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的一年,“跟着感觉走”。

 愚人音乐坊 2023-01-06 发布于四川

《台北·东京》也叫“跟着感觉走”。

1
988
 苏芮《台北·东京》

十五年前的今天,苏芮发行了第六张国语专辑《台北·东京》。如果让我选一张能够代表飞碟唱片全盛时期的作品,我一定会选苏芮的这张专辑。这张作为今年“纪念日”系列的开篇,也非常有意义。

▲《搭错车》。

1983年,苏芮在飞碟唱片的第一张专辑、也是电影原声大碟的《搭错车》,让飞碟唱片确立了在台湾流行音乐界的地位。苏芮亦成为公司的主力歌手,陆续推出了数张经典的国语专辑。同时还在香港华纳唱片推出粤语专辑、日本Sony推出日语专辑,成为当时台湾最具国际视野的歌手之一。到了1988年年初,这张《台北·东京》的出现,标志着台湾流行音乐开始注重它作为一个产业绕不开的商业效益,与之前的人文精神在这段时间慢慢磨合,形成了日后台湾流行音乐的“黄金时代”。飞碟唱片也因为苏芮的这张专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偶像巨星时代,把重心放在好听、好唱、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上面。由此看来,《台北·东京》的历史地位应该不亚于《搭错车》。

▲《休息·工作·再工作》。你听过“港乐”苏芮吗?

专辑取名叫“台北·东京”,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专辑的主题,一半在台北、一半在东京,即五首歌来自台湾本土音乐人的创作、另外五首歌则是日本音乐人与苏芮跨刀合作。“台北”和“东京”还正好安排在磁带/黑胶的AB面,两地的音乐人打造出了完全不同的两种苏芮。那时还不流行“概念专辑”的说法,但《台北·东京》确实用音乐为这两座流行文化超前的大都市,进行了一次融合。

专辑的制作人是楼文中陈志远包办了大部分的编曲。录音乐手以“陈志远四巨头”为主,即陈志远(键盘)、游正彦(吉他)、郭宗韶(贝斯)、黄瑞丰(鼓)。同时也因为制作人是楼文中的缘故,楼的同窗好友、吉他手江建民也参与到了这张专辑的录制。网上关于楼文中的资料很少,用姚骅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某度”都失去权威性的音乐人。他的名气没有“五陈二李”那么响亮,却在88、89这两年负责了飞碟唱片许多重要的案子,像苏芮、王芷蕾、叶欢以及“过江龙”钟镇涛,都和楼文中合作过。

专辑的主打歌是《跟着感觉走》,歌名同时也是专辑的副标题,以至于我一直管这张专辑叫“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是陈志远大师的作品,陈家丽填词。我之前经常说陈家丽写的歌词都很有魔力,特别容易让人记住,与其说是歌名,不如说是一句句“Slogan”:《让我一次爱个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忘记你我做不到》......等等,当然也包括这首《跟着感觉走》,短短五个字,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相信屏幕前的你,即使很多年不听这首歌,还是能够从第一句跟着唱到结束。陈志远的编曲也很出色,那时正是人们对midi编曲充满新鲜感的时代,正好遇上了苏芮转型都会路线,所以两者的搭配天衣无缝。苏芮也是在这张专辑一改以灰暗色调为主的专辑封面,展示更光鲜亮丽的一面。

前段时间采访杨立德老师的时候,特别向他提到了《奉献》这首歌,这是《台北·东京》专辑的另一主打歌。如果你听过童安格的《一生中的第一》,会发现这两首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前者更像是后者的升华。据杨老师回忆,这首歌的诞生还要感谢飞碟的“太保”彭国华,他扮演了杨立德与歌手之间的“中间人”身份,在杨的众多作品里挑出合适的词给相应的歌手,《奉献》其实更接近苏芮之前的作品。作曲者翁孝良也是和杨立德关系非常好的音乐人,两人在飞碟唱片合作过许多重要的作品。

在“台北”面,有两首相对偏门的歌曲,但是见证了两位后来在台湾乐坛重要幕后音乐人“出道”。首先是廖莹如填词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这是制作人楼文中的作品。后来在华纳控股的“后飞碟时代”,廖莹如成为了飞碟旗下重要的填词人及唱片企划,而她进入填词人的行业就是因为给苏芮写的这首歌。关于这首歌还有一个小八卦,廖莹如本身有“放射科”的执照,“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恰好是她的工作范围。另一位是著名编曲人/键盘手屠颖,比较少看到他作曲的歌,但是苏芮这张专辑里的《不再流浪》,应该是他第一首发表的创作,与杨承佑共同创作,后者的名字我也没在其他专辑里见过。

“东京”面收录了三首日本著名音乐人铃木喜三郎(Kisaburo Suzuki)的作品,《砂之船》《十年前的爱》以及《不要装做不在意》。相信喜欢粤语歌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这个名字,谭咏麟的《雾之恋》、张学友的《Smile Again玛利亚》都是改编铃木的作品。而苏芮当时能够唱到他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足见其在乐坛的地位。“东京”面的五首日本作品,也都来自刚刚提过的,苏芮在1987年推出的日文专辑《砂之船》。《十年前的爱》还被香港华纳的歌手林珊珊改编为粤语版《出走的清晨》。这张专辑当年内陆几乎是同期引进的,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是从香港华纳拿的授权:

专辑的编曲都是陈志远,填词人之前提过了陈家丽、杨立德以及廖莹如,但是专辑里写的最多的是陈乐融(《我只要一点暖意》《砂之船》《十年前的爱》)和陈克华(《不必装作不在意》《冬天的故事》《圣诞礼物》)。陈乐融无需过多介绍,“陈志远×陈乐融”几乎是当时飞碟唱片主打歌标配,但有趣的是,两人“合作”几十年,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外界可能会认为一首歌的诞生需要词曲作者经常见面交流等等,但实际上真正唱片工业生产的作品不是这样,词/曲/编都只是负责这个产业不同的环节,制作人才是从中协调的角色。

而陈克华是一位不算高产(相对本文提到的其他几位词人)、但作品都很精致的词人,他在苏芮这张专辑的“东京”面一口气交出了三首歌词,可能是源自他早年在日本做过交换生的经历。陈克华也是学医出身的创作者,甚至目前的主业还是眼科医生,同时还是一位诗人,写流行歌词只是非常小的一个“副业”。

时隔三十五年,再度回顾这张作品,发现还是台湾本土音乐人写给苏芮的歌更动人一些,“台北”面和“东京”面,在受众程度上似乎有些不平衡。本来“东京”面的歌也并非为这张专辑所写,而是就地取材、改编苏芮之前的日文歌,制作也是台湾本土的音乐人。所以专辑的“两地”概念听起来会有一些“牵强”,也容易理解《跟着感觉走》《奉献》会更红。1988年,也是苏芮第一段飞碟时期的最后一个完整年份,过段时间我还会介绍苏芮第二段飞碟时期最重要的一张专辑,敬请期待。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如果这张专辑唤起了你的哪些记忆,欢迎点击文末的“发消息”跟我互动。




℗&©愚人音乐坊 20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