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茅屋,他的桃花源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1-05 发布于江苏

文 / 初酿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卜居》(唐·杜甫)

上元元年春天,杜甫草堂落成,流离大半生的杜甫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个安身之所,让妻儿能够不再跟着自己四处漂泊。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的浣花溪畔,林木苍翠,溪水清澈,几间茅屋掩映在苍山碧水之间,幽深静谧。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繁杂,远离了宦海的风雨肆虐,杜甫那颗沧桑已久的心,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浣花溪畔的草堂,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茂林修竹,小溪潺潺,晨闻鸟鸣悠悠,暮有清风习习。独坐茅屋,信手就是诗词。因山水泉林的浸染,他的诗中也不再有往日的沉郁忧愤,而是透露着一种惬意悠然,犹如一幅清新典雅的水墨画。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独自走在溪畔的小路上,满眼繁花盛开,千朵万朵,将枝叶都压得弯了下来。欢快的彩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流连忘返,黄莺在树梢上,婉转地唱着属于自己的歌,宛如天籁,杜甫也禁不住陶醉其中。

杜甫虽然“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但一生并不顺遂。科考不顺,客居长安十数年,郁郁不得志。后又逢战乱,居无定所,四海漂泊,看尽了人间百态,尝遍了苦辣酸甜。

他也曾向往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可却多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如今他放下了一切,避居于山林间,与左邻右舍共话桑麻,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闲逸的岁月。

杜甫移居草堂后,马上带领家人们在草堂旁边开辟了菜园和药圃,种植一些菜果和药材,以供家人的生活之需。杜甫每日鸡鸣即起,亲自到田间浇水除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日常,就是草堂杜甫的日常。当然,他的田地没有“草盛豆苗稀”,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茂盛。

欣赏着自己耕耘的成果,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杜甫的心情逐渐开朗了起来。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处更何求?

——《江村》(唐·杜甫)

曲曲折折的江水绕着村子蜿蜒远去,江水清澈,不时可见鱼儿在水中嬉戏。村中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只有风清月白的安逸。江边上有两只白鸥在相伴浮游,时而一前一后,时而交颈和鸣,它们应该是一对相恋的爱人,相依相伴走过月夕花晨。

都说是境由心生,如此安静的景色,正是杜甫现在心情的写照,他的生活是恬静的,因为他的心是平静的。

他怀着愉悦的心情走向家中,看到妻子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心无旁骛地画着棋局。可爱的小儿子则在一旁埋头认真地敲打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小家伙,是要自己动手做鱼钩,好去江边钓鱼玩耍。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可对于经历了半生颠沛流离的杜甫来说,这却是难得的温馨与安宁,以前的他何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与妻儿这样闲适的生活。

村人淳朴和善,杜甫也与邻人们相处融洽,常常相邀共饮,谈谈天,说说地,互话家常。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欢,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至》(唐·杜甫)

屋前屋后都是碧水环绕,日日里有成群的鸥鸟飞来,与诗人相伴。满园花草盛开,深深浅浅,绿瘦红肥,一阵清风拂过,花瓣纷飞,遮住了园中的小径。正在这时,一位友人不约而来,他那爽朗的笑声,马上打破了小院连日来的寂静。

杜甫与友人相见亦是十分开心,打酒买菜,热情招待久别的友人,还忙不迭地高声呼唤着左邻右舍,一起来与友人共饮,这是淳朴乡人对客人最大的尊重。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住的情景,一家有客,众邻相陪,不分彼此,热闹非凡。

杜甫蜗居山野,自有一份山情野趣,他可以呼朋唤友,共饮同欢,也可以闭门不出,独自享受那份慵懒与悠闲。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绝句漫兴》(唐·杜甫)

今日里的杜甫不想出门,让小儿将柴门掩住,懒懒地在家中自斟自酌。不管外面草长莺飞,市井喧嚣,只享受这一刻的安闲宁静。

杜甫这个现实主义的爱国诗人,一生都是心系苍生,忧怀国事,可偏偏生不逢时,只能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然而在草堂的岁月,却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安宁。

浣花溪畔,竹篱茅舍,是杜甫的草堂,更是杜甫的桃花源。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