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的伟大超出了历史的束缚

 大连北溟子 2023-01-05 发布于辽宁

伤寒论成书于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跨越历史的迷雾,历经1800年的沧桑,任然指导着医学的最高前进方向,并不因历史的局限,而略显局促和短见。

仲景的伟大,鉴于其对人体架构的熟练掌控,和对中药运用的炉火纯青,完美的将中药的简单组合来贴合人体生理运行机理,了无痕迹,而又疗效卓著。

就好比一个具备上帝视角的圣者,轻描淡写的用中药拨动身体的小小机关,而导致身体发生巨大正向变化,看似惊鸿一瞥,实则一切已经改变。

有了仲景,后世医者才能有使用黄帝内经的手段,才有拨动身体运转的工具,即如金元四大家开拓一个医学时代者,没有仲景理论的支撑,也仅仅只能是空中楼阁。

为何历代良方都是摸着仲景过河,因为就好比计算机程序的架构设计,没有仲景的框架,你无法平地起高楼。

为何在1800年以前,解剖还不是很完善,仲景是怎么掌握的人体运行密码?又是如何将药性掌控的如此的贴合到身体运行机理中去?这是一个谜,猜测的话,仲景是道家高人吗?是可以通过内观来实现对人体的观察吗?

但即便是可以内观,那么,对药性的掌握又是如何达到的呢?

有的说了,仲景的方剂来自于汤液经,那请问,商朝的伊尹又是如何掌握这些技术的呢?

即便有大部分汤剂来伊尹的汤液经,那,有了伤寒论后,后世1800多年,又有谁写出了比肩仲景的伤寒论?

为何后世发展了1800多年,再也无法超越仲景的高度?

中医的发展推翻了后世科技的进步规律,好像是一下子达到了顶峰,所有的技术高度都在山顶了。

温病学派实际上技术的支撑还是伤寒论,方剂设计是脱胎于仲景的,有所开拓,但并不足以掩盖仲景的光芒。

只是民国以来,伤寒逐渐式微,民众渐渐忘记了伤寒论的快到刀立马的医病效果,但,如今疫情之下,众医束手无策之下,只能问计于仲景。

然,瘟疫的治疗自然遵循于其自身规律,方剂设计并不能照搬仲景的伤寒方,这是后人愚笨,并不能怪罪于仲景。

结合瘟疫的实际特征,借鉴仲景的架构设计,然后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瘟疫的解决方案,此为良策,

幸我中华有仲景,伤寒万代传薪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