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牟宗三的政道与治道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3-01-05 发布于山东

  牟宗三的哲学思想以“太极、人极、皇极三者并建”为宗旨,把道德的形上学、“两层三我”的人性观和政治哲学—治理智慧等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其中,道德的形上学是超越的根源和本体,“两层三我”人性观是此根源与本体之具现于人,它们共同构成了牟宗三新儒家政治哲学与治理智慧的形上基础。这一观点是《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周恩荣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中着力表达和证明的。

  政道与治道:“双螺旋构成”

  就思想内容而言,该书虽以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和治理智慧为考察对象,却未陷于就事论事、专于其“新外王”思想的研究,而是瞻前顾后,深入这一思想背后的超越根源与人性之基,透视其中的理论得失。

  书中准确界定了牟宗三的“政道”概念,强调“政道”实即由“政权”概念的本性所决定的、关于政权归属的原则性制度安排。作者提出,牟宗三从孙中山区分“政—治”出发,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实践,主张封建贵族政治和君主专制政治的“政道”均未实现政权概念之本性;只有民主政治才能实现政权概念的本性,而得为真正的“政道”。故儒家“德化的治道”、道家“道化的治道”和法家“物化的治道”,均属“无政道的治道”或“治道的主观形态”,虽合于理想且有颇高境界,也因其将“良治善政”委诸“圣君贤相”、无客观必然的保障,而需要转进至“治道的客观形态”或有政道的治道。

  该书把“政道与治道”当作牟宗三政治哲学的“双螺旋构成”。作者认为政治客观化即解决政治如何由“神话”转进至“理性”,亦即安排好政道与治道的互动关联,把理想的治境奠基于合理政道之上的问题。同时,政治一方面要具备“润身之用”,另一方面又要以“心性之学”为根基。

  心性本体:形上学的超越之源

  书中坚持把牟宗三的政治哲学与治理智慧,奠基于其道德的形上学和“两层三我”的人性论,并提出牟宗三所谓“道德的形上学”是从道德进路或角度切入的、带有道德性质的形上学。其中,“道德”是以源自意志自由、作为善恶决定标准的道德法则为首出概念的“自律的道德”。而自给法则、自定方向的“意志”,就是能反省那“所恶”的且不堪忍受的行为、确定可欲且值得去做的行为的能力;它是创造的能力,也是人的德性、价值与尊严;其本身既是规定行动的法则,也是决定发起行动的动力。此“即存有即活动”的“心性本体”,是牟宗三政治哲学的超越之源。

  不仅如此,该书坚持真正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需要与人性的整体构成(亦即人性)发生良性互动的观点。恰如《中庸》的“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人道”与“政”相互成全,“政”为“人道”之全创造条件,健全的“人道”为“政”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故而,牟宗三的政治哲学亦把“两层三我”的人格构成当作人性之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