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解放战争-53(郑维山)

 兰州家长 2023-01-05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徐总是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三日,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的。此时的山西,阎锡山尚有兵力二十余万,退缩在晋中平原;晋南的广大地区,只剩运城和临汾两座孤城,但都有重兵防守。而要解放山西全境,首先要攻克这两座城市,为向晋中进军解除后顾之虑。

运城经日军和阎锡山的长期经营,已变成一座坚固设防的城市。刘邓大军南下前,曾于一九四七年四月攻而未克。徐总就职后,于当年九月再攻又未克。十二月中旬,以八月初刚由地方部队组建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和西北军区第二纵队、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晋冀鲁豫军区炮兵第一团及太岳军区四个团,发起运城战役。

战役于十二月十七日晚打响,二十三日,西、北两面外围之敌均被肃清;二十六日晚开始坑道作业;二十七日黄昏爆破成功。我突击队乘烟雾掩护登上城头,经反复格斗,巩固了突破口,后续部队迅速插入纵深。敌纷纷弃城逃窜,至平陆一带被我全歼。此役共歼敌一万三千八百余人,阎锡山的三个流亡专署、十六个流亡县政府,也被一网打尽。

总攻发起前,胡宗南为解运城之围,曾派兵四个旅来援,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结果却使他们大为扫兴:赶到时,我主力已转到翼城休整去了。援故惧歼, 仓皇而逃。

运城解放,临汾完全孤立。但该城的设防比之运城更为坚固,更为复杂,加之城里地势比城外高,历史上就是易守难攻的坚城。我军以第八纵队和刚由太行军区部队组建的第十三纵队、太岳军区八个团、晋绥军区独立第三、第七旅、华东军区一个独立师,于一九四八年三月七日发起临汾战役。

敌我双方以堑壕对堑壕,地堡对地堡,坑道对坑道,展开了极为复杂的斗争。敌机 日夜轮番轰炸,地面激烈进行争夺,地下大规模的坑道作业与反坑道作业暗中相交,形成空中、地面、地下多层战场,以不同方式同时进行不同的战斗,实是我军战争史上罕见的攻坚战。

为了应付战斗进程中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军一面练兵一面战斗,历时七十二天,全歼守敌二万五千余人,俘敌第六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晋南地方武装总指挥梁培璜以下二万三千余人。晋南全获解放,吕梁与太岳两解放区联成一片。

临汾解放以后,阎锡山只保有晋中地区北起忻县、南到灵石的十五座城市及其附近乡村。他的部队共有五个军十四个师、三个总队及二十二个保安团、二十一个保警大队,总兵力约十三万人,另有民卫军三万多人。阎极力加强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路为骨于的防御体系,以维持残局。另以主力一部,组成“闪击兵团”,准备机动作战,以阻止我军的进攻,并大量抢麦,以解决军粮危机。

六月的晋中平原,麦浪滚滚,一片金黄。为保卫群众麦收,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为攻克太原创造条件,遂决定发起晋中战役。

我军参战的部队有,华北军区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八、第十三纵队,华北军区炮兵第一旅(七个连),太岳军区部队,吕梁军区第一、第二、第六、第八、第十军分区部队,北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和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部队(统称晋中部队),晋绥军区独立第三、第七、第十、第十二旅及陕北警备第二旅,共四十九个团,六万多人。

战役的实施步骤是:首先以吕梁军区指挥的独立第三、第七、第十旅由西向东,进入敌守备较弱的汾阳、孝义地区活动,吸引钳制敌人,掩护第一兵团各纵队由东向西作宽正面展开,以猛插分割的突然动作,打乱敌之部署,断绝敌之交通,孤立敌之要点,求得在野战中将敌各个歼灭。

为不失时机,我各部队虽经临汾两个多月的攻坚作战,只进行了二十天的休整,尚未得到补充,仍然不顾疲劳,于六月上旬即分别向晋中地区开进。

战役开始,吕梁军区部队于六月十ー日,进入汾河以西孝义、汾阳间的高阳镇地区;太岳军区部队沿同蒲路北上,十二日攻占了灵石县城。以上行动果然成功地调动了敌人。十三日,敌“闪击兵团”从汾阳、孝义、平遥、介休出动,向高阳镇地区进行合击。

此时,我第八、第十三两纵队为了诱敌“闪击兵团”回窜,求得在运动中歼敌一部,于十八日从平遥、介休东南的山地突然出击;十九日连克敌据点八座,向同蒲路沿线逼进。我军的这一行动又调动了敌人,敌“闪击兵团”立即东转:第三十四军从汾阳以东转向平遥;亲训师也从孝义以西回返介休,自介休沿同蒲路北上平遥。

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运动中歼敌一部,我以第八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向平遥西南地区开进以堵击敌人;以第十三纵队北进祁县以南防敌北窜,并阻击可能由祁县南援之敌。

二十一日十四时,第八纵队在平遥西南张兰镇以北的曹村、大甫一带,与敌亲训师遭遇,旋即展开战斗。太岳军区部队则猛攻敌之后尾,敌被包围压缩在铁路与汾河之间的狭窄地带。经激战,被我全歼。敌三十四军乘隙渡过汾河窜入了平遥城。

亲训师是阎锡山号称“冲不跨、打不烂”的“铁军”。所谓 “亲训”,顾名思义,自然是阎锡山亲自训练的了,其实是由投降后的侵华日军军官训练的。一九四七年三月,阎锡山从各部队调来将、校、尉各级军官及军士千余人,在太原大营盘成立了亲训团。下属一个将校队,两个尉官队,三个军士队,各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区队,各级队长均由日本军官担任。

亲训团由阎锡山亲自主持,聘请原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战争罪犯山冈道武为顾问。阎锡山在“建团大会”上,曾有过一番无耻的讲话。他说:“我们要建立一支铁军,就得有很好的训练,现在请来日本教官,等于你们在日本留学一次。”“留学”结束后,阎锡山便着手在亲训团的基础上组建亲训师。师长、副师长、政治主任, 是阎锡山东自选定的。三个团长则是阎的亲信王靖国推举的。营、连、排长以至士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阎锡山为了使师长陈震东死心場地为他效力,还把他二儿媳妇的妹妹嫁给陈,以固其心。阎锡山哪里会想到,他的这支“在日本留学”的“铁军”,竟给他在晋中的覆灭敲响了第一声丧钟,为我军在晋中的取胜奏起了第一曲凯歌!

为了扩大战果,调动并歼灭平遥之敌,我又以第十三纵队向祁县东南地区出击,吕梁军区独立第三、第七旅进到汾河西岸予以配合,六月二十三日晨,驻平遥的敌十九军军部率暂编第四十师果然出动,分三路转向西北,企图绕路向祁县逃窜。我第三十八,三十九两旅立即分路出击,插入敌军行列。敌人遭此突然袭击,除先头团逃往祁县外,主力迅速抢占了北营村。我当即将敌包围。二十四日四时,我以四个团同时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即行突破。七时许,敌向四南力向突围,又被我阻援部队包围于野外,战斗至十二时,将敌全歼。

我军连战皆捷,使整个阎锡山集团为之震惊。驻太谷的野战军司命部,也由其总司令赵承绶率领北移榆次。赵承绶是阎锡山的五台同乡,又是他的亲信。清末民初,赵就读于山西陆军小学第三期,保定军校第五期。他曾在阎的授意下,带上一笔钱,到保定军校为阎锡山拉人,一共拉了十三个,被称为“十三太保”。

这一功对阎不小,从此就同阎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阎的心腹。一九二四年冬,就当了阎军第六旅第十一团团长;一九二六年冬升任第二师师长;一九二九年夏升任骑兵司令;一九四O年初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抗战期间阎锡山派赵承绶多次到太原、汾阳等地同日军勾结,进行投降卖国活动,并代表阎锡山同日军签订过《汾阳协定》。因而抗战胜利后,蒋政府没有给赵承绶勋章,还撤消了赵任总司令的第七集团军的番号。这真是婊子惩罚婊子以示自己的贞节。

蒋介石曾密派唐生智的弟弟唐生明坐镇南京,同已经投降日寇的汪精卫保持接触,这不是同日寇勾结?再说,阎锡山派他的亲信多人同日寇、汉奸密切往来这且不说,一九四二年五月六日,还亲自同日寇山西派遣军司令官岩松义雄、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等于吉县安平村举行会谈,蒋介石却不予惩罚,反过来倒惩罚赵承绶,岂不怪哉?

其实不怪,因为阎锡山毕竟是个庞然大物,若予惩罚,他岂能容忍而不把蒋介石之通敌揭个底朝天?所以这一番鬼把戏,蒋、阎、赵不言自明。阎锡山也有他的办法,他在蒋介石政府给予的编制外,自设山西省保安司令部,阎兼司令,赵为副司令,以示慰抚。

阎还嫌不足,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又在蒋政府的编制外设野战军司令部(即第七集团军司令部),赵当上了总司令。蒋介石自知阎的用意,也不过问。

再说赵承绶退到榆次以后,整天同他的副总司令日本人原全福(原侵华日军驻长治的旅团长元泉馨化名),下象棋、打麻将,花天酒地,死鬼作乐。

有一天,他的亲信幕僚向他进言:“从目前形势看,我们同解放军的仗是非打不可的。平遥、介休不打,太谷打;太谷不打,榆次打,总之是躲不过去的。现在晋中地区有五个军,各有各的领导,要打一个大的战役,没有一个总司令统一指挥怎么打呢?如果我们在榆次等死,倒不如你亲赴平、介,统一指挥,好好打一下。如果能把解放军顶回去,咱们可以安生半年;如果失败,也就完了。不管怎样,总比在这里等死好。”

赵承绶略加思索:“对,就这么办!”于是就打电话向阎锡山请缨。阎当即命令他立即前往祁县,统一指挥。赵承绶得令后,一面命幕僚人等准备出发;一面嘱其亲信妥贴安排三个姨太。看来,他是做了有去无回的准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