张将军不同,就连毛主席都盛赞他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在解放战争时期,张将军公开亲共,在国共两党之间牵线搭桥,希望两党达成共识,能够让百姓不再经受战争的洗礼。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张将军主张和平,从未与共产党开战。

张将军的反对,也让毛主席陷入了沉思,新中国的解放,是共产党主导的胜利,其中,国民党起义军将领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复字第3号”中的黄河,会不会让大家误会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陆,和蒋介石带领残兵败将败退到台湾地区之间的分裂?原本无心的设计,会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白崇禧等人一直试图搞国民党和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会不会就此大做文章。

经过以上种种考虑,之后,大家把目光逐渐转到了“复字第32号”上,也就是今天我们的五星红旗。吸引毛主席的是“复地第32号”的国旗理念。

此前,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为革命胜利贡献了很大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依然要团结一心,为新中国打开崭新的局面。

1949年9月25日当晚,在又一次讨论国旗的座谈会上,毛主席提出:团结一致才能胜利,无论何时,只有大团结才能胜利,这是尤为重要的思想观念。

最终,大家一致通过了曾联松的“复字第32号”样稿,定为国旗样式。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被定为我国的国旗。之后《人民日报》上改为“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成了新中国的国旗,凝结了中国四万同胞对祖国的热爱,象征中国共产党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迎接国家主席的检阅,见证伟大的历史性的时刻,想世界宣布:就在这一刻,新中国成立,来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之后,曾联松收到一封来自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来信。信中说明了他设计的国旗样稿通过审核,被定为“新中国国旗”,并且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及人民币五百万元作为酬谢,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感谢他对国家的贡献。

时至今日,当我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中对前辈的致敬,对强大祖国的祝福油然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