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建议你做家庭风险保障规划时先考虑这个?请给我5分钟说服你。

 蓝小烈 2023-01-04 发布于云南

人生应该买的第一份保险是什么?重疾险呐,靠谱的人都会告诉你。

在讨论这个之前,我想说这几年身边朋友遇到的几个事,毕竟几年前,我也是对保险没有太多感想的人,现在我的总结是当时还是太年轻。

我朋友的朋友忽然检查出恶性肿瘤住院,朋友去看她,见面她第一句话是以前应该买个重疾险。

我另一个朋友的弟妹,忽然查出了肺癌,买过重疾险,但是保额可能不够。

还有听说原有的小康之家,因为家庭成员忽然遭遇恶性肿瘤,需要及时筹款,只能卖房。

每次听到这些事情,都觉得很难受且无力。好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癌症已经转为向慢性病发展的趋势,只要及时治疗,是可以取得显著的恢复效果的。所以生老病死是一件不能以主观意志控制的事,如果遇到了,人们能做的就只有筹够治病和后续养病的钱。那对于重疾的花费是多少呢?给大家一张图体会。

数据来源:网络

以上25种重疾占我国重疾发病率的95%以上,当然,在新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中扩展到了28种+3种轻症,是后话了,大家先参考一下。

那么有这些钱就够了吗?当然不够。其实,这只是治疗的花费。

说到这里,我必须把重疾险的来源给大家说道一下:重疾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南非,是巴纳德医生开发的。巴纳德医生发现有部分患者在进行了心脏移植等重大手术后,家庭财务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开发了重大疾病保险这种针对性高、保障性强的保险产品。

所以重疾险的本意不只是用来治病,更是为了覆盖后续康复和无法劳动所需要的花费。对普通人来说,要想在患重疾后最小程度影响生活质量,不增加家庭负担,我能想到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重疾险保障规划,用保险的保障功能和杠杆作用来覆盖这些可能发生的风险。

说那么多,依然有朋友会觉得,保险又不是刚需,生病只是概率。那刚需是啥?衣食住行都是绝对刚需。保险凭什么跟衣食住行比?没有它,自己照样儿吃嘛嘛香,这个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是能过得很好吗?存疑。

上文讨论了,生老病死是一件不能以主观意志控制的事,所以保险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个隐性刚需,是什么让它转化为显性?是概率!而我们往往无法控制概率。一个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就算只有1%,但是如果发生在某人身上,对其和其家庭来说就是100%,一直觉得这个事实很残酷,但它却是客观存在的。

保险行业里关于重疾险发生概率,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人一生中患重大疾病的概率是72%,听起来很惊悚,那么它准确吗?据说数据来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当然,我没找到原文,不能确定这个说法的真实性。而且保险公司常用的生命周期表设定年龄上限是105岁,就目前的人类寿命水平来看,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大多都是天选之人,或者从统计学角度来看,这个年龄作为上限的意义并不大。

这样听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是吧?但是!听见但是,是不是肝儿疼?但是,作为一个严肃地传递平实且有用的保险观念的人,咱想用简单的数据说事儿,让大家一目了然。

以下是整理出的2019年各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中,25家明确公布了重疾赔付比例的保险公司理赔金额中重疾险赔付占比的情况:

数据整理于以上公司公布2019年理赔年报

其中20家重疾赔付超过年度总赔付比例的50%,有9家超过了60%。

可见重疾出险率在所有险种中是很高的,这里我过滤了部分较高的医疗险赔付比例的数据,毕竟医疗险跟重疾险有很强的关联,而且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人把二者混淆了,所以这里我也不赘述了,以免进一步混淆大家的观念。医疗险咱以后再聊。

另外,我选取了三家公司2019年的理赔报告,覆盖行业头部、腰部、新兴小型保险公司,比较有代表性。大家看一看重疾险出险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平安人寿2019理赔年报

头部企业看平安,平安人寿2019年的理赔报告例证了重疾高发群体是41-50岁,而这个年龄正好是人生里家庭负担最重,责任和压力最大的时段。同时31-40岁群体罹患重疾的概率也在逐年增加。

数据来源:信泰保险2019年理赔报告

腰部和新公司呢,就看近两年风头正劲,爆款此起彼伏的信泰人寿以及网红新势力昆仑健康2019年的理赔报告,加证了重疾高发群体是41-50岁这个事实,把周期拉长来看,30-60岁是重疾高发的一个区间,并且有年轻化趋势。

数据来源:2019昆仑健康理赔年报

同时,信泰和昆仑的数据说明了女性重疾出险的概率已经明显高于男性。这个时代赋予女性太多的责任和意义,所以女同胞们,答应我,一定要爱自己喔!

到这里,我不知道有没有说服你,我说我传递保险观念是为了和平,为了爱,估计也没人信,但我心可鉴啊!

当然,也有朋友会问重疾险怎么投保,这就是个技术活了,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找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为保险核保和理赔都是有讲究的,每个人身体状况,家族遗传、基因序列、需求偏好不同,有人喜欢高性价比的,有人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毕竟保险产品也是千差万别的,有平价产品也有奢侈品,我看过一个号称保险里的布加迪威龙的产品,那个价格直接惊掉了我这没见识的下巴。

所以我的理念是从来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适合你的产品。

3月3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一个重磅甩下来,砸坏了多少人的睡眠质量,各大V纷纷下场熬夜解读,重疾险又要迎来大变化,坐等定稿。

同时,时代在进步,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就有人会说,我要等那个最好的产品,拜托,年龄和身体状态可不等我们,身体其实就像一台机器,需要随着时间计提折旧,自然规律是对抗不了的。因为身体情况被拒保的事例我也听过一些,毕竟现在体检项目越来越多越细,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对标体投保可能就不太友好了。另外,重疾险的保费随年龄成正比例增长,所以趁年轻,趁身体状态好,赶快规划,最好的投保年龄,就是当下,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足保额。

最后,我想说,保险,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规划机器,相反,是为了责任为了爱的传递!最近听到一句话,很有感触,不要一味追寻缥缈的诗和远方,身边的亲人朋友才是我们触手可及的良辰美景,珍惜已有的幸福本身就很幸福。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