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全部方剂汇总及整理

 太阳微笑666 2023-01-03 发布于广西

1 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 㕮咀(将药材咀嚼为小碎片)三味(芍药,甘草,桂枝),以水七升(1400ml),微火煮取三升(600ml),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微汗);不可令如水流离(大汗淋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擘即是掰。张仲景表述中的很多词都是很原始和质朴。

桂枝去皮,历来有争议,因《伤寒论》里的内容被历代医家增补,修改,及部分遗失。此药效果好的部分就是桂树的嫩枝尖,皮和木不分开的部分,如果皮和木分开了,就不是严格意义的桂枝了,皮里面的木头是几乎没有疗效的。

2 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炙甘草是蜜烘制的甘草,是将蜂蜜放置锅内炼制,并加生甘草片均匀翻炒而成。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为红褐色或者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为黄色至深黄色,性温、味甘。炙甘草补中最速,并非为今日多见的中和之用。

 3 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 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 桂枝加附子汤方:20条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今日炮附子为化学用品炮制,药效很弱,与附子的传统炮制方法不同。

附片的泡制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制作后的附子都叫作制附片,在经历了泡胆腌制的过程之后,其实就已经失去了附子应有的性能,药性损失较为严重。
附片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一般都是用化学药剂去剥附子皮,之后是蒸了又漂、漂了又蒸等复杂过程。在这漂来漂去的过程中,虽然漂去了大量胆巴,但有效成分也大量随水漂而流失。制附片(包括黑顺片、白附片、黄附片)首先是受到寒性的胆巴以阴制阳的抵制,使扶阳的君主之药(附子)变得扶不起阳气。其次,是用到患者处方中的附片很可能已经变成了药渣,这也是很多人服用附片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这种炮制附子还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胆巴对人体有巨大的危害。市面上卖的制附片(特别是黄附片),都含有不少于10%的胆巴,胆巴即氯化钙,大量用于工业生产。几乎所有的制附片都存留着大剂量的胆巴。过量的胆巴,一是会对人体的胃部产生烧灼的感觉(不明原因的医生认为是附片的热性造成的);二是胆巴能抑制人体的神经中枢,使人出现头昏、头痛、腹泻等症状(不明原因的医生认为是排病反应);三是胆巴还能凝固蛋白质,过量摄入还会凝血,甚至造成死亡。所以,附子中毒不仅仅是中了附子乌头碱的毒,同时还中了胆巴的毒。

火神门炮制附子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把鲜附子去掉泥巴和须根,直接把鲜附子烘干或晒干。这样的干附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附子烘干片,可以在加工炮制的时候,加工多少就拿出多少。

第二步:把干附子携带的少量泥沙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置于净水中浸泡,泡至半透时捞出。为了保证原生附子有效成分不流失或少流失,不能将附子直接泡透。

第三步:将泡至半透的附子置入特制药池,每天两个小时喷一次净水,直到附子全部润透(注意:是润透而不是泡透)。之后,再将浸润好的附子置入大瓦缸里(瓦缸既可以保温,又不会使附子与铁、铝等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第四步:通过自制的蒸汽装置,用蒸汽蒸制缸里的附子。一开始,开缸上的排气孔会冒出非常刺鼻的生附子气味(开始阶段都有一股邪味,可能是乌头碱造成的),这时要继续蒸,一直要蒸到气味不再刺鼻(注意:热解,是解除乌头碱毒的最佳方式),直至香味能够透出来(注意:蒸江油附子透出的香味,可以迷漫整个院落、整座大楼),然后再停止蒸汽的蒸制,从瓦缸里取出附子,用篾刀将附子切开,如果能看到附子的中间无白心,或稍有黄豆大的白心就合格了。

这样蒸制的附子片,晒干或烘干后颜色黑中有黄,呈半透亮状,没有黄附片或白附片透亮好看,但是它具有附子的真正香味,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附子的有效成分。

自制熟附子的方法(免责声明:本方法来源于网络,仅为学术参考,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操作)

将生附片洗净,固定量放入一容器内,放入凉水至接近药的平面,浸泡,不定时搅拌,直到最后全部润透为止,水基本都浸到药里面了,再放到大锅竹笼上蒸,一直蒸两个小时,中间不须停火,不须加凉水,开始就把水加充足,必须蒸透,掰开蒸熟的附片不能有白心。再将其晒干,或烘干,备用。这样制过的附片可直接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煎煮时间超过一个小时,药效可靠,并非常安全。

在临床实践中,制附片的质量至关重要,医生医术再高,辨证立法再正确,处方遣药再准确,若附片的质量不过关,临床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所以附子的炮制非常重要。

在炮制附片过程中注意事项

要带口罩,生附片的粉尘不能呛到鼻孔或咽喉部,否则会鼻痒喷嚏,或咽部不适。可戴手套,捞泡生附片时,泡附片的水经常沾到手上,手上皮肤则会发红发痒、肿胀。如果不慎溅到眼里,赶快用清水洗,否则眼睛会红肿四五个小时。蒸制好的附片或附片液则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附子中毒现象的紧急处理

(1)附子中毒一般出现舌麻,手脚甚至全身肿胀麻感,或有心悸,或头晕,或有腹泻,或汗出,严重者昏迷抓紧去医院抢救。

(2)一般中毒现象的处理:抓紧就地处理,家里有大米的,喝淘米水解,或喝红糖水,或喝白蜜水,或煎炙甘草汤喝,中毒现象不很严重的话用这些方法处理后,一般一刻钟或半小时就可自行缓解。

(3)预防措施:因为没法控制货源,但必须做到,首先能明辨佳劣,先用舌舔一下药物,如感咸苦涩为劣,或先煎煮时有难闻的气味为劣,一定要小心。原来我对这种情况就是用同量的生姜先煮半小时或一小时,量大者先煎两小时左右,还要做到先自己尝试加倍量的附子,觉得安全了,再给患者用。或者通过有关渠道直接进信得过的安全道地的附子,可以直接与其他药物进行煎煮,疗效可靠,而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4)饮食注意:不能饮酒,不能吃老豆腐,忌生冷,还有不能吃涂生长素的西红柿,易引起腹泻。


7 挂枝去芍药汤方:21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8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条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炮附子,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9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10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 桂枝人参汤方:163 

桂枝四两,另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朮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2 桂枝附子汤方:174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分温三服,是每一次服药时,用三分之一的药量,用小容器大火煮沸后,取下火,放温服用。

13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方:28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朮 茯苓各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朮。 

14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6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15 麻黄汤方: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在伤寒论里有去上沫是因为在以前所用都是新鲜麻黄,去上沫以减轻对心脏作用,实践胜于理论,我们现在用的是干的麻黄,煎的时候基本是没有浮沫的!该沫会令人心烦(就是容易加快心跳次数),所以去之。在治疗外感病时是一定要去的。麻黄去节,因为麻黄的作用是宣通毛孔的,他本身没有其他能量,而节是收敛的,必须去节,才能宣通毛孔,不去节的麻黄,效果不好,还添烦躁。

16 大青龙汤方:38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一作逆)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17 小青龙汤方: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利,腹泻的意思。

18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23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一升为200ml,一合为20ml。温服六合,就是温服120ml。煮取一升八合,就是18合,每顿6合,那就是三顿的量。

19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25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 

20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7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2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301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2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302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63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24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206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孽 生梓白皮一生,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温服一升。

25 葛根汤方:31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26 葛根加半夏汤方:33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 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伤寒论》中半夏无论入汤剂还是散剂,使用之前都要“洗”。这在《金匮玉函经》有较明确的记载:“凡半夏不咀,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半夏有毒,使用之前要“洗”,而且要用“汤”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汤,热水也”,因此“以汤洗数十度”就是用热水反复泡洗几十次,直到水液清澈,令半夏“滑尽”即半夏本身的“隙涎”被除掉(《雷公炮炙论》:“半夏上有隙涎,若洗不净,令人气逆,肝气怒满。”)。这样半夏洗熟之后,毒性消失,可以入药使用。今天半夏已经不采用这种炮制方法,但是它仍有借鉴意义。

27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34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8 桂枝加葛根汤方:14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29 白虎汤方:219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 白虎加人参汤方:168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31 竹叶石膏汤方:397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古人方剂中的人参实为党参,“人参之种类不一,古所用之人参,方书皆谓出于上党,即今之党参是也”。所以,应该遵循古人的经验大多数情况用党参代替人参;人参以“辽人参”为道地药材,但野生的“辽人参”数量少,价格过于昂贵,在售的人参多为人工种植;野生的人参性温和,而种植的人参性燥烈;辽人参其补益和温热之性皆数倍于党参,但其药性却与党参相同。

32 调胃承气汤方:29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33 小承气汤方:208 

大黄四两,洒洗 厚朴二两,去皮,炙 枳实大者,炙,三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34 大承气汤:208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35 桃核承气汤方:106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芒消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36 抵当汤方:124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水蛭就是水里吸血的蚂蟥,虻(meng)虫为吸牛血的虻虫。他们都是吸血的昆虫,他们都自带抗凝血的功能,可以散开已经凝结的淤血。药房多卖养殖的蚂蟥,不吸血,非经方上所说的水蛭。

37 大陷胸汤方:134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38 小陷胸汤方:138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39 十枣汤方:152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强人”(形体比较强壮之人),“羸人”(形体消瘦之人)

40 桅子豉汤方:221 76 

肥桅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桅子取二升半,去滓;内鼓,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41 桅子甘草豉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2 桅子生姜鼓汤方:76 

桅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台,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桅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3 桅子厚朴汤方:79 

桅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44桅子干姜汤方:80 

桅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生姜为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去除须根和泥沙就可以用,则干姜需要进一步晒干或低温干燥。生姜和干姜的药用区别在于生姜是解表药,干姜是温里药。生姜主要治疗表寒证,干姜主要治疗里寒证。生姜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化饮、解鱼蟹毒等功效。干姜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功效。

45 桅子柏皮汤方:261条 

肥桅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46 茵陈蒿汤方:236 

茵陈蒿六两 桅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47 枳实桅子豉汤方:393 

枳实三枚,炙 桅子十四个,擘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桅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服之愈。 

48 小柴胡汤方:37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9 大柴胡汤方:103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50 柴胡加芒硝汤方:104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51 柴胡桂枝汤方:146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52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47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5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107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今加龙骨等。 

铅丹,中药名。为用纯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具有解毒祛腐,收湿敛疮,坠痰镇惊之功效。常用于痈疽疮疡,外痔,湿疹,烧烫伤。有毒,取金属重坠之性以镇定。龙骨是远古动物的化石,取其镇定收摄之性,在安神固定方面很管用,很常用。现在药房的龙骨可能不是化石。

54 黄芩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5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72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擘,十二枚 半夏半升,洗生姜一方三两,切,一两半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56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154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

此方并未采用常规的煎煮方式,而是用沸水浸泡药物片刻,去滓温服。是取诸药清扬之气,以利于清心下热结而消痞。麻沸汤就是连续沸腾中的热水。操作方法类似于今天的烫菜。

57 附子泻心汤方:155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58 甘草泻心汤方:158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9 半夏泻心汤方:149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 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60 生姜泻心汤方:157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朮,加黄连,并泻肝法。 

6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359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62 黄连汤方:173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63 旋复代赭汤方:161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64 四逆汤方:29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65 通脉四逆汤方:317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66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390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67 干姜附子汤方:61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68 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69 茯苓四逆汤方:69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70 四逆加人参汤方: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71 附子汤方:304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朮四两 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2 真武汤方:316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切,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73 白通汤方:314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74 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75 当归四逆汤方:351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76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周礼》之事酒,是酿成即用的新米酒;其昔酒,是冬酿至春的陈米酒,汉代改称为白酒;其清酒,是冬酿至夏,较昔酒更为陈久而清纯的米酒,汉代仍称为清酒。

77 甘草汤方:311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此处的甘草为生甘草。《神农本草经》说它“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主“金疮肿、解毒”,生甘草是既甘以中和中,又散邪解毒的药,主要是宣散上焦之邪。

78 桔梗汤方:311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79 桂枝甘草汤方:64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80 甘草干姜汤方:29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1 芍药甘草汤方:29 

白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82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68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83 茯苓甘草汤方:73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8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65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85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67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朮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86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66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87 小建中汤方:100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胶饴,饴糖,又称麦芽糖浆或麦芽糖饴,是生产历史最为悠久的淀粉糖品。

88 炙甘草汤方:177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89 理中丸方:386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朮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朮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朮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朮;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90 乌梅丸方:338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出汗,四两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91 麻子仁丸:247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92 蜜煎导方:233 

食蜜七合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93土瓜根方(失传)233 

94 抵当丸方:126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95 大陷胸丸方:131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 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96 五苓散方:71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97 文蛤散方:141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98 白散方:141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胺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99 半夏散及汤方:313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100 瓜蒂散方:166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鼓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爪蒂散。 

101 四逆汤:323 

甘草二两 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02 牡蛎泽泻散方:395 

牡蛎熬 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 葶苈子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 栝楼根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103 烧褌散方:392条 

妇人中褌,近隐处,取烧作灰 

上一味,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此为愈矣。妇人病取男子褌烧服。 

褌,兜裆布。

104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159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105 桃花汤方:306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106 猪苓汤方:223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107 吴莱萸汤方:243 

吴茱萸一升,洗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108 麻黄升麻汤方:357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一作菖蒲),十八铢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朮六铢 干姜六铢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09 黄连阿胶汤方:303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一云三挺),三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110 苦酒汤方:312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汉代苦酒究系何物,今已难以考证。或认为苦酒尚在民间有所传承,如今之四川江安等地,尚有用糯米、白曲等原料制作的苦味酒,并作药用。

111 猪肤汤方:310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112 白头翁汤方:371 

白头翁二两 黄蘖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113 禹余粮丸:88条

原方失传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