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到执行的认知

 张立品vnf7h6ps 2023-01-03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无论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还是在数字化转型项目,都需要完成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而实现这样的过程,需要建立这样几点认知:

1)“先有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再开始执行……”

2)“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3)“减少第一层感性判断,培养第二层理性思维……”

理解这几点认知可以借用德国人的一句名言“生活是具体的”,意思就是,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别尽说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给出一个可操作的步骤来。努力去解决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数字化的转型也是如此,不仅仅需要宏大而美好的愿景、更需要到明确的可量化的目标,再到可操作的步骤和落地项目。

文章图片2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中,我们通常会发现,有些公司和团队,在制定各种目标时,都很习惯性用宏大的愿景替代需要量化的目标和操作步骤,比如,我们的目标是重视产品质量,服务好顾客(用户),保持持续的增长......,然后就没了。本质上,这样定目标是毫无意义的,它让企业的愿景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它们没有可操作性。我们还没有听说哪家公司说,自己不重视产品质量,不好好服务客户的,不希望业务持续增长的。

据我本人观察,这类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比较缺乏理性的逻辑和结构化的思维体系相关的训练。同时,其背后则折射出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强调“道可道,非常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样的哲学思想,并不重视具体的操作。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在引导和启发修身养性以及为人处世方面弥足珍贵。但应用到今天的企业科学管理和日常事务处理中则未必可行。

文章图片3

那么,从企业的管理角度,什么是可以操作和衡量的好目标呢?举个例子,对一家以出口跨境电商的公司来说,可以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是“一年之内将客户退货的比例从现在的10%降低到5%”。这个目标的设定就比“我们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降低客户退货率”明确而具体得多。只要这个目标达到了,产品质量自然提高。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具体可操作的步骤,比如产品品控不合格就不能通过,退货率每下降1%就发给一笔奖金等等。这样一来,产品的质量和运营就不再是靠老板或者运营总监发挥个人领导艺术了,而是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来保障。当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实现后,也就不断朝着企业的愿景迭代前进了。

我们必须承认,在思维方式上,东西方有很大差别,东方人比较浪漫,比较喜欢依靠人的力量,很多事情的成败要看人的悟性。西方人更直接和讲逻辑,喜欢寻找一些方法,使得任何人使用了,都能够获得成功,“让一切具备可操作性”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在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很难靠人天生的沟通能力去管理,这时候就需要有系统的方法,有可操作的步骤才能对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目标也才能实现。

文章图片4

最后,回到数字化转型如何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这条路径“从战略、流程、信息化、到数宇化转型”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从日常运营维度,从“员工在线→产品在线→客户在线→管理在线”,这个顺序也是不能颠倒的!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信息化,然后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做算法建模,把算法应用到不同的场景里,让业务变得智能。如此迭代循环,就有可能逐步实现基于数据做决策而不是凭感觉做决策。这一切能够实现的前提,就是在业务上形成了相对“标准化、可复制的流程和步骤”,唯有如此,才能形成“业务闭环 数据闭环 管理闭环”的正向循环。

我相信,数字化转型通常只适合在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成功落地!!!

文章图片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