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4,真希望在20岁就读到它

 S小晖赚钱笔记 2023-01-03 发布于广东

今天有个朋友在昨天那篇文章下留言,说写得有点少了,有没有更多的笔记和思考呢?
我的回答,当然是有的。
这本书就是某瓣评分8.4的《自学是门手艺》。
作者是李笑来。主要的简介不想在这里过多赘言,只是想说,李笑来是一个绝对被低估的人。在我看来,李笑来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高手,学习他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就足够了。

千万别被人们的吐槽和争议蒙蔽了双眼,难不成还想让他手把手教你赚钱?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人批评和眼红他的原因。

我党的一个原则就十分简洁明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昨晚依然吭哧吭哧在第二遍读这本书,并通过飞书文档做笔记,等到开始想起要更新公众号时,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写了一部分,结束。

今天早起,归纳、整理和总结,完成了小晖版的自学方法论 1.0。

做完笔记后,思绪纷飞,真希望在20岁就读到它,就能领悟这套自学方法论就好了,但人只能往前看,在25岁能认真、仔细地学完,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分享在今天的文章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 前言:

自学的方法论,是学会学习再学习,俗称元学习,是一个人来到世上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是一套无比强大的人生优势制造器。

掌握自学能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一定是未来提高盈利的利器,更重要的是,只有会自学、不用非得找人教、找人带,“前途”这两个字才会变得实在。

  1. 如何摆脱焦虑?

1)首先要明白,焦虑并没有用

2)其次,要明白一定有方法论可以让你摆脱一事无成的状况,逐步产生积累,并且逐步体会那积累的作用

3)最后,甚至能让你感受到更多的积累所带来的加速度

4)到了这个时候,还会有焦虑吗?

2.为什么在学英语这事上很“矬”?

1)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2)找到一个技能,让你不得不用英语,而且要天天用,不停地用。

原理是这样的:

刚开始,英语就好像一层毛玻璃,隔在你和你很想要了解的内容之间;

然而,由于你对那内容的兴趣和需求如此强烈,强烈到即便隔着毛玻璃你也要挣扎着去看清楚的地步

挣扎的时间长了(其实没两天就不一样了),你的“视力”就进化了—毛玻璃还在那里,但你好像可以穿透它,看清一切。

3.如何只靠阅读习得新技能?

1)首先要明白这句话是个谬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书本里学到的。

2)之所以这句话,听起来那么有道理,只不过是因为自己那时读的书不够多、不够对而已。

  • 要学人情世故,多读历史书

  • 要学做生意,多读商业类书、赚钱经验帖、教程

  • 要学会健身、某项运动,也一定有多本教程可供你学习,不然干嘛用的呢?

  • 甚至连性技巧,都可以从书中学会,不信你试试?

  • 各种事物,都可以在互联网这本“大书”里习得,通过阅读理解世界,不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3)本质上,首先各路牛人都在书里,古今中外写书的人不都是牛人吗?

    我们要去读有“有繁殖能力”的内容。

    什么是“有繁殖能力”的内容?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新视野、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型、创造有价值的商业项目,甚至让我们拥有一项

    4)心理建设

    靠阅读习得新技能,起步时就是枯燥的。承认它,接纳它,习惯它就好。

    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对自己说,别怕。

    5)第一遍,读不懂也要读完,然后准备重复很多遍

    在拿到一本书准备自学某项技能的时候,会先翻翻目录,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概念,然后翻翻术语表,再看看索引,根据页码提示直接翻到相关页面进一步查找。在通读之前,他们还会翻翻书后的参考文献,了解这本书都引用了哪些书籍。

    6)磨练“只字不差”阅读能力

    当阅读一个重要概念的定义时,他们会这样做:定义中的每个字都是有用的,每个词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需要推敲的—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什么,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7)尽快开始整理、归纳和总结,反复整理、归纳和总结关键知识点。

    一定要亲自动手去完成,可以动用一切工具,比如列表、表格、示意图。

    这是一个帮助自我记忆强化的过程,习惯于亲自动手做,习惯于自己不断修改。

    8)学了先用起来再说,再去理解原理。何况有时候,原理没有那么重要。

    9)最后多读几本书,狠一点,多读很多本书。

    弄明白一本书后,再读哪怕很多本书,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是很低的;

    同时,每多读一本书,都能让你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变得更为完整。

    10)同时要记住,选书也很重要,有点“官方文档”、“教科书”就是全面、权威,是非常好的阅读学习资料。

    4、自学的四个阶段

    每个节点都要重复很多遍,才最终能达到学会的境界。学会还不够,还要学“全面”。在“全面”过程中,有一个最狠的方法—教是最好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预算观念非常重要。这个观念的存在与否、成熟与否,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自己无论干什么都笨手笨脚、差这儿差那儿的?

    与此同时,为什么总是能看到一些给人感觉“一出手就是高手”的人呢?

    答案就是:

    我花在刻意练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我没有刻意思考自己应该在哪些地方可以练习

    尽管“刻意思考”是关键,但每个人需要刻意思考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而所谓刻意思考的关键在哪?

    1)时时刻刻琢磨这东西能用在哪儿?

    2)这东西还能用在哪儿呢?

    3)找活干,就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有机会反复攻关,在这个过程中以用带练。

    5、如何战胜自学中遇到的难点?

    1. 时间幻觉;预算

    2. 困难幻觉;拆解

    3. 刚需幻觉:刚需是果,而非因;做自驱动的人;找活干。

    4. 注意力漂移:罗列优先级,把“全面完整”放到最高优先级

    6、自学第一技

    从小入手,每次完成一件事,只完成一件事,没有任何错误地完成一件事。

    7、自学第二技

    拆解:把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无限拆分,直至每个子任务都很小,小到可操作,可量化为止。

    分为两层:

    1)横向拆解:

    2)纵向拆解:

    要不断梳理自己头脑中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

    不断地拆解,不断地主动整理。

    在开始做一件事前,尽可能想清楚各种重要的细节。

    8、自学第三技


    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保持开放,乐于分享。

    9、自学第四技

    无论学什么,都要想办法尽快做出自己的作品。

    10、如何提高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

    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入门

    内容第一:别做事不分轻重

    内容质量:一定是你值得讲,别人值得听,有用的内容。确定了第一要素后,才是重点突出、例证生动、消除歧义。

    生产内容,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例子。找到很多恰当、合适的例子,再通过反复比较和试验,挑出那个效果最好的例子。

    内容组织:并列、递进、转折三种初中时学的写作方法。针对你的重点,你要考虑对方的掌握程度。未知程度最高的,放在未知程度不那么高的重点后面。

    其实不如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要写的内容,真的是正确的吗?

    我要写的内容,确实会对读者有帮助吗?

    有什么内容是必须有的、应该有的?

    我写的内容,十年后人们会再看,还会觉得跟新的一样有用吗?

    我的标题,会直接让读者不由自主去点开吗?

    2、进阶

    输出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比什么更重要。

    一旦我们确定自己比原来的自己、甚至比其他人更近一步,我们的价值观就很可能值得认真分享。

    在求知的领域里,分享得越多,进步速度越快,且社交的有效性就越高。

    3、高级

    融会贯通,做一名“全栈”人。

    学无止境,向所有牛人学习。

    谁能持续研究,谁就可能更先成为专家。

    最重要的是你的态度,热爱、尊重和谦虚。

    • 后记:

    李笑来是一个绝对被低估的人。

    千万别被人们的吐槽和该人的争议蒙蔽了双眼。

    在我看来,李笑来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高手

    学习他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就足够了。

    难不成还想让他手把手教你赚钱?

    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人批评和眼红他的原因。

    这是小晖版自学方法论1.0,虽然大部分从李笑来那里学来,但随着时间日积月累,读书量和实践项目增多,必然会不断剔除、补充、修改、更新、完善,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每个人的大脑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自学的观念和方式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自然学习行为有天壤之别。

    但,承认这个事实就好了,拣对自己最有帮助,最有效的学就好了。学到就是赚到,不是一件停不下来的事吗?

    以此视为小晖版自学方法论1.0。

    (写完了,明天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