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精编本)》:读懂十大名篇,掌握巨著精华,传承中华精神

 在山清泉水 2023-01-04 发布于湖北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心血写成的巨著,至今在人类文化的宝库中,仍熠熠生辉。

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记载中国古代3000年史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经之首。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不少篇章还被翻译成英、德、俄、日等文字,流传全球。

如今,我们要通读全书,实在是一件难事。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著《史记(精编本)》,以国学大师梁启超挑拣的10大名篇为底本,并依照梁启超先生的提示,进行了翻译和阐发,可谓是给爱好历史的朋友搭建了通往巨著的桥梁。

全书涵盖了《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候列传》《魏其武安候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

这些篇章都是传诵不朽的经典,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阅读本书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作者张大可并不囿于前人对《史记》的分析和评说,而是积极阐发自己的独立见解,并教会读者从创新思路创作手法艺术性及思想性等方面来阅读巨著。

创新思路在《史记》问世以后,才奠定了中国史学的独立地位。

在司马迁以前,史学只是经学的附庸。《春秋》是“六经”之一,《左传》是解经述史。

司马迁和父司马谈都十分推崇《春秋》,并把自己的著史看成是继《春秋》的事业。

作者在对《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名著进行了剖析后,认为只有《史记》是一部真正体大思精的历史著作,它第一次综合古今典籍以成一书,汇总百科知识成一体系

清赵翼称它为“全史”,并说:“自比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而对《史记》考订最有成就的,当推清代学者。

创作手法“创新”是司马迁品格的集中反映,也是《史记》的最大成功。

作者认为,《史记》之所以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是因为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创新,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创新点如下:

首创纪传体、首创贯通古今的通史、首创“太史公曰”的史论形式、首创语译古文;

首创历史文学、经济史、军事史、学术史、民族史、文化史传、各色人物的类传。

司马迁还首创礼、乐、历、星等各种专题的文化史传,扩大了历史记叙的范围。首创《大宛列传》,载述了外国史事,远及西亚,使《史记》具有世界史的性质。

再比如,《货殖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经济论,他是第一个为商人立传的大家,开创了经济史传之先河,肯定了商业活动在促进生产发展中所起的促进作用。

综上,司马迁可谓是个创新天才。

而他的这颗富有创造力的思维与他年幼博览群书、年青各地游览、中年被处以腐刑的人生经历有关。也与他从小立志高远、坚持实录历史的写作精神有关。

所以,司马迁是拿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来回答在史是怎样变化的,他突破了旧的思想传统和官方哲学的框架,不与圣人同是非。作者在书里说到。

艺术性及思想性《史记》的文笔极佳,构思精巧,识见之精。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以廉、蔺二人,一个以其事迹贯通首尾,一个以其思想照应全篇,以热情的笔触舒写了四人的品质和才干—廉、蔺、赵奢、李牧。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妙。

突出地表现了他们身系赵国安危,顾全大局的历史作用,颂扬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说,此篇可谓是构思奇特,完美地表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再来看《鲁仲连邹阳列传》,这是一篇跨时代而连类相及的合传。鲁仲连是战国人,邹阳是西汉人。

为啥司马迁会将两人合传?

书里分析道,因为二人都是抗直之士,又都以雄辩取胜于人。他俩虽然时代不同,行事不同,但司马迁却找到了两人的相似点、契合点,故作合传。

作者特别强调,这是司马迁发现与运用的一种历史观,史识非常超前,也就是现在流行的“比较研究法”。这种比较研究的学术水平和识见之精,在古代历史学家是空前绝后的。

结语

作者张大可通晓古今、治学严谨、讲解细致。写作手法旁征博引、雅俗共赏,给普通读者走进历史开了一扇窗、搭了一座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史记》中的精神和底蕴。

同时,也能将读者迅速提升到更宏观、更多元的视角的方式来阅读经典。这无疑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历史巨著的方法。

带上这本书,掌握其阅读方法,举一反三,钻研《史记》的旅程就从今天开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