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问鼎,草原逐鹿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3-01-04 发布于新疆

当中原动乱,诸王问鼎时,北方的草原地带也在逐鹿。

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支持西晋对抗匈奴人刘渊所建的“汉赵政权”,屡立战功,公元315年,晋愍帝册封拓跋猗卢为代王,这便在北方鲜卑部落形成了代国。 

鲜卑各部与匈奴也在历史的大进程中快速融合,隶属于西晋南匈奴的一支,“匈奴父,鲜卑母”形成的铁弗部首领叫刘虎,八王之乱时,刘虎乘机叛乱了。时任并州刺史刘琨联合代国讨伐刘虎,代国国君命将领拓跋郁律率领两万骑兵协助刘琨打败了刘虎并将铁弗部赶到了黄河河套的朔方一带。这里与汉赵交界,当时的皇帝是刘渊之子刘聪。刘聪认为刘虎是宗室,便收纳了刘虎残部,任命他为安北将军,楼烦公,监督鲜卑诸部的军事动向。

这位刘虎基本属于常败将军,公元318年,刘虎率兵入侵代国。此时的拓跋郁律已成为鲜卑索头部首领,继任代王,率军打败了刘虎。铁弗部百姓投降代国。刘虎出塞,一路西逃,而拓跋郁律的军队一直追。不知道刘虎跑到了哪里,也许是去了丁零部。因为刘虎当时还是刘聪任命的丁零中郎将。在追逐的过程中,拓跋郁律的军队占领了西域乌孙人的领地和鲜卑白部领地,中国北部,西北至乌孙故地东北至挹娄人的领地,大草原地带连为一体。

23年后,刘虎卷土重来,入侵代国西部地带,再次被代国打败,刘虎也在当年去世。儿子刘务桓继位,向代国求和,并请求和亲,娶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女儿为妻。刘虎的曾孙赫连勃勃建立大夏政权后,追谥刘虎为景皇帝。拓跋郁律的曾孙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谥拓跋郁律为平文皇帝。

公元316年,西域人物、地名再一次出现在中原的史料中,但这一次的出现并不是方物、侍子、朝贡这类字眼,而是一个小人物的名,此人叫隗瑾,西域高昌人。时任凉州刺史属下的贼曹佐。这是个官名,主要职责是主管水、火、盗、擒、讼、判的治安官员。

中原北部有赤狄人,以隗为姓,炎帝的后裔。这位隗瑾成为高昌人,说明当时在高昌汉人和儒学文化已相当的普及。高昌是车师国中的一个城,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曾将一部分老弱病残留在车师,这些士兵在平地屯垦、高地筑城,称为高昌。

隗瑾只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只在张寔的故事中冒了一个泡。

中原内乱时,河西一带相对稳定,时任凉州刺史张寔下达了一个命令:下属的百姓、官员能指出他执政的错误就给予重奖。来自西域的高昌人隗瑾就提了一个建议。他说,刺史您行政事无巨细,经常拍脑门就下令指令,其他官员都不知晓。就是出错了,也无人担责。下面人只求自保,听命而行,除了赞美,你可能听不到真实的声音,就是奖赏千金,又有何意?我个人认为,您应当收敛一下张扬的个性,各类政事先征求大家的意见,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见解,择优采用,这样也不必重金赏赐,反而激发下属的责任。张寔觉得这才是真心劝告的建议,于是重用隗瑾。

凉州的张氏是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后裔,史料中,张寔是前凉的第二位君主。实际上张寔与父亲张轨,儿子张骏、孙子张重华并没有称帝,张寔的最高职务是西中郎将,领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爵位:西平公。在他离世34年之后,他的不肖之孙张祚称帝,废弃晋帝的年号,加封前四位先祖的庙号。史称“前凉”。张寔在墓中成为了“凉昭王”,但他这个孙子张祚荒淫无度,称帝第二年就被手下斩首示众,暴尸于街。

张氏是儒学世家,晋怀帝永嘉年间,张寔在洛阳当侍郎,坚决不受“骁骑将军”的职务,与弟弟时任从事中郎张茂请求回凉州照顾患病中的父亲凉州刺史张轨。兄弟俩也由此躲过了永嘉之乱。不久父亲张轨去世,张寔接任父职。

战争、瘟疫、饥寒三大灾难同时在中原地区出现时,河西之地相对平稳。

公元316年,汉赵政权的匈奴人刘曜进逼长安,张寔派兵救援。但西晋的大势已去,晋愍帝准备投降的前一天,给张寔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皇帝说,洛阳已经失守,长安即将伦陷,百姓频频遭难,朝廷无力拯救,羯贼谎称帝号,肆意残杀藩王,深感仇恨耻辱。目前城外的军队大败,粮尽人困,攻城的箭杆已射到了宫殿之中。马上会成为俘虏,不知生死如何,现升你为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秉承旨意见机行事。你父子世代忠良,功勋卓著于河西,四海敬仰,是国家的依靠。我已诏告远在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代理帝位,望你能辅助琅邪王,共赴国难。

这封信被秘密送出,张寔接信后大哭。之后张寔多次派兵攻击刘曜。出自河西的将军韩璞在战场最艰难时,粮草弓箭耗尽,杀死战马,犒劳士卒,然后击鼓冲锋。

 由于士族门宦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朝中能上去的官,绝大多数已不是精英,因为精英是有性格和人格,在门宦制度下,做官不需要人格,所以就缺少了气节。就在这种烂摊子下,缺德的南阳王司马保还图谋称帝,兵败想进入河西,好在没到河西就死了。不然凉州就又乱了。

很多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认为,五胡十六国是同时存在的,其实不然,在凉州就先后出现了五个 “凉”。此外中原其它地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燕”,三个“秦”,两个“赵”,一个“汉”,一个“夏”。还有三个“国”:冉魏、代和西燕没有记录在内,这些国是先后出现,并不是同一时期并存。也就是说最乱时,以东晋为朝,占据江南,最多六个割据政权处北方。

在北方先后出现的十九个割据政权中,其中有四个是汉人政权。即便是胡人所建的政权中,也有很多汉人官员、将军、士兵,只是头领是胡人而已。

我们的国家,正如历史学家谭其骧教授所说:“象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也经历过统一和分裂,但几千年融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说在分裂时期她就不是中华民族,就可以把这个或那个民族从中华民族中任意割出去。更不能说只有汉民族掌握中央政权时,中国才是中国。别的民族掌握中央政权时,中国就不是中国。

五胡十六国的历史,很多人认为是汉人的磨难史,其实汉人政权的冉魏也下达过“杀胡令”,胡人同样血流成河。长的像胡人的汉人一并被杀,东晋的北伐,南北军队的大拼杀并未停止,这是历史的悲哀。

五胡时期的中原人,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汉族”,今天的“汉族”并非血渊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在同一文化渊源下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人种所形成的民族。五胡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在国立西南联大的纪念碑上有这样一句话: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能有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

中国大陆南北不同,碑文的撰写者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儒家思想。具有开放包容和经世致用的功效。儒学产生于中国北方。中国南北分界大约在北纬32度—35度范围内,以秦岭至淮河一线,这条线的南北,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这条线穿越了甘、陕、豫、皖、晋、鲁、苏等省。

“北麦南稻,南船北马”这便是差异化的生活方式。

如果说四大文明产生于北纬30度左右,那么中华文明,明显偏北,这也许就是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我们的文明延续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中得以优化,得以融合,得以发展。

对文明伤害最大不仅是冲突,还有邪教,一代英雄张寔便死于邪教。

东晋在江南落户后,晋元帝司马睿采用 “太兴”的年号,但是张寔依旧延用西晋最后君主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虽然此时司马邺已被害两年。

有一个擅长巫术的长安人刘弘逃难到凉州,住在天梯山的洞里很多年,在那一带传播一种叫“袜”的邪教。

此人夜间在山洞里点燃无数蜡烛,利用镜子的反射将光射向洞外,无月的天梯山上一束神秘的光,神棍刘弘就以此迷惑民众。招来了一大群信众。这些信众中有张寔手下的两名将军。一个叫阎涉,一个叫赵卯,且与刘弘是老乡。

神棍的目的无非两个,一个骗钱,二个夺权。

建兴八年,公元320年的一天,这个神棍就给阎涉等人说,老天赐于我了一块玉玺,命我当凉州王。深陷狂热、走火入魔的阎涉、赵卯等人深信不疑。立即表示愿为教主献身。之后带人潜入张寔的寝室,刺杀了张寔。而这个神棍刘弘的结局是让抓捕他的将军初史先割了舌头,然后在姑臧城的街市上车裂,其门徒阎涉、赵卯等数百人被斩。那个时代,死人是个正常事,但张寔被害事件则是个奇葩事。危险往往来自身边最熟悉的人。

张寔的弟弟张茂接替了张寔的职位,张茂在位时,以东晋为正统,但是张茂也算骑墙派,前赵的刘曜大举用兵凉州时,张茂出兵抵抗的同时,也向刘曜称番上贡,以保全凉州;之后被刘曜封为西域大都护、凉王。这说明当时西域比较稳定,无战乱之忧,依旧在中原控制之中。

刘曜是刘渊的养子,属于儒化的匈奴人,称“赵”帝后,也是追封刘渊、刘聪父子“帝号”,那些升官无望的寒士多有投奔,刘曜起用汉人官员,在长安开办教育,请饱学之士任教,他本人善长写作和书法,熟读兵书,而且是神箭手,常常文比萧何,武比乐毅的自娱自乐。年轻时,到洛阳游学,不知犯了什么事,被官府通缉,于是出逃朝鲜,后来还在涔山当隐士,乱世枭雄,缺少治世能力的顽主。

张茂与刘曜有一个特点,都喜欢大兴土木的盖房子。张茂给活人盖房,刘矅给死人建陵。当权力至上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凉与西域的故事是在张茂死后,张寔的儿子张骏任凉州刺史时开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