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记录生活,将生命串连,往事就不会如烟淡去,人生也因此更加饱满。每天15分钟,让平凡的生活留下不一样的痕迹,让时光成为最宝贵的礼物。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制作一份时光之礼! 人类喜欢大自然,是出于本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沉浸在大自然中比看电子屏幕好”,用什么方式呢?
在日本,一位科学家召集了 260 人参与“发呆行动”。这260人分布在24个地方,分成两组,一组看手机屏幕,一组盯着窗外的树林发呆。科学家收集了他们的唾液,然后测试唾液中的皮质醇浓度。皮质醇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反映了一个人的压力水平。我们都知道胃病等很多疾病在压力水平高的时候发病率会显著升高,病情会更加严重;我们也知道人在放松状态下身体和心理都会更加健康。这个测试的结果显示:那些盯着窗外树林发呆20分钟的受验者,唾液中的平均皮质醇浓度,要比那些看屏幕的受验者低 13.4%。无独有偶,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近郊的一所医院做了这样的实验:这所医院的手术康复住院处共有 200 个床位,有些屋子窗外有一排落叶树,有些屋子的窗外是棕色砖墙。研究人员发现,住在窗外有树木的屋子里的病人,住院时间要比那些窗外是砖墙的病人短一些(平均住院时间是一整天),他们对镇痛药物的需求更低,在护士留言条所留下里的负面评论也更少。当然,这些研究和观察,也能延伸到教育上来。比如,据科学家们证实,绿化好的学校操场甚至能降低旷课率;从窗口能看到自然景观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会更好。可是现在孩子们包括我们成人写出真正自然的机会真的很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因为75岁的奶奶,只有小学一年级的文化水平,但是出版了自己做的自然笔记。没有绘画水平,写字歪歪扭扭,还带方言。就是这样的基础,仍然因着对于自然的热爱,克服种种困难:学习普通话,练习写字,学会查字典……一本书带出另一本好书,读《通往幸福的教育》,作者参加了一个自然之友的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孩子的引导下,她找到了一颗属于自己的树。作者所参加的这个活动就是基于《与孩子共享自然》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立即去搜索这本书并下单了。在期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眼睛已经开始看向自然了!我是叶蓁蓁,挑战日记365 谢谢您的赞和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