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剽悍忠勇义乌兵

 流星雨刘鑫 2023-01-03 发布于浙江

倍磊村以陈为大姓。南宋咸淳年间,陈氏始祖陈廷俊从东阳县安文迁到倍磊村定居,繁衍生息。

嘉靖十八年(1559)九月,戚继光听闻义乌民风剽悍忠勇,故特到此处来招兵,意图训练一支精干的戚家军。他拿着上级的批文找到知县赵大河,商量一番后,张贴募兵告示,奇怪的是告示贴出几天,没有一人来报名。戚继光很疑惑,来找知县询问原因。

赵知县一沉吟,问道:“你找过陈大成吗?

“他是何人?

“陈大成是陈氏家族的族长,在全县老百姓中也是很有威望的。没人应征,可能跟他有关。”

赵知县沉吟一下,“不过他是正直之人,你去跟他说明抗倭大义,也会支持你的。”

戚继光听闻后,立即赶紧找到陈大成家,向他说明来意。

陈大成是当时陈姓家族族长,高大威猛。多年来,他亲眼目睹官军腐败,向来对募兵很不支持,在他影响下,陈家很少有当兵的。但他听说过戚继光大名,这次戚继光亲自上门拜访,他也十分感动。

戚继光说:“大成兄,当年倭寇横行,残酷杀害我们同胞,我们铮铮男儿怎能视而不见?外寇不除,国家怎能太平?这次来找兄长,是求你支持我,也为报效国家尽一份力,不知意下如何?

陈大成问及戚继光:“打倭寇不是有卫所兵吗?”戚继光说:“我曾经训练过绍兴兵,但一遇强敌就害怕。我听说义乌人刚开打时,有点害怕,但越战越勇,我就是看重义乌兵的素质才来求你支持的。”

听了这番话,陈大成十分感动,说:“倭寇横行霸道,我何尝不气愤。可我对官军早失去了希望,所以不愿自家子弟去当兵,怕去时是个忠厚老实之人,回来成了兵油子。这次将军为大义征兵,我信得过将军,愿意为将军效犬马之劳。”戚继光十分感动,给陈大成深施礼。

当时已53岁的陈大成就带头报名参军,还同戚继光义结金兰,表示愿听从戚将军的指挥。

陈大成一带头,儿子陈文澄,叔叔陈禄(辈分较大,年龄比陈大成小)及倍磊村数百青年男子马上报了名。田心村的王如龙也带了几十人来县衙报名。一时义乌东南西北,差不多每村都有人来报名参军,县衙挤得水泄不通。赵大河亲自登记,戚继光一一选兵,一下子招了4000人。县衙挤不下,就移到西门戚宅里大夫第选兵训练。

戚继光把义乌兵的训练交给陈大成来训练。陈大成知道倭寇不是一般的盗贼,对付倭寇光勇敢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一些专业的作战知识,因此他决定让将士们熟读戚继光写的《纪要新书》练好鸳鸯陈。可是问题来了,这此士兵原本就是些大字不识的农民,识字的没几人,

又如何能让他们熟读兵书呢?

于是,陈大成想了个办法,让识字的士兵读给其他人听,要求务必人人都会背。陈大成尽管当时也已是53岁的人,他不辞辛劳,天天和儿子陈文澄一起练习使用长枪、短刀,并要求士兵严守纪律。经过一年艰苦训练,义乌兵的战斗力显著提高。

第二年4月,义乌兵开赴台州,在一个月时间内九战,大胜,打得倭寇直叹:来了何方神兵?首战告捷后,军队开赴福建。在横屿岛之战中,陈大成带着义乌兵背负稻草,边辅路边作战,全歼岛上倭寇。在墩上径桥之战时,倭寇占桥死守,陈大成带的兵在冲锋时死了好

几百人,但没有一个回头的,硬是迫使敌人弃桥逃跑,最终歼灭全部敌人。

几次战斗下来,陈大成升为守备,后升任福建省总捕指挥。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奉命北上,陈大成被福建巡抚留下。之后,陈大成被任命为四川游击将军,但竟一病不起,死于四川。

收到陈大成病逝书信后,戚继光马上写了《祭旧部曲游击将军陈大成》一文,痛悼这位昔日戚家军主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

(故事根据倍磊村志改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