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东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新思考--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3-01-05 发布于湖北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新思考--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杨柳池民族中学  崔东容  邮编:44430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决定因素之一。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呼唤新型的人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对初中政治课程标准的分析和教材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开展创造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自主学习。,《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伦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是看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掘,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学生积极的心态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巧学。学生消极的心态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弃学。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条件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以乐激趣,以趣激学”的目的。

    而培养创造力的前提和条件的基础就是准确掌握知识和确立正确思维方法。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从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又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之中。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政治课教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知识王国,由学过的知识跃进到新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这一知识时,我采取了最简单的训练方式,即直接提问的方式,如问“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这样训练直接了当,指向性非常明确,只要能记住这些内容就能回答出来。还可以换—种训练方式,既迂回提问的方式,如问“资本家采用新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这种训练没有那么直接明确,属于作了“小包装”,难度略有增加,而如果再换一种方式情况就更不一样了。如问:““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什么现象?”三种训练方式不同,但所要求回答的内容则是相同的,然
而他们的难度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题型或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增强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思维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探究,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合性和精密性。

分析问题就是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分析问题最基本的条件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使矛盾充分暴露,再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主要矛盾。此时,人的思维应具有指向性和精密性,即思维的严谨、细致。这种学习过程是通过观察实验、具体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进而主动形成概念,作出结论。如初三课本中学习“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这一知识,可与前面学习过的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以图表和表格的形式出现,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又如根据需要将分散在不同框、节甚至课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形成综合性题目来训练:1、五种社会形态产品(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分别是什么?2、三个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我国现阶段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分别是什么?……这样就把分散的内容综合起来,从而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推理证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发散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受定势思维的约束,要触类旁通,使之产生超常的构思,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进而采取逻辑证明或事实对照的方法来检验获得和发现的正确性,这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由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法多渠道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多种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和途径,因而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

  如在复习初三的知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材料分析题:1998年的夏秋,我国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数百万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斗,以血肉之身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响彻云霄的抗洪之歌,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请运用初三所学知识回答抗洪的伟大胜利表明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同学们说抗洪的胜利表明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最可靠的保证;还有的同学说抗洪的胜利也表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这就有效地引导学生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学会辐射,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解答问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进而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总结归纳,形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的反馈和知识的强化中,让学生用前所未有的新观点、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去认识事物,从而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获得知识的迁移能力。

  比如,初一新教材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都有“活动建议”,每课的教参都有“活动设计”,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穿插一些活动,或者专门设置几节活动课,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中,可以分几步设计,第一步创设不公平情景,第二步让学生尽情宣泄,引导他们去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步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告诉学生人生难免有不公平的事,遇到不公平是小的挫折。此外,还可以开展“意志薄弱病的诊断与治疗”活动,心理水平测试等。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政抬课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切入点,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实施创造教育的—个初见成效的测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