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117】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3-01-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糖尿病是血里糖多,细胞内缺糖!在中国,日子是越好,然而糖尿病发病率却越来越高。糖尿病本身并不是顽疾,但为何很多人却迁延难愈?最后合并很多并发症痛苦地死去?程钟龄《医学心悟》总结了自己行医三十年的心得,在《医中百误歌》首先将医中百误的矛头指向医生:“医家误,辨证难,三因分症似三山,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医生没有认清糖尿病的根源,被很多假象蒙蔽,并没有抓住糖尿病的本质。糖尿病的本质说白了就一句话:血中之糖无法向细胞内转运。正是“血中之糖无法向细胞内转运”,所以血中糖的浓度越来越高,但是细胞内却越来越缺糖。因此血糖高只是一个假象,根源是葡萄糖的代谢,也就是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糖是人体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可是人体正常的细胞并不能直接摄取,它需要一把打开细胞大门的钥匙,那就是靠胰脏分泌的胰岛素。可是胰岛素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胰岛素只是负责给人体细胞作出“血中之糖向细胞内转运”这个指令,真正将血中的糖搬进细胞并为之所用的,是靠细胞自己!如果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人体不能自身产生胰岛素,这一部分病人就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这类病人叫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群的5~10%。而90~95%的糖尿病病人,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胰岛素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低下,即胰岛素抵抗。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是细胞自己在罢工,于是就会造成这样的荒唐局面:一边是大量的糖呆在血液里无所事事,只能沿着身体干跑一圈然后通过肾脏一泡尿排出;另一边是无数组织细胞饥肠漉漉,却无法使用近在咫尺的血糖。糖尿病就是这么回事!为什么说治疗糖尿病,一直走错了方向了呢?是因为人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将“糖代谢”病叫糖尿病,并以血糖增高为重要诊断指标的,于是,很多人对治疗糖尿病都有一个固有的观念,那就是控制血糖。但单纯地降血糖并不能控制糖尿病的发展。一百年来,关于糖尿病,发明的药物越来越多,但糖尿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患者却是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传统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方法。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一个表现,是糖尿病引起的一个表象,但并不是糖尿病的原因和本质。降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个治标的方法。实践证明,只降血糖并不能完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强化血糖治疗并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反而会增加死亡的风险。直至今日,现代医学对“糖代谢”依然无能为力!治疗糖尿病,不仅西医这么多年走错了方向,中医所走的道路也一样南辕北辙。因为有少数糖尿病患者晚期会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与古代消渴病比较相似,故而半个世纪以来,绝大多数医生始终把糖尿病与消渴病划上等号,以消渴病的理论指导临床,更加可笑的是,许多“专家”开发出了近百种治疗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绝大多数没有降糖效果,为何?都在围着消渴绕圈圈,明明见着的是喝水都喘的大胖子,却开给滋肾养阴的中成药,这种偏差和混淆直至今日,依然如故。使得绝大多数中医生自己都认为中医不能降糖,只能防治并发症。古老的中医理论和方药真的不能治疗糖尿病这类现代代谢病了吗?时空发生了几千年的变幻,古代很多病症不可能与现代疾病一一对应,但中医有其永恒不变的东西,那便是“道”。“血中之糖向细胞内转运”这个过程在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清楚它的机制,各种学说也只是一种假设和推演。然而在几千年前《内经》就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意思是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无非是升降出入,只要升降出入的功能正常,就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壮老已,和正常的生长化收藏,否则就会气立孤危,神机化灭,“血中之糖向细胞内转运”就是升降出入有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2型糖尿病就可以迎刃而解。事实就是这样,只要没用过西药的2型糖尿病病人,不管血糖多高,我都首选中药,其效果并不比西药降糖药有丝毫逊色!

       人民日报为医者发声: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 不是技术,而是心灵默契。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一位援疆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1·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生与死,只有概率,没有定数。一般来说,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医生越是敢冒风险,患者的收益就越大。如果患者给予医生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但人体毕竟是一个“黑箱”。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药物,有人安然无恙,有人则会出现意外,这就是生命的复杂性和医学的风险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医生的决策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缺。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也许,医生是一个最不应该出错的职业,但又是一个不可能不出错的职业。患者对医生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医生当成神。事实上,一名医生,无论技术多么精湛,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处于最佳状态。如果不允许医生有失误,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医生了。当然,医生的失误也分很多情况,有的是可以原谅的,有的是不可以原谅的。在评判医生的失误时,理应分清原因和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2·医学是爱的产物:医生之所以敢冒风险,既缘于对生命的敬畏,更缘于对人性善良的笃信。理论上说,所有的医生都希望为患者解除病痛。当一个人生命垂危之时,最希望他活下来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如果患者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伤害医生的情感。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来到某著名大医院,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医生救救孩子。一位心地善良的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他告诉孩子的父亲,要做最坏的打算:人走了,正常;救活了,是意外。经过精心手术,巨大肿瘤被完整切除。但是,在止血缝合中,患者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到医生身上,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类似的事情,令医者寒心。如果善心总是得不到善报,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放弃最优治疗方案,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躺枪”。在医患纠纷频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措施,以求避免纠纷和诉讼。例如,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病人进行转诊、故意选择难度低的手术、放弃风险大但价值高的治疗等。显然,防御性医疗是一种隐形的“冷暴力”,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在这场博弈中,医生未必是赢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输家。医患是生命共同体,惟有信任,才能共赢。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心灵默契。患者多一分信任,医生就会多一分冒险的勇气;患者多一分怀疑,医生就会多一分退避的顾虑。因此,如果想让医生为你冒险,就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

       樱桃的食疗及药用: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风胜湿。主治病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风湿腰腿疼痛,四肢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初发咽喉炎症,于早晚各嚼服三十至六十克鲜果可消炎。风湿引起的瘫痪或风湿腰痛、关节麻木等症,用米酒一公斤泡鲜果零点五公斤十天后地早晚各服三十至六十克。体虚无力、疲劳无力,用鲜果去核煮烂,加白糖拌匀,早晚各服一汤匙,也可将鲜果泡于酒精中,密封贮至冬季,用以涂擦冻疮有良好的效果。樱桃核有解毒的功能。痛疮溃不愈用核150克碎烂,水煎,洗患处。核:清热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叶:透疹、解毒。用于麻疹不透;外用治毒蛇咬伤。樱桃的食疗:(1)抗贫血,促进血液生成樱桃含铁量高,位于各种水果之首。(2)防治麻疹麻疹流行时,给小儿饮用樱桃汁能够预防感染。樱桃核则具有发汗透疹解毒的作用。(3)祛风胜湿,杀虫:樱桃性温热,兼具补中益气之功,能祛风除湿,对风湿腰腿疼痛有良效。樱桃树根还具有很强的驱虫、杀虫作用,可驱杀蛔虫、蛲虫、绦虫等。(4)收涩止痛:民间经验樱桃可以治疗烧烫伤,起到收敛止痛,防止伤处起泡化脓的作用。同时樱桃还能治疗轻、重度冻伤。(5)养颜驻容:樱桃营养丰富,含铁量尤高,常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6)樱桃酒颜色呈浅粉红色,酒香中散发出一阵淡淡的樱桃香,适合女性朋友饮用,还有美容的效果。

      莲藕,出自《神农本草经》。藕味甘性寒,功能消淤清热,除烦解渴,止血。藕可补中养神,除百病。常服,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并除寒湿,止脾泄久痢,治女子非经期出血过多等症。捣碎和米煮粥饭食,使人强健,蒸食也好。藕是益脾之果。民间流传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说法。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机能,更易患“血证”,藕止血而不留淤,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古医家孟诜解释:“产后忌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多食莲藕对女性来说尤其好处多多。《日用本草》认为:“一切血证宜食之”。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藕还可以止痢,用新采藕节汁口服,数日可康复。藕是一种常见食品,可菜可饭,同时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平时可多食。

      植物光敏性皮炎是指身体接触某些光敏性植物后,再经一定波长光线照射所导致的皮肤出现红、肿、痛、起疹子、发水疱等皮炎症状,在过敏体质人群中尤其容易发生。其发生有两个必要条件:光和光敏性植物。吃了光敏性植物或皮肤接触了光敏性植物的汁液后,若没有强光的照射,不会引发皮炎;如果有强光照射,皮肤上吸收或者吸附的光敏性物质就会和日光发生反应,进而引起裸露部分皮肤红肿,起疹子,继而发生日光性皮炎。日常生活中光敏性食物: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莴苣、茴香、苋菜、荠菜、芹菜、萝卜叶、菠菜、荞麦、香菜、红花草、油菜、芥菜、无花果、柑橘、柠檬、芒果、菠萝等。光敏性中药:白芷、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光敏性西药:磺胺药、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四环素、扑尔敏、利眠宁、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化妆品中的香料:佛手柑香油、柠檬油、檀香油、麝香、龙涎香等;防晒霜中的遮光剂。光敏性皮肤炎往往是在接触光敏性物质数小时到24小时之间发生,可为红色的丘疹、水疱、水肿,多发生在皮肤暴露的部位,一般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旦有了光敏性皮肤病,应尽可能寻找过敏原,以尽量避免,同时不要在发作期内接受日光或房间里紫外线灯的照射,最好不要搔抓,以免发生皮肤感染。轻者可用冷水湿敷。

       广州有句老话讲:“大暑小暑有米懒煮”,就是说天气炎热胃口不好。

      山茱萸常用药方(1)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2)益元阳,补元气,固元精,壮元神:山萸肉一斤,破故纸半斤,当归四两,麝香一钱。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临卧酒盐汤下(《扶寿精方》草还丹)(3)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4)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山药各四钱,泽泻、丹皮、茯苓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5)治老人小水不节,或自遗不禁:山茱萸肉二两,益智子一两,人参、白术各八钱,分作十剂,水煎服《方龙潭家秘》(6)治寒温外感诸症,大病差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萸肉二两,生龙骨一两,生牡蛎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三钱。水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来复汤。

      阴道瘙痒,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质粘稠呈豆渣样,前阴奇痒,舌苔白腻,舌面有许多红色草莓粒,舌边齿印较深,月经期间,乳房胀痛,脉弦数。辨证:肝郁血虚脾弱,湿热。治法: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祛湿止痒。方用《医学心悟》的萆薢分清饮合加味逍遥丸:萆薢20克,黄柏、石菖蒲6克,丹参、茯苓各20克,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鹤虱、白鲜皮、贯众各10克。同时服用加味逍遥丸。外熏洗方:鹤虱、白鲜皮、贯众各20克。

       持简驭烦治胃病: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的法宝,可是慢性胃炎患病日久,治之不易,病程长而变化多。肝胃不和、瘀血阻滞、胃热阴伤、脾气虚弱诸症同时并见或先后出现。胃之为病虽有寒热虚实之不同,而其癥结则在于郁滞。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疗当是开郁滞,着眼于通。“通”者,即调畅气机、消散瘀滞、疏通壅塞之意。在通降胃气基础上适当佐以益气、健脾、升清之品,组方如下:黄芪、党参、沙参、白芍、白术、八月札、徐长卿、炒山楂、蒲公英、甘草、红枣、木香、厚朴、莪术等。胃病四大主症“痛、胀、嘈、恶”。只要抓住胃病瘀滞这一症结,结合四大主症,灵活用药,疾病都能迎刃而解。有胃粘膜糜烂,加徐长卿,这个药是程焕章先生传的,他是门雪公的儿子,胃病治疗集合程门雪和黄文东两人的精粹。“持简驭烦”的思想实则源自《易经》,易就是简易,不易、变易,传承中医就是要本着这个思想。

      河南省老中医张磊达郁汤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胃肠炎、胃溃疡:柴胡10克,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炒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草果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蒲公英15克,防风3克,羌活3克,甘草6克。疏达肝脾,清散郁热。主治:肝脾两郁证。症见两胁胀痛,口苦,口黏,纳呆,腹胀,肠鸣,大便或干或溏,小便黄,舌淡红,舌苔薄腻或厚腻黄,脉沉滞或弦。郁证多因郁结痞滞,凝结不通所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当、感受疫疠邪气等,皆能生郁。木郁达之,方以柴胡、苍术为君,以疏木土之郁;臣以香附、草果,助君药之用,疏肝燥湿;郁则气必滞,佐以枳实以理气;郁久必生热,佐以栀子、黄芩、蒲公英以清热;木土之壅郁,乱于腹内,故又佐以少量羌活、防风,既可以祛除湿邪之胜,又可鼓荡气机之滞;白芍既可柔肝又可护阴;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本方化裁于四逆散、达原饮、越鞠丸,重心在肝脾,肝脾之郁得解,则邪去正安,脏和气顺。

     《素问·汤液醪醴论》有一段论述,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谓神不使?岐伯曰:针石,道也(针石是举例,包括汤药)。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黄帝问)何者?(岐伯言)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芦荟不光能美容,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用、美容、观赏于一身的植物新星。中医认为芦荟具有杀菌消炎、健胃下泄、促进愈合、强心活血、解毒镇痛的作用,还能防癌抗癌,在家里种上几盆芦荟,就像是请了一个“私人医生”。因此芦荟被人们荣称为“神奇植物”“家庭药箱”。抗癌原理:芦荟中的芦荟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癌细胞活动、杀死生物内异常细胞、癌细胞等作用,而且还能诱发体内产生捕杀癌变细胞的细胞,增强人体的自身治愈力,从而达到既防癌又抗癌的目的。食疗(1)南瓜与芦荟搭配共食,可使面部皮肤由黑变白嫩,由粗糙变细腻。(2)芦荟与木耳搭配共食,对糖尿病有效。癌症患者及肝火头痛、目赤肿痛、烦热惊风、热结便秘,湿疮等人群均可食芦荟,尤其适合于便秘者。

       道归善悟;急病求伤寒,慢病问金匮。

      内心强大不强大,抗癌力强还是弱,才是被癌症纠缠时,能不能活下去,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病人需要的方向是迈向健康。而迈向健康,需要的是医疗、饮食、运动、心情、睡眠等各方面条件。而医生很少有精力去为病人创造这些条件。医生可以有很好的技术,但是综合调整还得由病人来做选择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医学首先是人学、仁学、人道之学,所谓依据以往数据所做的这种科学“预测”,既不科学,又不人道,且完全没有必要。很多情况下,在医患双方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奇迹是可以创造的,至少可以延长其寿命的。如轻易地根据冷冰冰的数据下个判断,即便是背着患者,仅对家属下个“判断”,也是需要谨慎和深思的!心理学有经典的“皮克马利翁”效应:执着与过度的心理期盼,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影响到结果。切记:千万别随意判断:某某某还有多少天!一则,你不是上帝,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及权利;二则,即使是有根据的,这如同下井落石,会害人性命的!这就是人性的呵护!医生给予患者人性的呵护,需从学会说话开始!皮克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中的著名心理效应原理。源自古希腊神话:皮克马利翁是神话中善雕刻者,深爱着自己所雕刻的美少女,结果,上帝便赋雕刻之女以生命,两人结为恩爱夫妻。意即当人们有执着与过度的心愿期盼时,往往就会有助于相应结果的出现。

      清初名医绮石说:“以先天生成之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

       哀莫大于心死。心理危机比癌症更要命。作为一个妇孺皆知的事实,在中国,癌症患者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死于心理危机的。因此说“心理危机比癌症更要命!”人们对癌症的恐惧确确实实存在,而且非常严重。而对癌症恐惧的最大问题,就是“恐惧这种消极心理的本身”。恐惧之类消极心理是导致癌症(包括其他一些疾病及症状等问题)日趋严重,甚至迅速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