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是一场智力、体力、心力的综合较量

 亨得利vgt5m9j9 2023-01-04 发布于山东

#我在头条看纪录片#

2014年的纪录片《高考》,在我内心仍然能产生很多共鸣,本人1998年参加高考,跨度16年,时隔今日已是2023年,又近9年过去,相信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这类地方,很多场景依然类似。

文章图片1

每一句话都像是在吹响集结令

文章图片2

毛中护送考生的车队和人群震撼人心

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语,一幕幕震撼心灵的场面,年仅17-18的孩子们无疑都被“高考改变人生,高考决定命运”这种震耳发聩的口号中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潜能。无论如何,高考制度都是贫穷、落后地区的孩子咸鱼翻身走入坦途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也是保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最有力的制度。教育兴国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如果学子在高考中可以突破重围超常发挥,则大大提升了自我效能感——“我可以”“我能行”“只要我努力了,就会创造奇迹”;如果发挥正常,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发挥失常,那一定是心理素质、身体基础等非智力因素环节薄弱造成的。所以高考是一场智力、体力和心力的综合较量,广义上还可以把财力、人力、精力都纳入其中进行考量。

单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仅仅是高三最后半年甚至一年让孩子绷紧精神,奋力拼搏,创造人生的奇迹,这不足以对一个人带来摧毁性的伤害,也不足以称其为毁灭人性。动辄把泯灭人性的帽子扣到整个教育和考试制度上,这个黑锅制度不能背,如果家长真有心理健康的意识,不可能让孩子努力冲刺一年半载就变成一辈子的废人。

但心理素质却真得会在很大程度上会掣肘高考结果。纪录片中的考生何飞心理承受力有点差,班主任认为她宿舍环境不好影响到她的成绩,说服其父亲为她租房子,父亲没有经济实力,班主任竟然为她募捐来几千块钱提供了租房的资金,第一次月考何飞成绩有所提升,老师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但紧接着迎来后续月考成绩下降,孩子自己心理上绷不住,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高考,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委屈。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来讲,如何恰如其分地给些关注又不至于让关心变成压力,这个度其实非常难拿捏,最终何飞只考上了三本,但是努力过没放弃就可以算战胜了自己。

文章图片3

纪录片中另一位考生吴世康,父亲为了孩子高考特意在毛中当了保安,该生因为抵触父亲控制,也曾产生过逆反心理,月考成绩从几百名后退到5000多名,父亲和母亲的失望、愤怒、无助无处安放,最终从小打到大的父亲选择了一个非常明智的应对方式,他没有在这个关键时刻再对孩子火上浇油,克制住自己的焦虑,按耐住脾气和孩子苦口婆心地分析问题,找班主任诉说和求助,最终保护了孩子的心态,考出来理想的成绩。

文章图片4

我参加高考距今已有24年半,每每回忆起,印象最深就是考前几个月,为了有良好的休息环境又节省路途时间,到离学校很近的好朋友家中借宿,我每天下晚自习回到家中就洗洗睡了,她却要在台灯下学习到凌晨,结果却是我高考超常发挥来到北京,好朋友当年落榜次年复读考上河北省内的专科。当年好友复读时给大一的我写信吐槽命运不公,她的努力拼搏和我的风轻云淡没有换到合理的结果。然而我却不信命,越来越清晰自己的优势在于会休息、会生活且有灵活地学习方法,还得益于我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我不会因为别人的做法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不管当年还是现在,高考一方面能让人咸鱼翻身,另一方面也远不是一考定终身,上述的朋友并没有因为读了专科而比我逊色,职位和收入上反而早早开始迅猛腾飞,不知道她后来是否内心获得了平衡,是否还觉得命运不公平……

高考之后的人生是否幸福与成功,早已经远远不能用单纯的成绩或金钱来衡量。当前高考失利的人生选择更是多样化,名目繁多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是出路,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终生教育的社会,只要你肯努力,永远都有可能在人生某一个阶段、某一个领域、某一个职业中活出精彩。当我们挤过独木桥之后,无论结果如何,眼前的人生都是坦途一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