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年,澳商突然当众说“想请教澳门回归问题 ”,邓小平沉吟好几秒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3-01-04 发布于四川

清朝末年,腐败和羸弱的政府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同时,殖民者也侵占了我国不少领土:1841年英国强占中国香港岛;1887年,葡萄牙侵占中国澳门……

自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收回那些被侵占的领土不懈努力。但由于长期处于外忧内患的艰难处境,这些努力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结果。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终于切实看到了收回被侵占领土的希望。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等领导人就已经确定: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

但他们同样清楚,想要实现这些并非一日之功。彼时的中国,战乱刚刚结束,国家和人民都急需休养生息,所以在处理这些事情上,我国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也需要掌握灵活性,这样才能在战略上立于主动地位。所以,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挥师广东之际,并没有收回港澳。

毛主席

至于为什么不这样做,老一辈领导人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首先,香港、澳门原本就是我国领土,虽然被殖民者侵占,但生活在那里的绝大多数还是我们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武力收复,会给当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伤害;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封锁政策,香港和澳门维持现状,能够更充分地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外交服务。

1963年《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也指出:“中国人民不需要在香港、澳门问题上显示武力,来证明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和坚定性。

回归前的香港

当然,这样的决策并不代表我国在这些问题上软弱。我们对于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立场,我们的主张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香港、台湾问题

终于,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中英也正式建交,中美关系也趋向缓和,解决香港、台湾的问题的条件日趋成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班子,正式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目标。

1982年起,中英两国政府就台湾问题开始谈判。当时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还因此事正面“交锋”过。

当时英国政府并不甘心将香港还给中国,所以在交谈中,撒切尔夫人一度态度强硬。但对此,邓小平的态度更坚决:“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

邓小平

而且面对咄咄逼人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在谈话结束前很强硬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以两年为期,如果两年谈不拢……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在另外的时间采取另外的方式来解决香港的问题。

可以说,邓小平的坚决强硬的回应,让英国政府看到了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坚决态度。也让他们不敢再动挑战中国主权的念头。

于是,再后来中英双方22轮的谈判后,两国终于就台湾问题达成一致,并于1984年9月,签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了英国政府归还香港的事宜。

香港确定回归,一时间举国欢腾,中国人民等这天等了太久。同时,这也让澳门的一些同胞看到了曙光,因为他们也期待着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怀抱。

回归前的澳门

所以在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国庆观礼团的时候,一位早已按捺不住的澳商突然举手说:“想请教邓先生有关澳门的问题。

说实话,在那样的场合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无疑是比较突兀的。但邓小平显然早就对澳门问题有了腹稿,面对这一问,他沉吟了几秒钟就开口了:

“澳门问题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期,同一个方式解决。至于是早解决对香港有利,还是迟解决对香港有利,我现在还在考虑,现在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从邓小平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领导人们早就考虑过相关问题。只是还有顾虑,不确定具体的时间,也在考虑会不会对香港问题产生影响。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澳门问题和香港问题一样,一定会解决!

事实证明,邓小平在这件事上确实毫不含糊。1985年5月,葡萄牙元首访华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对方提出了解决澳门问题的事宜。

邓小平

很快,中葡双方就此事展开了谈判。经过一系列谈判,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13日,签订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

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时候,专门到深圳眺望过香港,也亲自到珠海拱北口岸凝望过不远处的澳门。

只是遗憾的是,虽然邓小平生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事宜都已经确定,但他并没有见到香港澳门正式回归的那一天。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享年93岁。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