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老屋,人去楼空待春天燕归来

 Kath2633 2023-01-04 发布于北京

有学者这样写道:“千百年来,并非由宫廷或官府纠集民工去完成这数以万计的乡土建筑,而是民间不同的主人,不同的工匠,在不同的岁月里像春蚕吐丝一般,心甘情愿地遵循着相同的理念去编织出这奇异的民族文化之葩,去建构起这恢宏的民间建筑。”

客家人自诩为客居他乡之客,所居之地是他乡,终有一天回到祖居的“故乡”。图片

图片

祖坟与老屋是凝聚族人血脉相连的家族圣地。

所以便有了慎终追远的追思,崇宗敬祖之香火传承…,客家人有冬至祭祖的传统,那天和侄子两人从县城驱车回老屋的路,走进了几十年熟视无睹的围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烛光、香烟萦绕,香火正旺,他们在冬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偌大的围屋,如今基本是人去楼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围屋外停满了回来参加祭祀的车辆

所以便有了慎终追远的追思,崇宗敬祖之香火传承…,冬至前后祭祖是客家人的传统。

从渔仔潭围出来不远,即到沙坝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人去楼空无人问津,院中长满了杂草,在寒风飘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想当年,也是大户人家,高耸的大楼,见证了曾经的热闹与人丁兴旺。

图片

楼上,铺满了蝙蝠的便便。

图片

图片

门口堆放着替换出来的腐烂的木料,尝试改造老屋为创意园。

图片

废弃的不仅是老屋,还有门前户后养育世世代代的耕地。

图片

沿着蜿蜒的新公路,很快到达了久别的家乡。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弟养的又肥又大的胡鸭(学名番),在《向往的生活》中的彩灯,老弟说今天就杀这只肥鸭炖汤。这种鸭硬羽长全了,会飞走……

图片

还有老弟的果园,那枝头澄黄澄黄的的脐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采摘完脐橙,和大哥一起浏览关西最大最完整的关西新围。

图片

图片

正中间方方正正的就是关西新围,在新围的西南角是田心围,正西是新围主人兄弟的私宅,但由于外出他乡做官,基本已经倒塌,只留残垣断壁,现改造的博物馆;西北角也只残垣断壁,早前一部分是私塾,还有一部分是宅主为爱妾建的花园。正北是新围宅主的出生之地的老室,即是西昌围,听我附近的老人说,我曾祖曾经修缮这老屋。新围的东北方向是鹏围皋。

大哥是新围第八代,为我娓娓道来关于新围的往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田心屋是最古老的围屋,可能最早的祖屋,儿孙多了,开枝散叶,从祖屋开基立业。但从最初的人声鼎沸到现在的人去楼空,少了人气。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冬天鸟儿的最爱,几乎每个柿子都留下了鸟儿的热吻。儿时周六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树熟透的柿子,腿夹住树一手抓住树枝,另一只手摘下红彤彤的柿子,轻轻揭开薄皮,甜甜的柿子入口即化……

图片

图片

大哥一走边一边叙说发生在这儿往事,以及围屋间兄弟叔伯间的轶事。

图片大哥说西昌围在风水上是蛤蟆形,西南与东南角上的两大门就蛤蟆的两只眼睛,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说,原来这儿有池塘。图片

图片

透过天井,起伏的马头墙仍然在守望

图片

图片

青砖墙,河石铺地

图片

龙凤厅中藻井的彩绘。

图片

说是有几十天没有出太阳,当我们步入当地人说的老围时,出太阳了……

图片

图片

大厅中的香骨,时不时有族人来上香。

图片

从老围的东南门出来了,坎下即当地人说的围坎下,也就鹏皋围。这处围屋规模相对较小,但里面的也是犹如迷宫,大院套小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哥告诉我说,这屋也是他家祖上的老屋之一,他父亲就是这儿过继到新围去的,他的一个堂兄,当年父母早逝,姐弟在左右亲人的帮衬下,也成家立业了,只不过在40年前进城成了工人,如今也举家搬走了,突然想起来,他的这个堂兄,是我父亲的同事之一。

图片

新围的外墙干净利索,有专家学者称之为这种结构“金包银”,下面高至四分之三部分是紧固石条构作,上部分则是用青砖,四角各有一座炮楼。

图片

新围的规模真的太大了,前后修20多年,由于还没有来及起名,新围的宅主去逝了,所以新围没有专属的名字,附近的村民称之为新围。几年前县里为支持发展旅游,动员围屋的人迁出去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大门口原是一片最肥沃的耕地,和上小学时看到的围屋有非常大的变化。

图片

在龙南众多的客家围屋中,这座最为著名,它不仅规模庞大,时至今日保存也最为完整,且围屋的功能非常齐全,龙南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围屋。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加强围屋的牢固,大门也是外面铁皮包裹起来,门柱也进行了加固,大门有多条粗壮的木条用作木木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图是戏台的观众席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厅三开间大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龙南众多的客家围屋中,有一座最为著名,它不仅规模庞大,时至今日保存也最为完整,且围屋的功能非常齐全,它就是“关西新围”,龙南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围屋。图片

图片

图片

关西新围是客家围屋文化的集大成一览,是迄今中国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也是赣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所称的“九井(幢)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福建龙岩地区也是有同样的建筑名称,幢十八厅只是泛指,并不是具体的厅的数量,言其多有意思。

图片

图片

据说,新围创建人徐老四生前就是住这儿,这儿也是我弟媳出生、长大的地方。

图片

和徐大哥正看得起劲时,电话响起来了,侄子说那黑羽的胡鸭飞走了,让我赶紧回去找鸭子……

图片

第二天下午,陪母亲一起来看栗园围,栗园围是明代中期的老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是宗祠,也是大厅,家族人婚嫁丧事等红白喜事都是这里举办。

图片

首进大门的鹅胫形轩顶,上面的采绘清析可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园围在改造中,大型的机械在轰鸣,满地都是建筑垃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赣南是客家人聚集地之一。赣南围屋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是一种把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之一,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赣南围屋代表性建筑有龙南市的关西新围、燕翼围、渔仔潭围、乌石围,全南县的雅溪围屋群,定南县的虎形围和明远第围,安远县的东生围等。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