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秘”谈心:我们流淌在办公厅的激情岁月

 戴维斯王朝 2023-01-05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全文字数:2530 字

预计阅读时间:6 分钟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西省委办公厅组织离退休干部一起回忆与新中国共成长的故事。一桩桩过往,诉说着青春与岁月,见证着初心与使命。本期选刊三位老秘书工作者的深情“讲述”,与读者分享。

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

江西省委办公厅原巡视员胡少春:

1986年,根据江西省委组织部的选调安排,我担任方志纯同志的专职秘书,在他身边工作了7年。大革命时期,方志纯同志在堂兄方志敏的影响下,到南昌参加革命,在江西党组织创始人赵醒侬身边工作,参与了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来,方志纯同志还曾担任过江西省委常委、省长等领导职务。

在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老前辈身边工作,让我倍感光荣。他那种钢浇铁铸般的理想信念、海纳百川的胸襟气度、舍身忘我的工作劲头、平易近人的处世品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皆是世人之楷模。在他身边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他经常教导身边人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旦脱离了群众,就会很危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论“官”做到多大,他都始终跟群众打成一片。

在我担任方老秘书期间,他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经常下乡搞调研。平时在家,他也闲不住,每天都要见不少人。在这些来访的人中,有过去赣东北地区的革命老人及其后代,有老同事、老部下,还有许多普通群众。对这些来访的干部和群众,他都热情接待,与他们亲切交谈。因此,我每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帮助他做好接待工作。来访人员反映的情况和诉求,方老总是仔细倾听,并要我认真记录下来,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方老这种关爱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深受教育。后来虽然不在他身边工作,但我一直把他的教诲放在心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求自己主动贴近群众、关心群众,尽己所能服务群众,努力把方老这种优良作风传承下去。

坚守是成事的基础

江西省委机要局原督查专员沈国和:

1977年10月,我从一名小学民办老师被选拔到江西省委办公厅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从此开始了我近40年的办公厅工作生涯。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树立一种信念:做优秀党员,创一流业绩,为人民造福。这就是我的初心,是我全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时,我被安排在秘书处从事校对工作。领导找我谈话时,非常严肃地说,校对是一门苦差事,一定要静得下心,务必做到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校对差错率最高不能超过1‰。我心想,按照这个标准,每校对10000字就允许出现10个差错,一篇两万字的领导讲话允许出现20个差错,那不成了“差错大王”,怎么称得上“一流业绩”?我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于是,我暗暗地给自己定了一个更高的目标,那就是确保全年“零差错”,争创全国一流。围绕这一目标,我深入学习、探索研究各种各样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差错的校对方法,不断总结提高,并在校对每个文件材料时做到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1982年,我圆满实现全年校对600万字无差错的目标,在省委机关赢得了“校对大师”的称号。我把校对工作的心得,写了一篇4000多字的文章《浅谈文件的校核把关》,发表在《秘书工作》杂志上,与广大秘书工作者分享。后来,我独自一人连续搞了8年的校对,被领导称之为“千斤重担一人挑”。

这里讲一个关于“省委书记帮我搞校对”的故事。那是1986年隆冬的一天,在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召开的前夕,时任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同志和全会报告起草人员一起,在书记办公室对报告进行最后的审阅修改,一直到次日凌晨一点半才完成。当我从印刷厂把报告清样打出来送审时,万书记见我很辛苦,就关切地对我说:“小沈,我来帮你校对吧!你来念,我来听,看你校对得怎么样。”当时,领导秘书对我说:“万书记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哪里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错了一个标点符号都知道。”我既惊讶又紧张,当我清晰流畅地读完第一个部分后,万书记高兴地说:“不错,一字不差,不愧是我们的'校对大师’。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秘工作者,能够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是莫大的鼓舞与鞭策。万书记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我甘于清苦、默默坚守的信心与定力,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

江西省委原副秘书长李志勤:
1991年3月,我到中央办公厅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的省部级办公厅主任秘书工作进修班参加学习。虽然时隔28年,但当时的学习情景历历在目,期间学到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指导着我的学习与工作,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1年3月2日,进修班在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开学典礼。四个半月的学习生活有张有驰,既严肃紧张又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理论课,又有文史哲、音体美方面的选修课,晚上经常有学术讲座,或电影、演出。这次进修学习,让我受益良多。

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弄清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从而加强了对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解,提高了坚定不移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二,通过听取形势报告,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个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会改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三,通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总结多年来从事秘书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了秘书工作的业务能力,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秘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四,加强了党性锻炼,提高了党性修养,进一步严肃规范地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可以说,中央党校就像一座革命的大熔炉,我在其中学习就是经受冶炼,除去思想上的杂质,朝“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为人民服务一辈子的本领也得到了升华。

学习结束时,我撰写了两篇文稿,其中的《转变作风的基础环节——浅议办公厅(室)的调查研究》还刊登在1991年的《秘书工作》杂志上。

28年过去,如今回首,那次进修学习让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能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实干、清廉和奉献的本色。

责任编辑:汪鑫鑫
编辑:吴昊
设计制作:许丹
投稿信箱:wx@mishugongzuo.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