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好问是一个好习惯, 但是有时候好习惯用得不当,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知识星球,或者公众号后台,你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明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些人就是不过脑子,直接上来就问,明明随便百度一下有答案的,这种不经思考的伸手党是最令人讨厌的。 我生性比较内敛,脸皮薄,很多时候不愿意请教别人。 我算是一个野生程序员,大学里学的专业和编程毫不相关,N年前,决心要转行做一名程序员时,心里一片迷茫的,到底从什么地方入手,毫无概念。 互联网是一个好东西,遇到问题,只要你能踏出不懂就问百度,问谷歌。基本上什么你遇到的问题,互联网前辈都遇到过,踩过什么坑,有什么解决方法,甚至具体的代码都明明白白地摆在网上,而你要做的,只是尝试着把这些方法去验证一下。 我的敲代码生涯,从百度开始,确切地说,一开始,我不生产代码,我只是互联网代码搬运工。 遇到任何自己不懂的问题,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上网搜索,这样的好处是, 其一不轻易打扰他人。 其二,在这一问一查一验证之中,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 当你的学习进到一定的程度时候,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代表着你的知识系统升级了。 在这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不是你百度看一遍,就知道了。即使您能看懂字面意思,但是很多时候,却不懂其中的运作原理。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请教大咖的时机。你对问题有过自己的思考,而且自己做过探索和实践,对于不懂的地方,基本上能够抓住重点。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大咖,你是喜欢一个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的人,还是喜欢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后,能提出有深度问题的人呢? 学会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点,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与其浪费在最基础的问题上,不如抓住重点直击要害。 我非常支持分享,无私的分享值得称赞,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知识无价,传播知识得到相应的回报,也是值得提倡的。 知识付费就是很好的例子,一方面,有门槛的付费回答,能够筛选掉很多无关紧要的问题,毕竟谁会花钱问一堆简单明了,在网上一搜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呢。 其次,思想越是深刻它体现的价值越高,得到的回报理应更高,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发展。
这个时候,孔子对他说:“大错特错。” 为什么会这样呢?与人为善、不取钱财,难道不好吗?或者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而不取回报,难道不对吗? 当然不对,因为在孔子看来:子贡作为一个圣人,是那个年代里人人效仿的对象。不领取补助金对于子贡自己而言,并没有多大的损害。 但是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就不一样了,因为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人人都效仿圣人子贡的话,大多数的穷人就不会做这种“损己不利己”的救人之事了,沦落为他国的奴隶的鲁国人就更不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了。 学会问问题,是一门学问,值得花点心思去探讨,切莫当伸手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