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市场不断增长 竞争较为激烈

 观研天下 2023-01-04 发布于湖南

一、行业基本概述

医用高分子材料广义上是指涵盖所有在医疗活动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狭义上是指以医疗为目的、应用于人体上、具备特殊性能、符合特殊医用要求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由高分子化合物基体与添加剂构成,依据合成材料性质,可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划分为可降解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与不可降解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分类

类型

特性

典型材料

天然医用高分子材料

来源广泛,易获取;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

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胶原蛋白、透明质酸、葡萄糖、淀粉、肝素等

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

可降解

可自发降解,且降解产物无毒;机械性能较差,生物相容性不佳

聚乳酸、聚氨基酸,聚乙烯醇、聚酸酐、聚碳酸酯等

不可降解

生物惰性:在生理环境中,不易发生降解、磨损,长期稳定;多数材料机械性能好;与细胞、组织黏附性差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尼龙、有机硅聚合物等

资料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医用高分子材料通常与人体血液、体液及皮肤直接接触,对材料性能要求严格,具体表现为:

(1)生物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是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于医疗的基本要求。根据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生物相容性指生命体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反应的一种性能,即宿主与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具体表现为:①血液相容性,即医用高分子材料与血液接触时,血液系统正常运转,不会引起凝血或血小板凝聚的情况;②组织相容性,即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理环境下能与细胞、组织和谐共处,不会引起细胞、组织的发炎、癌变的情况;③降解产物可吸收性,即可降解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在人体呈现生物活性,其降解物质与人体组织、器官产生生理交互作用,可以促进组织、器官修复,并被其吸收。

(2)物理、化学性能

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表现为:①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即在生理环境中,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密度、粒度、沸点、熔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能表现稳定,可以保持原型;②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即在加工时,医用高分子材料需要易于成型。在应用时,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不易与生物组织产生化学反应,对于可降解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则要求其降解物质无毒害,且不会引起人体发炎;③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即医用高分子材料在承受拉伸、压缩、扭曲等各种外加载荷时,表现出良好的耐疲劳性、耐磨性,可以保持原有尺寸稳定。

二、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2021年,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824.84亿元增长至2469.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55%。近五年,在相关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医疗消费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以31.5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医疗耗材用高分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2021年,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824.84亿元增长至2469.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55%。近五年,在相关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医疗消费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以31.5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医疗耗材用高分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性能优势突出:在生理环境下,医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血液、体液及组织器官直接接触,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够辅助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快速恢复;(2)应用优势显著:医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应用于组织工程、人工器官、药物控释领域,在口腔科、骨科、伤外科、整形外科等多个科室均有应用,其技术含量高,与患者康复紧密相关,在生物医疗领域应用广泛,且应用价值显著;(3)医疗需求增长:我国老龄化群体与慢病群体数量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两大群体的社会医疗健康需求迫切,从而促进医疗器械及药品行业发展,带动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原料市场需求增长。

三、行业细分市场

1、低值医用耗材用高分子材料

低值医用耗材一般分为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类、注射穿刺类、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用消毒类、麻醉耗材类、手术室耗材类和医技耗材类。

我国低值耗材领域市场规模和需求量庞大,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门槛较低等原因,市场呈现出产品分类复杂、企业规模小且散乱、产品质量稳定性难以保障等现象,因此低值耗材的集采难度较大,进展也较高值耗材集采来讲更为缓慢。

目前,低值耗材的地市级到联盟集采均已有所落地。

2020年初,山西省各市医保部门进行低值医用耗材采购,涉及品类包括静脉留置针、血液透析器、一次性输液器等,并由此正式达成山西省11市域联盟带量采购;

2020年6月,河北省所有采购主体全面执行河北省组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静脉留置针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平均降幅75.38%,静脉留置针类平均降幅78.42%;

2020年8月,青海省完成留置针和输液器集中集采工作,留置针平均降幅78.9%,输液器平均降幅61.6%;

2021年10月22日,重庆市医保局发文,重庆、海南、云南、贵州、宁夏、广西、新疆、八省(自治区、直辖市)静脉留置针联盟带量采购,八省联盟低值耗材集采工作正式启动。

2021年10月22日,重庆市医保局发文,开展重庆、海南、云南、贵州、宁夏、广西、新疆、八省(区、市)静脉留置针联盟带量采购。

2021年11月1日,长沙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启动长沙市2021年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产品挂网采购的通知》,该市2121年低值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正式挂网执行。

在高值耗材遍地开花的现下,低值耗材的集采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集采的地区范围、纳入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扩围态势明朗。2017-2021年,中国医用低值耗材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由202.47亿增长至790.97亿元。

在高值耗材遍地开花的现下,低值耗材的集采亦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集采的地区范围、纳入的产品种类逐渐增多,扩围态势明朗。2017-2021年,中国医用低值耗材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由202.47亿增长至790.97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随着集采的逐步扩围,以及我国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来自印度、东南亚等市场的强力竞争,我国医用低值耗材高分子材料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生产成本低、渠道布局广、供货能力强、售后服务完善的头部企业将凭借综合化的优势进一步收益,而那些小散乱且不合规、资质较差的企业将会被逐渐过滤掉,大批企业面临出局。

2、植入式医疗设备用高分子材料

可植入人体的材料按材料种类可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等。按材料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关系可分为:可降解材料和非降解材料。

全球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议话题,所以,这也是驱动对可植入设备的需求原因。人体植入器械在骨科、心血管科以及牙科的应用日渐普遍。因为尤其在亚洲,高质量医疗服务越来越普及,而在欧洲和北美,人口老龄化也助推了这种需求。2017-2021年,中国植入式医疗设备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由178.62亿增长至293.98亿元。

全球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议话题,所以,这也是驱动对可植入设备的需求原因。人体植入器械在骨科、心血管科以及牙科的应用日渐普遍。因为尤其在亚洲,高质量医疗服务越来越普及,而在欧洲和北美,人口老龄化也助推了这种需求。2017-2021年,中国植入式医疗设备用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由178.62亿增长至293.98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3、其他

近年来医用高分子材料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医用高分子材料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应用到高分子材料,其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2017-2021年我国医用高分子材料在其他领域市场规模


IVD用高分子材料

医药包装用高分子材料

实验室用高分子材料

其他

2017年

154.98

111.88

65.32

111.57

2018年

173.88

142.06

77.67

129.88

2019年

193.14

168.41

89.92

178.85

2020年

365.94

379.64

186.18

436.97

2021年

464.21

407.42

203.44

309.96

数据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四、行业竞争格局

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的中游参与者为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企业。从市场情况来看,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分为本土企业、外资企业两类,其中本土企业的典型代表有山东威高、康德莱、三鑫医疗等,外资企业包括路博润、北欧化工、美国杜邦等。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与引导,本土医用高分子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市场占比超过65%,外资企业市场占比约为35%。从应用层级来看,中低端医用高分子材料逐渐实现国产化,高端医用高分子材料仍依赖进口。由于高分子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产品生产均需要较长的时间,外资企业从事医用高分子研发、生产早于本土企业,人才资源充足,生产工艺及技术水平较高,在具有耐辐照、耐磨等特殊性能的高端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技术高于本土企业。

整体来看,随着本土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中低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供应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在高端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工艺方面,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从生产力和供应水平来看,专业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企业较少,生产分散。依据生产工艺与技术的差异,不同种类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对原材料、设备的需求不同,生产投入是医用高分子企业投产时需考虑的首要问题,实现规模化生产,有助于摊销生产成本,实现盈利。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目前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没有专门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生产的大型企业,造成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产集中度不高,市场供应分散。

因此虽然目前国内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低的成本支出的企业在行业内更具有竞争优势。总体来看,行业是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行业内企业较多,集中度较低,市场处于竞争格局,但在具体的细分领域其以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细分领域的集中度较高。

2021年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集中度类型

市场集中度指标值(%

CR4

8.96

CR8

11.33

资料来源:中国医用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