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真的没有“周游列国”,他是在“疲于奔命”

 猎户ywysh4sdge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孔子,中国的大圣人,儒家创始人,教育界鼻祖。

说起他的故事,大家总是会提到他“周游列国”。我不知道这个词是谁先提出来的,搞得好像孔子在游山玩水一样,甚至还有人说,孔子是在搞“全球巡演招生”。

其实,真正的孔子,远没有你们想的那么潇洒,他在外漂泊了14年,辗转去了6个国家,中间3次遭到追杀和围捕,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重用。
他不是天生的圣人,他也曾经彷徨过,迷茫过,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人见了他,都说“好好好”,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给他施展抱负的平台。
直到70岁,他才看透人生,不再追逐政治抱负,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传授知识。他打破千年的规矩,开设“私学”,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可以到他那里去学习。
可以说,孔子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他有生之年,他一直执着于推广他的“仁政”,“君臣父子之道”,却一直没能实现。没想到,他通过“教育”这条路,却意外的实现了。
500多年后,儒家思想终于在汉武帝时代被发扬光大,成为治世安邦的不二法门。
一个“私生子”的诞生
孔子的老爸叔梁纥,是一个真正的山东大汉,身高十尺,放到现在,就是2米的大高个,和姚明差不多。
鲁襄公十年,晋国攻打“偪阳”,一个春秋小国。鲁国作为联军的一员,也参加这次战斗,叔梁纥在这场战斗中表现的非常勇猛,力举城门,掩护战友撤退,因军功被封为“陬邑大夫”。
陬邑,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孔子的出生地。

图片

别看叔梁纥如此高大威猛,但他就是生不出儿子。他的正妻施氏先后为他生下了9个孩子,全是女孩。那个年代,没有男孩,这个家族就绝户了,因此,叔梁纥是迫切的希望能生下一个儿子。
为此,他娶了一个小妾,没多久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叔梁纥高兴坏了,大宴亲友。可是,等小孩长大一点以后才发现,腿有问题,是个跛子。叔梁纥就怀疑,是不是这个小妾的基因不好。
因此,他又向鲁国的颜氏求婚,当时,颜氏家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都不同意,因为叔梁纥已经66岁了,而且脾气暴躁,只有老三颜徵在同意了。
因为俩人的的年龄差过大,不符合当时的礼制,纥不能把她娶回去,连个小妾都算不上,俩人在尼丘山附近搭建了个房子,在那里生下了孔子。
因此,孔子的名字叫“丘”,因为排行老二,所以叫“仲尼”。
孔子3岁的时候,叔梁纥去世了,正妻施氏早就看颜徵在不顺眼了,把孔子赶出了家门。颜徵在带着小孔子,还有之前那个小妾生的跛脚儿子,在外面艰难度日。
颜徵在把所有的心血,都浇灌到孔子身上,日夜操劳,孔子也很懂事,从小学习诗书礼仪,15岁的时候,就立下志向,要把周公旦制定的“礼制”,重新恢复。
因为过度操劳,孔子17岁的时候,颜徵在就去世了,年仅32岁。孔子,彻底成了没爹没娘的孩子。
有一天,鲁国的季孙氏宴请众位大夫,孔子想着,自己的父亲,好歹是陬邑大夫,因此,就去参见了宴会,没想到,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给赶了出来,从此以后,孔子就和阳虎结下了仇恨。
阳虎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方面,他以家臣的身份,控制了季孙氏,从而掌控了整个鲁国国政,另一方面,孔子算“私生子”,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大夫”爵位,他就是平民一个。
孔子确实活得非常窘迫,《史记》中说:“孔子贫且贱”。但是,依然有人慧眼识珠,这个人就是“孟僖子”。在他临终前,他告诉自己的两个儿子:“孔丘,是圣人之后,他家祖上原本是宋国国君,但是主动让位给了宋厉公。这样的贤者,日后必出圣人,我死后你们要拜孔丘为师”。
就这样,孟僖子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书,成了孔子最早的学生。
但是,这个时候的孔子,还很年轻,他并没有打算以教书为业,他给这两个人上课,顶多算是搞个“家教”,赚个外快,顺便能攀上“孟孙氏”这棵大树。
当时,鲁国的国政,已经把持在“三桓”手中,所谓“三桓”,就是当年鲁桓公的三个儿子,以他们为始祖形成的三个大家族,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在孟懿子的介绍下,孔子在季孙氏那里谋取了一个小小的职位,当了一个粮仓管理员。为了让老师能够深造学习,南宫敬叔给孔子争取到了一个去洛阳学习的名额。
在洛阳,孔子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子,俩人彻夜长谈,孔子受益匪浅。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很多人都慕名前来拜师,孔子手下的得意弟子,颜回,子路,子贡等人,应该就是这个时候来的,他们算是“孔门”的大师兄。
孔子35岁这年,鲁昭公因为不满三桓专权,率兵攻打季孙氏,结果被三桓联合起来打跑了,逃到了齐国。孔子看不惯三桓专权,因为这与他崇尚的“君臣之道”是完全背离的,因此,他追随鲁昭公到了齐国。
在齐国,孔子见到了齐景公,俩人之前在路过曾经有一面之缘,齐景公对孔子还是很欣赏的,打算给孔子一个封地,让他做齐国大夫,参与国政。但是,齐国的晏婴是坚决反对。
一个“空降兵”,到底干不过“本土派”,没多久,孔子就听说晏婴准备找人干掉他,因此,他又回到了鲁国。
鲁昭公最终死在了齐国,三桓又拥立了“鲁定公”。但是,此时三桓也已经被架空,政权都把持在了家臣手中,尤其是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最为猖狂,心情不好,居然敢把老板季桓子给关起来。
还有一个叫“公山不狃”的,以“费邑”邑宰的身份公开反叛季孙氏,他邀请孔子到“费邑”来工作。这一年,孔子已经50岁了,他已经不挑不捡了,“费邑”虽然是一个小型的创业公司,但好歹给了他一个职位,因此,他决定去费邑。
关键时刻,是他的学生子路,阻止了他。要不然,孔子就一脚踏进了“叛臣集团”,后世就少了一个大圣人。
当上了鲁国“代理丞相”
一年后,孔子终于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孔子在这个职位上是干的非常漂亮,业绩突出,后来一路升官,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相国”之职。
鲁定公为什么会重用孔子?
因为孔子推崇的是“君臣,父子之道”,而此时的鲁国,早就坏了规矩,君不君,臣不臣,家臣执掌国政。因此,鲁定公是希望通过孔子,来重振公室的威望,恢复公室的权力。
孔子没有让鲁定公失望,在代理“相国”期间,他干了两件大事。

图片

第一件事,是外交上。
齐国听说鲁国任用孔子为代理“相国”,非常担心鲁国会强大起来,威胁齐国,因此,与鲁国在“夹谷”搞了一次会盟。在这次会盟中,齐国用“蛮夷之乐”,被孔子给教训了一顿。
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郓地、汶阳和龟阴”三块土地。
第二件事,是内政上。
当时鲁国三桓家臣掌权,而这些家臣们,通常都担任“邑宰”,他们违反规定,把城池修建的又高又深,即便是三桓家主,也不能控制。
为了打击这些家臣的势力,孔子决定捣毁三座城邑,分别是叔孙氏的郈邑、季孙氏的费邑、孟孙氏的郕邑。
对于这件事,三桓是非常支持的,因此,郈邑首先被捣毁,费邑的邑宰是公山不狃,这是一个强势的人,他率领家丁武力对抗,孔子派人攻打,最终打败了公山不狃,成功的把费邑捣毁。
但是,就是孟孙氏的郕邑,一直拒绝捣毁,孔子最终也没有拿下。
孔子在鲁国搞的一些列改革,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鲁国大治。
但是,鲁国越强,齐国就越担心,为此,他们动用了美人计。
齐景公挑选了80名美女送到了鲁国,鲁国的季桓子看到后心动了,他和鲁定公俩人终日沉迷于酒色,把国政都给荒废了。
郊外祭祀的时候,按照规矩,鲁定公要把祭肉赏赐给众位卿大夫,但是,鲁定公却唯独没有赏赐孔子。这让孔子非常的失望,他觉得,鲁定公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值得他辅佐了。
因此,他辞去了一切职位。
十四年漂泊路
虽然辞去了鲁国的职务,但是,孔子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决定,再给自己找一个试验田。因为鲁卫是兄弟之国,都是文王后裔,因此,孔子决定,到卫国去“投个简历”。
这一年,孔子56岁,他开启了一段漂泊路。
到了卫国(今河南濮阳)以后,卫灵公对孔子很客气,首先询问了孔子的“期望薪水”是多少,孔子说:“我以前在鲁国月薪是6万粟”。卫灵公说:“好,我这边也给你开6万”。
但是,住了10个月,卫灵公始终不给孔子安排具体的工作,于是,孔子离开了卫国,原本,他打算去陈国,但是,在路过“匡”地的时候,被人误以为是阳虎,这个家伙,作恶多端,大家都很讨厌他,因此,当地人把孔子当成阳虎给关了5天。
后来还是颜回去卫国搬救兵,才把孔子给救了出来。
曹国(今山东定陶)短暂停留后,孔子又到了宋国(今河南商丘),在宋国,他遭到了宋国司马的追杀,狼狈逃窜。
孔子一路向北跑,与弟子们也走散了,走到郑国(今河南新郑)的时候,郑国人嘲笑孔子,犹如“丧家之狗”。孔子没有生气,一笑了之。
在郑国没有停留,孔子又南下去了陈国(今河南淮阳),可惜,陈国小国,正饱受楚国,晋国,吴国的蹂躏,孔子那一套,在这里根本行不通,总不能楚国打过来了,你跑过去给他讲“仁义”吧。
于是,孔子离开了陈国,准备返回卫国,没想到,半路上又被“蒲”邑的人给包围了,幸亏孔子的弟子中有个猛人“公良孺”,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儿猛干,蒲人害怕了,与孔子约定,只要你不去卫国,我们就放你过去。
孔子答应了,但是,脱身之后,他仍然回到了卫国。可见,孔子并不是迂腐之人,他也知道见机行事。
在卫国,孔子依然没有被任用,于是,他打算去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到当时的大国晋国去。可是,刚走到黄河边,孔子就听说晋国的赵简子杀了两个老臣“窦鸣犊和舜华”。
于是,孔子又犹豫了,“窦鸣犊和舜华”可是晋国的老前辈,当年范简子还曾经在他两个手下干过活,算是有师徒之情,如今说杀就杀,我一个外地人,到了哪里,能有活路吗?
于是,孔子又回到了卫国,此后几年,他在陈国,蔡国,叶国往来反复,没有一个国家肯给他一官半职,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

图片

在蔡国的时候,吴国讨伐蔡国,楚国过来救援,听说孔子在蔡国,楚昭王邀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很高兴,收拾行李就准备去楚国。
但是,蔡国人担心孔子到了楚国,让楚国更强大,蔡国就更受气了,因此,蔡国大夫在半路上把孔子给包围了起来,最后,还是子贡跑到楚国,叫来援兵,才把孔子救到了楚国。
但是,在楚国,孔子依然受到了“本土派”的排挤,他们认为,楚国和周国,那是两套系统,两个公司,文化不一样,孔子宣扬周公子礼,和楚国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坚决不能用孔子。
于是,孔子又黯然的回到了卫国。
这一年,鲁国的季康子率军去攻打齐国,其中手下有个叫“冉有”的,表现特别优秀,季康子就问他:“你的一身本领,都是跟谁学的”,冉有说:“是跟孔子学的”。
季康子也听说过孔子,老父亲临终前还特意交代他,要把孔子找回来,因此,他就问冉有:“孔子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冉有说:“如果要任用孔子,一定不要给他束缚,他一定会给你大大的回报”。
由此,季康子决定,把孔子这个人才,重新召回国。
这一年,孔子70岁,他重新回到了鲁国,算起来,他已经在外漂泊14年了,一事无成。
回到鲁国后,孔子依然只是一个顾问的角色,没有任何的职务,不过,经过14年的漂泊,孔子已经看淡了一切,他不再执着于当官,转头醉心于做学问,教弟子。
他重新收集整理了以前周王室留下的资料,修订了史书《春秋》,整理了诗书礼乐易,与春秋一起合称“六艺”。
然后,孔子正式的开办起了“孔氏培训班”,打破以前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的先例,无论贵贱,只要交学费,统统都可以接受教育。短时间内,孔子的弟子就达到了3000人。
孔子这个小小的举动,可是影响了后世千年,在以后的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私塾,都是百姓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只有在私塾里打下了基础,你才能到官学里去学习,去考秀才,考举人,考状元。
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复古”,恢复周礼制定的社会秩序,重振君臣之道。但是,很可惜,孔子生不逢时,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春秋晚期,战国初期时代,群雄逐鹿,武力至上,“仁义道德”没有市场,也是很正常是事儿。
3年后,孔子去世。
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张,却通过他的3000门徒们散播开来,越传越广,最终形成了“儒家”,并在汉武帝时代,得到了全面,独家推广,以至于影响了后世2000年。
夫子泉下有知,应该是很欣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