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里有志丨黄宾虹与金华,还有这些未被大家熟知的故事

 昵称61560146 2023-01-04 发布于浙江

位于金华城东20公里处,有个叫郑店村的地方,祖先自明朝成化年间定居于此。在这个不太起眼的村子里,黄宾虹和四弟黄晋新曾经居住的小楼,在宾虹后裔及各方的努力下,已经修旧如旧。小楼叫虹秀草堂,虹取自黄宾虹,秀取自黄元秀(即黄晋新)。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最终以中国山水画大师名世。

黄宾虹在金华有一位“五同”好友

现年98岁的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提及,他的祖父蒋莲僧与黄宾虹不仅是同庚、同籍、同学、同仁、同好的“五同”好友,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

蒋风的贺信

蒋莲僧,清光绪年间秀才,是金华有名的山水画家。当年,黄宾虹、蒋莲僧与倪苾泉三人是同学,一起在丽正书院读书习画。2015年,蒋风向金华市博物馆捐赠156件“传家宝”,其中就有民国时期的《松江派名画集》《吴门派名画集》等。这些画册,大多数是黄宾虹送给蒋莲僧的。

蒋风回忆黄宾虹经常到家里做客,与祖父交往密切,直到祖父去世。“祖父与黄宾虹的友谊深厚。祖父创办金华电气公司时,聘请黄宾虹当助手。黄宾虹在上海时,也曾请祖父去帮忙。两个人在事业上一直相互支持。”

老师画的全家福 他一直随身珍藏

黄宾虹出生在金华,青少年时代也是在金华度过。起初,一家人生活在离郑店村不远的里郑村。

父亲黄定华生意做得红火,“广达布总号”的屋宇达到数十间,黄氏家族在金华、扬州、南京、杭州都有人经商。黄定华喜欢书画,家藏颇丰,给黄宾虹请的老师都是金华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且长于书画。

陈春帆画作 《家庆图》(右二黄宾虹)

有一幅名为《家庆图》的画,黄宾虹极为珍爱,辗转南北,随身携带。那是1879年,黄宾虹考入金华丽正书院,父亲为庆祝五十岁寿辰,特别邀请义乌画家陈春帆到家里来画全家福(即《家庆图》),包括父母、兄弟四人、妹妹二人。

画面色彩浓厚,人物栩栩如生,一家八口,看起来幸福祥和。随后,黄宾虹师从陈春帆学画。

黄氏兄妹同心 在金东热心义学

黄宾虹在26岁时随父亲迁回安徽歙县潭渡村。当时,因里郑村三白寺葬有祖母之墓,父亲黄定华将黄晋新单独留在金华当学徒。为了报恩,又将两个女儿黄乃耐、黄乃芝分别嫁给了里郑的郑恒梓、雅芳埠的金思步。这也注定了黄宾虹日后与金华的牵绊。

离开金华后,黄宾虹常与黄晋新书信往来,关心弟妹生活;黄晋新则时刻挂念父母兄长,将父亲在里郑的田亩收入寄回家。

1906年,黄宾虹要创办学堂,黄晋新倾力捐助。那年春节前,黄宾虹在自家宅院“怀德堂”开办三日学堂,春节后改办惇素初等小学堂。1920年,黄晋新五十大寿,黄乃耐打算将家里山地的租金寄给大哥,黄宾虹建议弟弟妹妹们办学校、搞教育,黄晋新与黄乃耐开始在里郑村筹办义学。

《咸赞桥》黄小明 画

1921年,黄宾虹带着夫人、侄女到杭州游览写生,住了几日后就急急忙忙到金华探望弟弟和妹妹,并指导兴办“金华县私立东源初级小学”(后更名为“私立乃耐初级小学”)。在三兄妹的努力下,学校办得井井有条。此后,黄晋新负责筹集银两,聘请老师,采买物品;学校日常管理则交由黄乃耐,人称黄校长。

后裔眼里的黄宾虹 剪不断的情缘

生于1935年的黄努卫,是黄晋新独生女的独子。他回忆:“我四五岁时见到黄宾虹,是在里郑村的外公家里。黄宾虹住了比较长的时间,我跟着他学画画。”

当时与黄宾虹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位外国男子,跟着黄宾虹来来往往,这件事后来常被郑店和里郑的邻居提起,印象深刻。当时抗战爆发,北京沦陷,黄宾虹回到金华。“他提议把我的名字从'安吉’改成'努卫’,意思是要努力保卫国家;我姐姐的名字从'月竹’改成'努成’,意思是努力保卫一定会成功。”黄努卫说,黄宾虹自己也改名为予向,直到抗战结束。

郑店村的虹秀草堂

虹秀草堂一角

后来,黄晋新病重,黄宾虹前来看望弟弟,住在郑店村上屋巷。黄努卫对黄宾虹最深刻的两个印象,一个是博学,另一个是画画很好。

金华的山山水水给黄宾虹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晚年,他画了不少关于金华的风光。金东区黄宾虹后裔努卫书画院副院长黄小明说,黄宾虹生在金华长在金华,他对金华的情感是剪不断忘不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