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开向全国招募国旗的设计图,当时经过连年战乱,大家爱国热情高涨。 有近3000人参与国旗设计工作,并送上了自己的设计图。 投票时候,这些设计图中票数最高的是3号作品,得到了342票。而我们如今使用的国旗当时只有5人投票。 设计国旗的人名叫曾联松,他不是画家,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长期从事财务工作。 他出生于1917年,老家在浙江瑞安,年少时期就喜欢书法画画,写的字也非常漂亮, 随着渐渐长大看到侵略者在国内的暴行,于是就改变了志向,学了理科,希望能够通过理工专业科学救国,后来又改学了经济学。 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就和学生走上街头抵制日货, 曾联松 1936年考上了南京大学经济系,在大学里经过同学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担任了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后来被分配到上海工作, 上海解放之后,无数百姓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扭秧歌,放爆竹,十分欢乐。 不久中央下发通知,向全国人民征求国旗图案。 曾联松看到消息后也非常兴奋,那时就是7月份,他为了设计出心中的国旗,每天夜以继日,在酷暑中挥汗如雨,设计着自己的作品。 当时先是设计了雏形,在红色的国旗上,大的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 小的4颗星星则代表着社会不同的阶层,另外还代表着那时候的四万万中国百姓。 并将其确定为黄色。 在大五角星中原本还加入了镰刀锤子的图案,后来在复审的时候将其去除。 起初他准备将这5颗星星放置在国旗的正中位置,但感觉太过局促,不够开阔, 后来又经过多番设计,一个月之后才终于确定将5颗星星挪到国旗的左上角位置, 看起来更加舒服,也更加和谐有气势,于是这就成了他的最后作品,被上交到了中央。 9月份几乎全国各地的所有作品都被送到了评选委员会。 海选环节中,曾联松的这幅作品差点没有通过, 因为在他的理论阐述中,曾提到这4颗星星代表了不同的阶层,其中就有一颗星星代表了小资产阶级。 有部分评审委员觉得,国旗上出现资产阶级不妥当,想将其去除掉。 田汉 但当时负责征集的田汉,却认为这幅作品构图精美,构思巧妙,不应该因为这一点就将其排除,最后力排众议,让这幅作品进入到了复选阶段。 复选阶段也是通过投票的方式来进行的,当时投票数最多的是一星一杠的国旗设计,有342人投了赞同票。 在大红色的国旗上面,加入了黄色的一颗五角星,而在国旗中部靠上的位置,还有一条黄色的横杠, 据说这颗大的五角星代表共产党,而黄色的横杠则代表了母亲河黄河。 曾联松的这幅作品得票只有5票,占比还不到1%。当时朱老总也参与了国旗设计,他的作品就是第15号,当时也只有5人选择投票。 正常情况来说,得票数最高的这副3号作品应该被定为国旗,但在当时却有两个特殊人物提出了反对,他们一人是国民党将军张治中,还有一位是海外的华侨商人陈嘉庚。 张治中认为一星一杠的设计虽然好看,但是中间的这条横杠太过显眼,几乎相当于把中国分割为两个部分了。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多次试图搞分裂,破坏国家统一,在国旗上出现这样的设计,感觉不太合适。 张治中 陈嘉庚则认为中国地大物博,具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实在是太多了,单单的将黄河这一元素放置到国旗上,有失偏颇。 我们国家的长江泰山这种山川河流实在是太多了,总不能将他们全部都画到国旗上吧。 这两个人身份特殊,也有着极大的代表性,他们的意见也代表了一部分人。 ![]() 陈嘉庚 毛主席听了之后,觉得张治中的发言还是比较中肯的,也很有道理。 后来在评选会议上,他指着五星红旗的作品,称赞这幅作品代表着全国上下大团结,非常不错。 后来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游说之下,评选会的成员们也渐渐改变了想法,最后将票投给了曾联松的作品。 ![]() 9月27日,大会通过了国歌国旗的决议,曾联松的作品成为了新中国的国旗。 作为国旗的设计者,他也收到了政府的信件,在信中称他设计的作品已经被采用,并给对方转了500万! 如今听到500万感觉好多,曾联松发达了! 但实际上那时通货膨胀严重,这笔钱在当时就是一顿饭钱,连如今的500块都不如。 ![]() 曾联松虽然设计了国旗,但他一直非常低调。 改革开放之后,还有人劝他开一个专卖国旗的店面,拿自己的名声赚钱, 但是曾联松却觉得这样不好,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1999年10月19日于上海病逝。 ![]() 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国旗不仅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信仰。 无论身处何处,只要看到国旗,就仿佛看到了祖国: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