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lixj1028 2023-09-2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夏大地焕然一新。曾经封建主义的桎梏得以挣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被英勇的中国人民推翻,中国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面前。但随之而来的,是崭新的问题与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代表国家的国旗的选定。

国旗,看似只是小小的一面旗帜,却承载了极大的意义。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脸面,是国家的精神象征,更是文化底蕴的体现。

因此,国家发布了全民征集国旗的召集令,希望广大人民群策群力,共同为新中国的国旗设计方案出谋划策。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公告一出,各方人士纷纷响应,从普通民众到专业设计师,大家都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递交出自己心目中的国旗图案。一旦被采纳,那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内心的自豪感。

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参赛选手”跃然纸上。其中,“三号作品”尤为突出,其得票数竟然高达185票。而当时的“五星红旗”仅仅获得了15票。那么,为何最后选择的却是“五星红旗”呢?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五星红旗设计者

我们现在看到的五星红旗,出自于一名财务工作者——曾联松之手。

曾联松,1917年出生于浙江瑞安,儿时便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常拿起小木棍,在地上认真地描绘,或者拿起家中未燃尽的木炭,在墙上涂鸦。父母看到他这样,便认定这孩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于是便送他进了学堂。

然而,曾联松真正的美术启蒙,却是在初中时期。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进入初中后,曾联松遇到了一位良师——金作镐,在他的熏陶下,曾联松对书画产生了深深的热爱。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绘画,每个孩子都有天马行空的想法,然而只有通过画画,曾联松才能将这些想法实现。也正是这个原因,曾联松对画画产生了深深的痴迷。

1936年,曾联松成为了中央大学(如今的南京大学)的法学院经济系的一员。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力量源泉在于其强大的国力。

然而,在选择课程时,曾联松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决断。选修课上,他选择了美术,这与他的主科截然不同。曾联松始终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常人的道路。

在大学时光里,曾联松如饥似渴地钻研美术理论知识。他常常走进教授“宗白华”的教室,如同一只饱含求知欲的小麻雀,贪婪地汲取着艺术的芬芳。

从构图、颜色搭配,到图案设计与深层寓意,这些精湛的美术知识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后来,曾联松入了党,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担任了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再后来,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

上海解放之后,无数百姓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扭秧歌、放爆竹,十分欢乐。曾联松也不禁受到了感染,而这一幕幕欢乐的景象也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

设计五星红旗

不久后,中央政府发布公告,向全国民众公开征集国旗设计方案。这个消息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其中也包括曾联松。

在七月份的炎热季节,为了创造出自己心中的国旗,他废寝忘食,日夜奋战,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曾联松首先设计出了国旗的雏形。在这面红色的国旗上,一颗大五角星象征着我党,四颗小星星则代表社会各阶层,同时也代表着四万万中国人民。

他特别选定黄色作为星星的底色。原本在大五角星中加入了镰刀锤子的图案,但在复审过程中,他觉得这个设计有些突兀,于是决定将其去掉。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起初,曾联松将这五颗星星放在国旗的正中央,但感觉这样太过拥挤,画面不够开阔。经过反复构思和尝试,一个月后,他最终将五颗星星移至国旗的左上角,这个位置更加醒目、协调。这成为他的最终作品,被提交给中央政府。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或许连他本人也未曾料及,他亲手绘制的这幅画作,竟然能摇身一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奇迹!

第一轮落选

当时,曾联松的作品被赋予了32号编号,但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仅有寥寥15人投了赞成票。

在首次筛选中,342名投票者投向了一款一杠一星的三号图案,此款设计以压倒性优势位列群芳。

然而,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方案持保留态度,张治中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中间插入的横条将整面国旗分割为二,颇有国家分裂的意味。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最终确定

在九月的某个夜晚,一场盛大的晚宴在毛伟人的号召下展开。他邀请了张治中、傅作义等26名国民党的起义将军来共享美食。

宴会的气氛异常热烈,就在这样一个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张治中将军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地向身边的毛伟人问道:“主席,对于国旗的方案,您有何定论?”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毛伟人沉吟片刻,微微笑道:“不知将军您有何高见?”

张治中在席间略显犹豫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个黄河图案可能不太合适。红色背景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和革命,但中间加一条杠,会不会让人觉得我们的国家存在着分裂的意味?”

他环顾四周,虽见诸位将军听得认真,却也感到一丝压力。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毕竟,中国经历了那么久的分裂,如今好不容易即将迎来统一。任何可能暗示国家分裂的元素出现在国旗上,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因此,原本几乎已经被定为“复字第一号”的国旗方案此刻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于是乎,代表们决定重新挑选国旗图案。这时,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五星红旗受到了田汉的重视,被再次提出。

出人意料的是,毛伟人对这个图案也赞赏有加,认为它内涵丰富。在图案中,农民、工人、商人和官员都围绕着那颗大星星,为党和国家建设贡献着新的力量。这种寓意非常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到这个启示后,众多民主人士纷纷投票支持五星红旗。其票数最终压倒了其他竞争对手,成功当选为新国旗图案。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30万群众齐聚一堂,期待着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广场上气氛肃穆而庄严,人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突然,广场上空飘扬着无数彩色气球,紧接着是一阵激动人心的音乐声。毛伟人亲自缓缓升起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那鲜明的红色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毛伟人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高兴地说了声:“升得好!”

当年“五星红旗”仅得15票,而三号作品得了185票,为何选了前者

这声赞叹,道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这面国旗,代表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面红旗升起来,意味着无数英雄为之付出生命的辛酸历史终于迎来了尽头,也意味着四万万中国人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新时代。

毛伟人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面国旗的诞生,正是这一真理的最好印证。如今,新中国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广场上空,见证着中国人民的辉煌历史和未来憧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