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已消失的工种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1-04 发布于浙江




已消失的工种




文/应可军

公路道班主要是养护公路:清扫、小规模维修(填坑、换被车撞烂的界石、标志)、修剪道旁树、除草、刷路线(路面上画的白线或黄线)等等。当时他们牵一头小毛驴,后面拉一只剪开的并弯成半月形汽车内胎,把马路沙拖平即是路政早期管理:

当时我很怕道班的,因为当时的马路是砂石的,马路两旁种植的多是桕子树,我们对桕子树很感兴趣,树枝油性,是好柴火,砍下来搬回家最好,再加桕子可以卖钱,主要障碍是道班的呵斥。所以我们怕的就是道班,一代代公路人见证了不同历史时代的公路变迁,从砂石路面到沥青路面,从一味单调通行的公路到生态路、旅游路,最美国道、最美省道,从次等级路面到高等级路面,实现了由原来的保障畅通基本要求到打造“畅、洁、绿、美、安”公路通行环境的飞跃。如今,随着公路养护机械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也日渐减少,坐上了空调大巴,油路修补逐渐专业化,养管站“四化”建设日新月异。过去的经历印刻在脑海里无法抹去,“铺路石”精神代代相承,每一条公路上都记录着公路人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也让在道班的那段记忆历久弥新。当时我们的确调皮。跟道班们捉迷藏,一看见他们在远处走来,就假装路入走过。甚至还打打招呼,一看道班们远去了,就爬上桕子树,攀啊、折啊,一心要把桕子树搞到手,现在想起来很惭愧,道班们辛苦辛苦就是为了公路的安全。而我们为了一己私利去攀折桕子树。现在道班们都是路政管理员,更惹不得。反正桕子树也变成高大的杏树了,谁稀罕几粒杏子呢,这就是时代的巨变。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摄影:丁洁芸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