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适合读什么书?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唯一答案,因为不同的老板能读的书,可能很不一样,任正非读的书,不一定适合张瑞敏,刘强东读的书,不一定适合许家印,因此,一份统一的书单可能并不存在。 然而,根据企业家们面临的普遍挑战,根据众多老板阅读书目的归纳,我们还是能形成一份最大公约数的书单,如下图所示: ![]() 1、业务类业务为本,本立而道生。老板们应该始终关注业务,因此,业务类的书最应该读。然而,很多书单都没有业务方面的书目,颇为奇怪,有鉴于此,本书单将此列在第一位。 01 业务教科书 张一鸣说:“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书,如果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两类书值得看,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教科书,特别是业务相关的教科书,应该列入书单的第一名,值得所有人,不仅是老板们,一直读,反复读,因为它是立身之本。即使是老板,业务也不能丢,如果失去了业务的先进性,老板就失去了继续领导企业的资格。业务方面的教科书,可以帮助老板们建立业务的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业务工具和方法。尽管其知识可能不是最新的,但在体系、方法等方面,对老板是非常有益的。比如美的方洪波,在担任营销部经理时,就把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计划、管理与控制》,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 业务教科书每个老板不一样,视乎兴趣和业务专长,有的爱看研发,有的爱看营销,不能要求一致。但无论何种教科书,老板们都要熟到像作者一般,能够从头写出来,能够进行专业授课。像马化腾,就可以亲自教授产品管理课程。不熟到这样的程度,你就没有掌握业务的精髓。也许有人会反驳,任正非就不懂专业,不懂技术,这条不成立。可是,任总在创办华为早期,自学了电子、通信,专业不说很精通,也是能达到一般工程师水准的,否则他不可能带领华为从代理转型自主研发。在最近的煤矿军团中,任总是亲自下到煤矿下面的,并现场解决了井下无线电信号问题的,如果不懂技术,任总是不可能做到的。不存在对业务不熟练的老板,如果有,那他很快将不再是老板。 02 地头书 地头书,不是一本书,而是指下到田间地头,感知一线的水温。这是本书单,区别于以往书单仅仅罗列书目的另一个地方。业务不是读书读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任正非每年全世界跑,和一线泡在一起。安踏的老板丁世忠,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专卖店里泡着,感受最前线的市场温度。这就是“地头力”,只有在一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市场的脉动。如果只是吹着空调,听着汇报,老板很可能丧失对一线的理解。为什么?因为现场有神灵,很多事情只有身临一线、亲身经历才可能真正体悟。地头书这本书,别人不可能帮你代读。 地头书怎么读?自然是到地头去读,任正非到全世界代表处,马化腾亲自评审产品上的button,王健林亲自审查楼层的承重等,都是在读地头书。亲自接待客户、解答客户问题、做成一笔交易等等,都是读地头书。老板们可能觉得自己对这些基础业务已经很熟,没有必要去重复练习,但是,业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客户需求在变、市场形势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即使你过去很熟,仍然会老革命遇上新问题,只有常做常新,持续练习,才可能摸到时代的脚;而且下到一线,不仅仅是练习基础动作,更多的是感受一线水温,发现动态趋势,这是更重要的。 2、管理类到这里,我们才来到传统书单的范畴。很多书单,把管理视作企业家的全部,以为做好了管理,就做好了全部,所开列的书单也务求系统详尽,然而,真有必要吗? 01 经管类 经管类的书籍汗牛充栋,企业家们该读哪些? 是理论大师的书,如德鲁克、明茨伯格、马奇、尤里奇、克里斯滕森们? 还是企业家的书,如稻盛和夫、安迪格鲁夫、斯隆、韦尔奇们? 是咨询大拿的书,如拉姆查兰、大前研一、吉姆柯林斯们? 还是标杆实践的书,如谷歌、奈飞、GE、IBM们? 亦或管理网红的书,如刘润、吴晓波、罗胖、陈春花们? 很多书单罗列了很多书目,有的50本,有的100本,务求全覆盖。然而,很多书其实并不值得深读,为什么?从作者来看,那些知行合一,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书,才值得深读。那些仅有理论或者实践的书,了解一下是可以的,但不值得深读,特别是德鲁克的书,可以浓缩成几句话,扫一眼即可。对于谷歌、奈飞这种介绍先进实践的,其实也仅了解即可,不用深读,因为无法移植。 那么,本书单准备推荐什么书呢?和其他书单推荐几十上百本书目不同的是,本书单仅推荐一套三本,就是华为三部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价值为纲》。 ![]() 为什么只推荐这三本?因为管理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谁的实践最先进,就应该学习谁,就好比学武术,谁功夫最高就学谁。在中国,管理第一人公认的是任总,学管理自然要学他。这三本书,是任总首肯的武功秘籍,自然最应该学。任总的管理心法,是花了几十亿咨询费、遍采国际先进管理实践并本土化,经过30年熬炼出来的精华,是任总本人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做企业真正的成功宝典。有位企业家说,任总和华为为什么值得学?是因为发现自己面临的管理挑战,华为在好多年前已经经历过了,而且形成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华为走过的桥,比很多企业走过的路都多,不学它学谁?另一位企业家甚至喊出了“全面只学华为”的口号。任总和华为沉淀下来的管理经验,可谓中国企业的知识宝库,值得认真学习。 任总本人很爱读书,但基本不读管理学方面的书,也从未上过管理学的课程,因为很多管理学的书已经入不了他的法眼,他更愿意看军事、科学、哲学方面的书,从中悟出相关的管理思想。受此影响,本书单也不推荐什么管理学的书籍。 也许有人说,就三本,未免太少了吧?可是,半部论语也能治天下,何况三本书,还治不了一个企业?这一套书,虽说只是三本,但是其内容覆盖很广,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中找到学习的内容,《以客户为中心》是业务管理纲要,《以奋斗者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价值为纲》是财务管理纲要,足够企业家们学了。如果真正学进去,你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点,展开来又是一大篇文章。举个例子,《价值为纲》中的利润中心,就能展开写成一本书。 02 传记类 世界排名第二的管理大师马奇,喜欢在斯坦福的课堂上用文学名著来教授管理学,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等,他认为这些名著中体现出的人性,更值得管理学关注和探讨。然而,与其引用虚构的文学名著,不如用真实的人物传记,更能展现人性和鲜活的管理场景。张一鸣认为,传记最值得读。网易丁磊最推崇的是《张忠谋自传》,福耀玻璃曹德旺最推荐的是《曾国藩》,刘强东推荐的是《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 偶像们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对企业家们也不例外。 每位企业家的偶像或者研究对象不一样,读的传记也会不同,本书目无法统一。传记也不一定非得是偶像传记,你要研究某段历史,像相关人员的传记,或者整体性关于该段历史的记录,也是可以的。例如,雷军推荐的《硅谷之火》,就是一段科技史。 3、素养类素养是企业家们的底座,底座越宽广,格局越高远。素养的滋养,“无用之用”的书籍,有大用。所谓无用之书,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01 历史军事类 你能看见多远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正威王文银如是说。确实,从历史中总结规律,发现脉络,就会拥有预测未来的远见。无数高手,都熟读历史,在此本书单推荐相关书籍如下:
![]()
02 哲学政治类
![]()
03 其他类
![]()
![]()
![]() |
|
来自: blackhappy >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