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年,新中国国旗票选,张治中一席话让毛主席支持了5票的五星红旗

 花开无田 2022-05-08 发布于山东省


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所带来的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都是毋庸置喙的。因此,在一个国家国旗的选择上,自然也就要慎之又慎。

作为新中国的国旗,每当五星红旗伴着嘹亮的歌声徐徐升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都会倍感骄傲与自豪。即便是身在异国他乡,见到一面五星红旗,也总会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因为它的背后是日渐强大的祖国。

不过,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的国旗的过程却颇为坎坷。甚至在国旗票选时,一度只获得了5票的支持,而作为对手的3号作品却遥遥领先,斩获了342票的支持。

如此悬殊的票数,五星红旗又为何会淘汰3号作品脱颖而出呢?其实这与张治中将军的一席话密不可分。而在听了张治中将军的话后,毛主席选择了支持五星红旗作品,众人也幡然醒悟,由是如此五星红旗成功地成为了新中国的国旗。

选拔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夕,关于国旗的设计也被提上了议程。1949年7月,毛主席、周总理审定后,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中刊发了征稿启事。

在征稿启事中,详细地列出了国旗的注意事项。包括了国旗要体现中国特征、政权特征以及形状为长方形、色彩为红色等一系列的要求。

而国旗的设计权也就这样被下移到了全体民众手中,任何人都可以设计出符合中国历史特色,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国旗形象。无疑,这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赋予人民权利的一种充分体现。

在征稿启事刊发后,全国之内民众热情高涨,纷纷踊跃投稿。这些投稿者既包括了学者专家,又包括了群众百姓、工人,可以说汇聚了无数人的奇思妙想。郭沫若、陈嘉庚等人都提交了样稿,当时就连身为三军总司令的朱老总都参与其中,设计了复字15号作品。

短短的1个多月内,筹备会便收集到了3012幅作品。而在经由评选委员会的初选后,又从这些作品中选择出了38份草图。

不过,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五星红旗的初稿其实在这一轮中本是落选的。好在,当时身为《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的田汉对于五星红旗的方案很是欣赏,最后才得以入选。

但即便是入选,对于五星红旗初稿而言也是竞争激烈。38份样稿中,每一件作品可以说都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都是极其优秀的,它们大都以五角星、镰刀、锤子等有着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我军传统的的形象点缀其上。

可以说,这其实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在38份作品中又继续优中选优。而在后续的评委选择上,五星红旗因为有着四颗五角金星而被认为其中提及到了资产阶级并不妥当,所以获得的支持极少,只有5票;而与会的代表对于郑考度设计的国旗则报以了强大的支持。

郑考度设计的国旗(即复字第3号),形象很是简明,左上角缀以高悬的五角星,中间偏上辅以代表母亲河黄河的黄色横杠。这个方案可以说兼具了党、社会制度以及中国地理特征。是以也在投票中获得了342票的最高票。

而复字第四号样稿,则获得了第二高的121票赞同。这个方案中,上部为黄色底色,左上高缀以红色五角星,下部则为红色。层次简洁,也很是大气。

按照投票票数而言,获得支持最多的郑考度方案应该会不出意外的当选,毛主席本人也很是支持这一方案。

但是,这时身为政协代表的张治中却向毛主席明确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张治中将军的反对意见,五星红旗最终当选

张治中将军是黄埔系的骨干将领,不仅参加过淞沪会战,主张国共和平共处,还曾为新疆和平解放做出过重要贡献,有着“和平将军”的称号。而且对于此前新中国的国名上,也是张治中直言“共和”与“民主”重复,才由拟用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张治中的意见,毛主席自然是很是重视。 张治中提出:郑考度方案中的既然红色代表的是国家和革命,那么这个黄河团横亘其中不就是分裂国土、分裂革命之嫌了吗?何况一条黄杠也易让人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

毛主席在听了张治中将军的意见后,表态到:涉及到分裂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此间,彭光涵又向周恩来总理推荐了五星红旗方案(其实当时还叫红地五星旗,确立为国旗后由人民日报改为五星红旗),对于这一方案周总理很是满意,嘱咐彭光涵绘制大的图样。

而本着民主的原则,毛主席也决定召开一个座谈会进行讨论。在1949年9月25日的座谈会上,五星红旗方案和郑考度的方案也成为最终的“对手”。在毛主席阐述了两幅作品之后,张治中再次表达了他的反对观点。对于张治中的反对观点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就这样五星红旗方案其实此时便已经胜出了。

次日,经过局部修改后(去除了大五角星中的镰刀、斧头图案,因为本来大五角星便代表了党,再有镰刀斧头就重复了),五星红旗当选;27日正式确定了它的国旗地位。

有意思的是,提出反对意见的张治中将军还曾就人大代表视察制度谏言毛主席,并也获得了通过。张治中三谏毛主席的故事也传为了佳话,当然这自是后话。

小结

当然,作为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我们也是有必要提及的。他曾就读于中央大学,不过当时的曾联松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听闻国旗的征稿不由得心中激动,便设计了这一套方案。

这套方案里有的是对党的信服,对历史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在他的方案中选后,他获得了500元的稿费,还在次年的国庆节上被邀请到天安门的观礼台进行观礼。

1999年,曾联松老人去世。但永不退色的却是人民心中的红色,向他致敬,向血染的红旗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