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以诗词明世的才女不少,朱淑真就是其中的一位。由于流传下来的资料过少且多有歧义,这位才女对于我们真有欲辨难识的感觉。 “翻翻史料,不但她的生卒年不可考,连她生活的时代也是歧见迭出:有人说她是北宋哲宗绍圣年间在世,也有人说是生活在南宋理宗绍定年间,前后相差130多年。对她的出生地和家世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住在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世居桃村;也有人说她是浙江海宁人,出身于仕宦家庭。对她的婚姻更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她是'嫁为市井民妻’,也有人说她的丈夫是个品行不端的俗吏。”(张学淳《唐宋诗人故事》)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馀》中说她是“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藴藉。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而张鸣选注的《宋诗选》中则说她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一说为南宋初人,一说为北宋后期人。出生于仕宦家庭,主要生活于杭州。出嫁后曾随丈夫宦游准南、荆楚间。因婚姻不遂素志,抑郁而终。”陶尔夫、刘敬圻所著《南宋词史》中又说:“朱淑真,生卒年不详,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人。她生当南宋前期,北宋之说不可靠。幼聪慧,擅绘画,通音律、能诗词。但婚嫁不幸,抑郁一生。”从以上引述中我们确实对其出生、籍贯等基本认知无法理出头绪。 从已知的信息看,朱淑真有一点为大家所一直认同,就是所嫁非偶,婚姻极不幸福,后人把她的诗词结集命名为《断肠集》,即可见一斑。从其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朱淑真应该有过一段甜蜜的感情经历的,像这首《清平乐・夏日游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到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对于朱淑真来说,她所企盼的爱情与现实中的婚姻落差太大。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发现,朱淑真身边似乎始终缺少一个真正理解她、欣赏她、呵护她的人。而她的父母也不开明,对她更是难言理解与支持。“她婚姻的不幸,父母认为是因为让她读多了书,移了性情所致,将所有的错误都怪罪在她身上,对她没有半分怜惜。”“她死后,她的书稿连同她的遗体被她的父母付之一炬。并且,父母也没给她立墓,而将她的骨灰抛弃在钱塘江水之中,以此作为对她'失贞’的惩戒。《断肠集序》中感叹:'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张觅《唐宋才女诗词小传》)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在这首《蝶恋花·送春》中,我们千年之后依然值得在黄昏的潇潇冷雨里,试着找寻、解读当年泪眼断肠人。 |
|
来自: 新用户0096fsb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