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赵立秋老师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艺术团团长,中学高级教师,扎根艺术教育20 余年,曾获“山东省优秀辅导教师”“济南市先进工作者”“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南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济南市教书育人楷模”“2022 济南最美教师”“第八批历城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所带领的历城二中艺术团获评“ 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称号。 ![]() 孔子之伟大,不只因为他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还在于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就了“三千弟子,贤才七十有二”。这让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散发出了璀璨的光芒,进而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也让他们成就了一番非凡的事业。 对孔子崇拜有加的赵立秋也深受影响。 二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与爱生如子,不仅让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教师赵立秋的生命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更让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生命发生了“裂变”,进而走向了成功之路。 ![]() 做人第一 跳舞第二 ![]() 孔子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人第一,当系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 何止于孔子,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几乎都把做人放到了第一位。 当年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去世后,他的学生说:“人们提起孙老师总会惊叹于'全班55%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可这55%并不是孙老师最看重的, 他最想做的是把我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孙维刚“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的名言,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赵立秋不仅记住了孙维刚的这一名言,还提出并践行了“先做人,后跳舞”的教育主张。在她看来,艺术是美的,可是,没有了真与善,所谓的美也就失去了意义。 这种精神品格不仅铸就了赵立秋的精神世界,还照耀到了她的学生身上,让他们也拥有了非同寻常的精神气象。 一般人认为,学艺术的女孩大多妩媚时尚,即使头发也极其别致,编个鱼骨辫,梳个新奇发型,或是剪个刘海,彰显别样的女性之美,当在常理之中。但在历城二中,学舞蹈的学生只要走进舞蹈室,必须用黑色的头绳和黑色的卡子把头发打理得整整齐齐, 梳起高高的马尾辫,露出额头,进而让眼睛放射出灵性的光彩。 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赵立秋这一要求过于苛刻,可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习惯了这种发型,而且每次梳起高高的马尾辫时,便立马显得自信坚定, 跳起舞来也别有一番风采。 爱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温馨与美好之外,还应当有着成就孩子的实践之行。赵立秋认为,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只是小爱,而称不得大爱。对孩子一味溺爱者,最终多是品尝苦涩的恶果;相反,那些对孩子严格要求而有意磨炼其意志者,多是收获了丰美的果实。 ![]() 赵妈和她的孩子们 赵立秋认为,历城二中不仅应当是让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更应当是成就其未来的精神摇篮。如果不严格要求, 狠狠地逼孩子一把,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就有可能半途而废。在既累又苦的训练中,赵立秋允许学生掉眼泪,但不允许中道而止,必须咬牙坚持下去。 谈起那些难忘的情形,赵立秋眼中依然会贮满泪水。她说,集训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身上都是伤痕累累。国乐团的孩子的手指甚至屁股都常有痛感;合唱团的孩子中间休息的时候欲语难言,只好打起手语;练习器乐的孩子原本细皮嫩肉的中指、食指早已结下了厚厚的老茧,手指头也变得又粗又大…… 作为他们的“赵妈”,赵立秋看在眼里,自然会疼在心里,有时不得不扭过头去,偷偷擦一把眼泪;可转过身来,又对着孩子们粲然一笑,给他们送去妈妈的鼓舞与欣赏。 在排练《梦荷》时,我们曾试过多达27 个版本的音乐,一遍遍改,一遍遍记,第二天就要去省里参加比赛,前一天晚上还在继续完善。有时,赵立秋感到自己的精神已经接近于崩溃边缘,可看看还在训练的孩子们,她又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再次给孩子们鼓励的微笑。 可喜的是,只要训练起来,这群曾一度被父母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全都忘我地步入虽苦犹乐的审美殿堂。 一次晚会,一个参演的女孩突发胃病,疼痛难忍,却依然哭着请求赵立秋让她上场演出。 赵立秋心疼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目送她走上舞台。这个女孩的演出堪称精彩绝伦,让观众丝毫感觉不到她是一个正在生病的孩子。演出尚未结束,赵立秋的眼泪已经哗哗地流了下来。她心疼这个孩子,也为有如此坚强的学生感到骄傲。 当然,所有的付出都会结出相应的果实。 每一次孩子们的演出都会引起一番轰动,让观众惊诧与慨叹:历城二中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精妙绝伦的演出艺术? 听到赞叹,赵立秋既有兴奋,也有万千感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艰苦付出,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历城二中校长李新生认为,在赵立秋钢铁一般的意志、无坚不摧的精神的默默影响下,学生自然也就有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裂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