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是讲理的

 刘语0_1 2023-01-06 发布于山东

执教过许多遍《真分数和假分数》,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背后,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因为有两个问题迟迟没有答案:分数怎么还分真和假?为什么要学假分数?

为什么叫真分数、假分数?我朦朦胧胧的想法是“分”与“取”不匹配,比如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可以取1份、2份、3份,很正常。取4份也能取,只是很奇怪,整个给人家不好吗?要是取56份甚至更多份,就有些诡异了。正是由于奇怪和诡异,所以称其为“假分数”;反之,可以明媒正“取”得到的分数,就是“真分数”了。

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不敢确定,上网搜索,也一直没找到心仪的答案。

前段时间读张奠宙先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习惯性地先看目录,发现有一节“假分数假在哪里”,便直接扑了过去。张先生提到:“在这节课上,学生一定会想:分数还有假的吗?为什么要分真和假呢?我们的教学除了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这些自然会产生的问题。”

回到“分数的意义”一课,教材中是这样表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里对表示的份数没有限制,可以多也可以少,但教材中却没有分子大于分母的例子,虽然有编排的考虑,但让学生感悟有不一样的分数也是必要的,比如增加一个板块“生活中的分数”,里面出来一个假分数。

书中还提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分数?说到底,分数主要为了处理小于1而大于0的量”,似乎印证了我之前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我的两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得来全不费工夫,求助一位同事,她恰巧有我想要的答案,而且给一送一,她又在线请教一位名师,得到了另外一种解释。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可惜的是这个法宝慢慢被我们扔掉了。分数的“分”的解释是“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既然是“分”,就不应该比“1”大;分数线下面是分母,上面是分子,“子”的意思是“幼小的、派生的”,“母”的意思是“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更符合上述解释,看上去更“真”些,所以叫“真分数”;“真”与“假”相对,其他的分数只好叫“假分数”了。

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分数和小数的产生都是因为要度量小于1的量。小数为什么“小”,其实就小在小数部分,是产生了一个个更小的计数单位。分数也是如此,作用在于要表示一个整体中不完整的一个部分,不忘初心,我们会把这种大于0小于1的分数称为真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它其实是一个整数或者是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所以看上去有点假。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改变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小”的想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像四分之五这样的分数是真实存在的,是分数单位累加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假分数呢?我想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

其一,是数系扩展的需要。从数的认识一致性的角度看,所有的数都是数出来的,整数是由个(一)、十、百、千等计数单位不断累加而产生的,从少到多直至无穷;分数也是这样,不能从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四就结束了,也可以不间断地往下数。

其二,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整数之比,假分数可能来自于相互比较,比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五分之四,倒过来,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四分之五。

其三,是计算的需要。小学阶段简单的如3/6+4/6=7/6,复杂的如分数乘除法,都离不开假分数,到了初中以后,假分数的使用就更加迫切和必要。

     越是简单的知识,越是基础的,越有必要让学生知晓。数学是最讲理的,但数学课堂上“这样的分数就叫假分数”、“数学家规定的”、“单位'1’知道用乘法,单位'1’不知道用除法”之类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别让困惑一代代地往下传,让学生学得通透,是数学老师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