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帝国(精华版)》:沧海横流、英雄本色

 在山清泉水 2023-01-04 发布于湖北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老秦人高昂的声音,划过长空,冲破云霄。

读完《大秦帝国(精华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老秦人那气势如虹的誓言一直萦绕在我耳旁,那为秦国必胜的捐躯信念,更是让人动容和振奋。

同时,也让人明白,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自然是有其道理。

《大秦帝国(精华版)》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采用全景式的写作手法、立体生动地书写了秦王朝通过变法强国,庙堂和百姓“上下同欲者胜”,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长卷。

这部长篇巨著,如史诗般厚重且富有节奏感,有韵脚、有韵尾,重点部分则浓墨重彩。

它将沉重的历史裂变和进程,用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拭去“戏说”和“妖魔化”历史的尘埃,生动地描述了“纠纠老秦”创造的时代精神和无比灿烂的中华文明,满满的正能量。

作者孙皓晖,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也是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他的各类历史著作,受到读者拥趸。

这套历史小说,他历经16年完成,本套丛书是精华版。

01 变法强国,依法治国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最终形成韩、赵、魏、楚、燕、齐、秦战国七雄的互为掣肘的格局。而此时的秦国,位于西北边陲,内有贵族互斗,外有强敌窥伺,已处于亡国边缘。

那么,已“病入膏肓”的秦王朝为何能迅速崛起,横扫六国,最终统一天下?

这,绝非“运气”或“侥幸”,更不是天上掉了“馅饼”,而是几代秦王始终坚持并励志变法,富民、强军强国的国策不动摇,并一以贯之,彻底落实法制治国的理念而水到渠成的结果。

而商鞅的出现,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他的法制治国的理念,得到秦孝公的高度认同和快速推广。

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犯法连坐”为主要的变法内容。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迅速提升,军队战斗力增强,逐渐发展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也为秦王朝后继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商鞅变法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艰辛,创新与守旧派的冲突,复辟与反复辟不断的斗争,最终赢得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

虽然,商鞅最后因改革而触及了既得利益者,而被“车裂”而死,但他“法制治国”的理念及精神,被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奉为治国纲领,并植入民心,且成绩斐然,强秦诞生。

从此,庙堂和百姓一同搞事业:“一统天下,民族团结”的信念深入人心,成为了秦国代代相传,并高于自己生命的使命,深入骨髓。

02 海纳百川,人才战略

治国离不开人才,历代秦王对此非常的笃定,他们海纳百川、广纳天下英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这开阔的胸襟及用人的胆识,很快就让秦王身边围绕了一批良臣猛将。

他们或运筹帷幄、或足智多谋、或骁勇善战。

他们胸怀天下,具有空前的创新思维,将国家的意志决策,快速组织落实,变成实实在在的累累硕果。

卫国人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解放农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空前发展。

韩国人郑国兴修水利,建大型水利工程,耗费十年,终使沃野变良田,粮食增产,富甲天下。

秦国战神白起,指挥大小战役七十余起,零败绩!

其中,秦赵长平之战、秦与魏赵华阳之战、秦楚鄢郢之战等战役都展现了白起善于冷静分析战况、再采用机智的战略、战术,后全歼敌军的作战策略。

他是中国战争史上很善于打歼灭战的军事统帅之一。

秦人大将军王翦与其子王贲横扫三晋、攻灭楚国、铲除吕氏、后又用秦法镇守南越,促进民族大融合,在当地大力发展生产,使南越成为秦王朝大家庭中的一员。

王翦一家为秦国开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书里,作者还用许多事实说明了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秦国战斗力的硬道理。比如,在秦惠文王时期,用张仪为相,连横六国;用司马错为将,取巴蜀为粮仓…

可谓,得人才者得天下!

03 文韬武略,有情有义

秦国在秦孝公、秦惠王、秦昭襄王呕心沥血地治理下,逐渐从挨打弱国迅速崛起。

秦王嬴政继位后,继承先辈们的遗愿,继续变法强国,制定了统一全国的宏伟蓝图,号称“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他又在李斯、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实行“三公九卿”国家体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建长城、修郑渠、打造秦式“高速公路”、建立国家图书馆、打败北面匈奴、征服南面百越……

秦始皇嬴政在法制治国、国防、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方面面,都全情投入,亲力亲为,既参与宏观政策的制定,也推动落实政令执行,还亲临民间田头,回访百姓意见。

秦始皇在政务上勤奋和务实,促使整个庙堂的运作无比高效,赏罚分明,文化繁荣,粮食富足,生产力提升,国力空前强大。

当然,在嬴政实施改革的进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也受到六国残余复辟者的围攻和挑战,一怒之下,他“焚书坑儒”,下“逐客令”将所有非秦王朝籍的文人政客全部逐出秦国。

而这,带来的后果是,帝国庙堂瞬间内部空虚,连丞相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此时,秦国的运作已瞬间陷入半瘫痪状态。这是秦始皇万万没料到的局面。

李斯在被逐的路上,冒死呈上《谏逐客书》,他用自己的远见卓识,站在帝国的高度全面分析了逐客的利与弊。

嬴政读后,考虑再三,欣然接受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客卿们又陆续回到之前在朝堂上的位置,一切如初,帝国又开始正常高效运转。

一统后,秦始皇一共巡狩五次,可谓是不畏生死艰途。在巡狩的过程里,嬴政看到听到贫苦农妇对修长城的抱怨,家里的壮丁都被抓去修长城,导致农田荒废,连吃饭都成了难事。

听后,秦始皇感慨良多,意识到在国家治理上“用力过猛”,他洞察至明,决心进行国策的调整时,老天却没有给他纠错的机会。嬴政在巡狩的途中病逝。

一代帝王就此与他热爱的事业告了别,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04 写在最后

《大秦帝国(精华版)》共5册,150万字。作者孙皓晖文笔朴实,生动感人。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冗长、沉闷,反而让人很有代入感,如同在看电视剧一般。

作者敬畏历史,并没有用“戏说”来吸引读者,而是用朴实的文笔,正本清源,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脉络清晰,实事详实。

对秦王文将、武将的描写,再现了他们鲜活的面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描写勇士血战,金戈铁马,惊天动地。

描写庙堂论策,唇枪舌剑,“刀光剑影”。

书中也不乏风趣、幽默的表述。如食物“锅盔”的来历,居然是秦国将士作战时,因粮食补给的延迟,士兵们将头盔倒过来当锅,再将面粉扔进头盔用火烤熟,“锅盔”就此诞生。

这部历史小说完全做到了将那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呈现给了改革时代的中国人。

“赳赳秦人”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