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里妙玉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半瓣花上阅乾坤 2023-01-04 发布于北京

看到这个问题我非常生气,难道因为妙玉性格不讨喜,妙玉这个人物竟然连存在的意义都应该被否定了吗?

当然提问者可能本意不在于此,只是单纯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而已。

只是因为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欧丽娟的《大观红楼》中对妙玉的评价。因为欧丽娟在本套书中标榜“客观”,但在我看来,她本人的立场就非常不客观,她可能比较喜欢像薛宝钗这样的社会化人格,而不太喜欢像林黛玉这样的孤标傲世之人。但鉴于黛粉人数众多,所以言辞还有所顾忌,适当表达对黛玉行为的谅解,不至口不择言。

但当她评价妙玉的时候,就一点儿也不装了,把她内心对于妙玉的厌恶一股脑儿倾泻无疑。这种刻薄的言辞、口吻,实在让人再难相信她的“客观”。简言之,她把妙玉批得几乎一文不值!大约也否定了妙玉这样的人存在的意义。

(具体内容我这里不列了,书已全套按照二手出售,只记得当时看完这一部分内心极为恶心。但第一本还可以。其余几本讲人物部分存在评价失当、注水严重等问题。)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她在评价“金陵十二钗”的时候,把妙玉排在了倒数第二个!仅仅比“擅风情,秉月貌”的秦可卿靠前一名!大约在欧某人眼里,像迎春这样的庸人也实在比妙玉可爱得多了!

诚然,妙玉的性格很孤僻、很不讨喜,连《红楼梦》里的李纨也认为她可恶,那是因为妙玉性格不随和,很少与人发生往来。

但作为学者,在面对《红楼梦》里的文本的时候,如果也以自己的性格喜好来评价人物,那是否明显有失公允?何况她还一再标榜自己“客观”?尤其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者,如果一味如此片面,引用材料只捡自己喜欢的引用,不喜欢的视而不见,那将让人如何看待她的学术成果?

这点暂且抛开不谈,当然我也不是完全否认欧丽娟的学术成就,她也有她的高明处,不然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拥趸了。

那我们就来看看,妙玉这个人物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不是一个人只要社会化程度不高,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答案显而易见。

天生万物,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不但,妙玉这样目下无尘的人的存在有意义,就连迎春这样的庸人的存在,也同样有意义。

罗素不也说了“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丰富多彩的人和物,才一起组成了这个世界。

妙玉是出世的,至少她自己是渴望真正出世的,但她道行不够,难以做到真正出世,而且这出世也是由于身不由己(或许得罪了某个达官贵人),这就让她本人的思想和行为展现出了深深的矛盾。

一方面,她有着出尘的气质,聪慧的大脑,以及极高的才华,这些都是一个人先天无可替代的禀赋;另一方面,她却由于自身或者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出家,远离尘嚣,做一个清静无为之人。

前者是她身为玉而美好的一面,后者是她身为玉而有瑕的一面。

是以,作者对她的结局的评价是“无瑕白玉遭泥陷”。说明作者是非常认可她的才华和气质的,对她的悲惨结局是充满深深的同情的。

其实,像妙玉这样的人,追求完美反不得完美,正说明了人的境界与佛的境界的矛盾、理想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佛的境界是圆满、圆融的,而人注定是有缺憾的。

如果一个人过分追求完美,那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因为圆满圆融的境界并非藉由外在表象达成,而是由心修炼而成。

只有不再追求完美,不再执着物象,才能真正走进佛的境界。

我常常想,佛为什么是佛?佛消灭了死亡和遗憾了吗?并没有。

相反,大千世界本就娑婆,本就不甚完美,而佛的使命则是忍受污浊,教化众生。

是以佛修的不是外界,而是自身。

只有能够忍受得了这娑婆世界,理解了这世界的究竟实相,佛才能真正成佛。

妙玉虽然聪慧,知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但对于佛教理解流于表面,而内心又“我执”太盛,无法“悟空”,故而注定无法成佛。

她的“风尘肮脏违心愿”则几乎是必然的。既然降生于世,焉能一尘不染?

某种程度上来说,妙玉是“出世”版的林黛玉,因为曾有和尚说林黛玉只有出家才能病好。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倘若黛玉出了家,病好了以后,会否落得和妙玉一样的下场?

好就好在,林黛玉死得早,也就扎扎实实地应了那句“世外仙株寂寞林”——从哪里来,回哪里(太虚幻境)去。

其实,谁又不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呢?谁又没有自己的个性呢?

社会化程度高的薛宝钗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吗?

社会化程度低的妙玉就一定没有意义吗?

她们都代表了一类人,也代表了一类人的追求。

甚至可以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出世的一面,也都有入世的一面。

你很难说,谁的追求就有意义。谁的追求就没意义。

因为,意义是相对于自身来说的,而不是相对别人来说的。

完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那是工具,不是有血有肉的人。

别人的否定,只是代表了别人的追求。

只要自身不否定自身,那她就是有意义的。

这也正说明了曹雪芹那首曲子《世难容》形容妙玉非常恰当,她这种人,不但世难容,也难容世。如果她能容世,世自然也能容她。

是以,站在妙玉的角度上,如果她能够否定自身,那她反倒更接近佛了。

因为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切众生平等”。

从《红楼梦》的作者的角度来说,妙玉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要不然也不会将一个非亲女子排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