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咬住主线不放松。 兔年第二个交易日,大盘延续了反弹走势,只不过昨天是普涨,今天则是严重分化,四大宽基指数,除了上证是涨的,另外三个指数全是跌的。 很明显,市场风格又切换了,昨天是成长股风格,今天又切回了价值股风格。 苹果股价创下新低,特斯拉再次暴跌,今天成长股遭遇了重锤,新能源、芯片与消费电子集体杀跌,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直接放量跌停了,芯片也是普遍大跌。昨天大涨的信创,今天则是强势调整。 昨晚,哥和大家说过,春节前的红包行情正式开启,未来一个月左右,将会有一波吃肉行情,不要错过了这波红包行情。同时,信创与数字经济的主线,既然已经回归了,那么,年前的这波红包行情,主要机会也将在数字经济上。 不要因为今天成长股跌了价值股涨了,就去跳来跳去的,那样只能喝西北风了。今天早上,哥也在星球上提醒了大家,过去两个月,“价值为主,成长为辅”;未来一个月左右,将是“成长为主,价值为辅”。当然了,这波成长股行情的主要机会,在以信创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上,“咬住主线不放松”,不要三心二意。 今天恒生指数继续大涨,很多人很羡慕又想去追港股了,早干嘛去了呢?早在11月13日的时候,在《先做多港股,再做多A股》一文章中,哥就告诉了大家,这轮跨年行情,要“先做多港股,再做多A股”,而不是像某私募网红说的那样“先做多A股,再做多港股”。 港股大涨了两个月之后,大把的卖方又来吹港股了,不过,哥则在星球上提示大家,港股基本可以撤了,可以考虑回归A股配置科创50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未来几年,恒生指数跑不过科创50,港股的互联网大厂,也跑不过A股的数字经济概念。 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港股这波行情为何会这么猛。其实,没必要故弄玄虚去为港股大涨找逻辑,需要找毛线的逻辑啊,早在去年11月13号哥就说过了,“港股的性价比远大于A股,港股的筹码结构要远好于A股”,这就是这轮港股牛逼A股弱鸡的根本原因。 02 今年的胜负手。 上周末的时候,在星球《2023年A股投资策略》中,哥和大家讲过:今年的行情,会好于去年,但没有牛市,指数小涨或小跌概率大,要降低预期。未来两三年,除了科创50指数之外,上证、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数,也都不会有大牛市。 今年的收益预期,预设在30%左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目标,想要做到30%以上,需要一定的运气。 当前市场关注过高的品种或标的,今年基本不会有大机会,没有哪一年的主线品种,是春季行情热炒的品种,都是在四月前后走出来的,都是年初关注度不高的品种,“没有预期差,就不会有大机会”。 其实对于信创,哥是不希望春季大涨的。如果春季再像去年10月那样爆炒一轮的话,那么炒完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闪人了,因为预期将被提前透支了;如果春季只是小幅反弹,那么今年就有大肉吃。 除了信创之外,大家可以多去找找一些,基本面比较好、股价高位下来70%以上、过去两三年股价没有表现的公司,这些公司里面,今年反而可能存在大机会,如果今年想做出超额收益的话,那么需要重点去找这类公司。 原因很简单,随着GDP的恢复性增长,加上去年的低基数,今年绝大多数板块或公司,业绩都会出现大幅增长。所以,今年我们选股的关注点,不是业绩增速,而是性价比与筹码结构。
因此,当业绩增速相差不大时,性价比与筹码结构,才是决定今年超额收益的胜负手;如同过去两个多月,港股牛逼A股弱鸡一样。 所以,今年我们选股时,需要把关注重点放在性价比与筹码结构上,而不是业绩增速上。 过去两三年股价跌掉了70%以上,那么这种股票,性价比一定会非常高,股价上涨远比下跌更容易,而且,股价几年没有表现,大量的筹码也会集中于历史底部,而不是在半山腰处于分散状态。 股价跌幅足够大、股价与估值处于底部、筹码结构好,这是一只股票走成大牛或大妖的三个必要条件;然后再加上业绩高增长或逻辑足够忽悠,就会走成大牛或大妖,这是一种高胜率高赔率的选股方式,这也是今年的胜负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