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若没有伤病,“刘邓”组合将不存在,若活到建国能成为元帅吗?

 9tx22v工人 2023-01-06 发布于重庆

1942年3月6日凌晨,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因病离去世。得知这一消息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林彪、叶剑英等人轮流为他守灵。

在随后的治丧委员会上,有500多名各界人士前来吊唁,万余人前来和他的遗体告别。

更为传奇的是,在最后的出殡仪式中,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坤、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他的棺柩抬到了桃花岭上。

如此场面,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是十分罕见的。而且根据资料记载,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少有的一次为他人抬棺和下葬。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张浩同志到底是何人?为何他的离去让如此众多的领导人伤心?又为何会让毛主席如此重视?

文章图片1

张浩,本名林祚培,是湖北省团风县回龙镇人氏。其出生于一个手工染织工人家庭,条件并不算特别好,但家族却一直是人才辈出。

且不说张浩本人,就说他的堂弟林育南,乃是早期工会著名领导者和组织者,以及我党的早期领导人。还有他一手带领成长起来的堂弟林彪,那更是后来的开国元帅。但这两位著名人物都得称他为“八哥”。

作为两位传奇人物的兄长,张浩的人生也是非同寻常的。早在1922年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长期从事工人运动。

他的早期经历和自己的堂弟几乎一致,毕竟都有优秀的工人组织天赋。毫无疑问,此举会必然引起反动派的注意,为此他曾经两次被捕,三次负伤。好在最后都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对敌经验,屡次化险为夷。

1931年,他的人生迎来了重大转折时刻,此时他被派往莫斯科,担任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成员,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使得他在党的历史上地位举重若轻。

根据资料文献记载,早期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在长征之前,我们一直都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但是从1934年8月开始,我们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基本断绝,尤其是长征开始以后,双方再也没有过联系。

文章图片2

然而在1935年时,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面对三大法西斯国家的登台,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7次大会,决定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而且针对日寇入侵中华的现实,共产国际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浩作为中共正式代表参加了七大,见证了《八一宣言》的起草和修改。然而,仅出席会议还远远不够,他必须要将会议精神和记录完好无缺的传达到国内党组织,真正恢复双方的联系。

根据当时的记载,张浩用了半个月时间强行记下了七大的主要文件和电讯密码以及共产国际的指示,然后装扮成小商人一路忍饥挨饿,跨越沙漠,如同玄奘取经一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党中央所在。

根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女士回忆:“他带回的密码,恢复了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我听闻天讲:张浩回国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为我们打通了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带助我们了解了许多情况。”

因为有他的努力,使得中共中央终于在1936年6月16日,使用他带回来的电码,给共产国际发出了第一份电报。当时一些当事人对此颇为感慨的说道:前方的迷雾终于被驱散了,我们不再是孤单一人。

当然,张浩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是恢复和共产国际的联系,他后来还出席了瓦窑堡会议,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文章图片3

关于这一点,其实资料里也有记载,在1935年12月17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实行新的政策转变,以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虽然这次会议促成了统一阵线的形成,但事实上,在会议召开之前,我党在思想上还存在关门主义等某些错误认知,还没有真正形成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

因此,在这次会议上,作为共产国际代表的张浩同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会议上博古引用斯大林的话来驳斥毛主席的发言,张浩就利用国际七大的决议,在理论上支持了毛主席,帮助他在接下来的发言中驳倒了博古。

也正是在这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指出了: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随后,张闻天也表示,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在张浩的斡旋下,会议终究还是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然而,刚刚完成两个壮举,张浩又接受了一项重大任务,争取张国焘北上抗日。当时张国焘一意孤行,打算另立中央。对此毛主席曾指出:我们不是独立的共产党,我们是国际的一个支部,我们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部分。

文章图片4

也正因为如此,在张浩回国后,他就成为了劝说张国焘北上抗日的最佳人选。毕竟张国焘天天喊着要分家,每天幻想着让共产国际承认他,而今代表共产国际的张浩无疑是劝他放弃幻想的最佳人选。

1936年1月,张浩通电张国焘,首先告诉他,共产国际派他来解决红一和红四面军的问题。然后又表明态度,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认可了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

紧接着,在随后的2月,他又针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指责他妨碍党内的团结。而且要求他取消伪中央,停止反党活动。

很明显,张浩的电报直接拔掉了张国焘竖起的“共产国际大旗”,断了他的理论和权力根基,张国焘对此大惊失色却又毫无办法。然后毛主席又发表宣言,主张党内问题党内解决,双方依旧以协商的方式,抛弃成见,团结奋进。

在两人的“左右夹攻”下,张国焘不得不放弃分裂主张,之后红军三大主力顺利完成会师。

文章图片5

结合这部分内容来看,虽然不过短短两年的时间,但张浩却连续为共产党做出了三件大事,而且几乎都是影响红军和党的命运的大事,仅仅凭借这两年的贡献,他就足以在党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看人我们不仅仅要看他在大事上的抉择,同时也要看他在细节之处的表现,毕竟也有的历史人物如张少帅一般,大节无亏,小节有损。那么张浩又是否如此呢?

关于他的生活细节和工作点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也许只能用毛主席为他写的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来看张浩的私生活。在1916年的时候,家里人给张浩安排了一桩封建婚姻,结婚的对象是贫苦出身的涂俊明

应该说,这两人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而且,张浩是有着高深理论修养的革命志士,但涂俊明只不过是一个连字都不认得的传统女性。

不过张浩并没有嫌弃自己的妻子,而是坦然的接受了这桩婚姻,并且真正做到了举案齐眉,夫妻恩爱。

文章图片6

在20世纪20年代,因为受到堂弟林育南的影响,张浩开始向往革命。

为此他对自己的妻子说:“中国人民在帝、官、封的压迫下,啼饥号寒,水深火热。要改变这种状态,并使全国所有的家庭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我认定的事情,不会有错,投身革命的主意已定,希望你能理解 、支持我。”

涂俊明也许不了解什么是革命,但她却选择支持自己的丈夫,自己在家里养育孩子,照顾父母,让丈夫在外面没有挂念。

然而,革命终究是要牺牲的,例如1925年12月,张浩浑身是血的回到家里面,涂俊明心酸的眼泪直冒,为此她四处求医问药,步行二十里山路去买药。

看到妻子这般举动,张浩内心只有愧疚和疼惜,但他依旧没有想过要放弃革命,而是伤一好就回到上海,并且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起参加了革命。

在张浩的耳濡目染下,涂俊明很快成为了一名革命斗士,她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一直从事地下工作,曾经掩护过瞿秋白和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

1932年,她因为遭到叛徒出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被抓入了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各种威胁,这位看起来老实、低调的传统妇女表现出了强烈的斗志,她的坚贞不屈让反动派束手无策。

1935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她被营救了出来,此时的她早已满身是伤痕,但她没有任何怨言,休息片刻后就去找自己的丈夫,继续和他一起从事革命。

文章图片7

这就是张浩的私生活,对爱情忠贞,舍小家为大家,并且引导妻子一起进步,让她成为比之自己都丝毫不逊色的革命战士。

而在工作方面,张浩的表现也是十分出众。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当初的红军也被改编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其中八路军下辖三个师,129师由刘伯承担任师长,张浩则成为了政训处主任,后来又改为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也就是说,张浩成为了军神刘伯承的搭档,他们俩的组合比后来著名的“刘邓组合”还要早。然而,和后来创造奇迹的刘邓大军不同,建立之初的129师有很多问题。

根据李达的回忆,129师当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几乎所有的部队成员都反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他们对于国民党的服装,尤其是青天白日帽徽的帽子特别反感,有不少同志喊着要回家,不当兵了。

第二,129师以红三、红四方面军为主,过去有8万多人,其特点是擅长打大仗恶仗,以及阵地进攻仗和防御战。但129师的接下来的作战方针将会变成游击战为主,这让大家都很难接受。

文章图片8

而且对于张浩而言,他还面临着一个更加直接的问题,他以前是搞理论工作的,还从来没有带过部队,面对着困难模式,他真的有能力搞定这一切吗?答案出人意料,不仅能,而且他还干得非常出彩。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很多部队在发牢骚,说国民党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像山羊掉了角,比狗还丑。还有的战士气愤的将头上的帽子给扔了,为此连长排长和战士之间的情绪一度非常紧张。

面对这一情况,张浩召集的战士给他们讲道理,他说:大家知道吧,西瓜外面是青的,里面却是红的,我们就是“西瓜政策”。大家帽子上的帽徽就是西瓜皮,人是里面的瓤子。我们部队改变了,但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传统没有变,仍然是工农子弟兵

然后他又引用了一段自己早年的革命过往,说:“过去湖南白色恐怖严重,为了生存下去,我在庙里当了和尚。我剃了发穿上和尚的服装,尽管我穿了僧人的服装,但却并不是真僧人,我还是共产党员还是湖南省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那时候穿僧人服装,是革命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同志们,今天穿国民党军队的服装,也是革命和事业的需要。大家不要计较穿什么服装戴什么帽子的问题,关键要看军队是不是为国家和人民打仗。”

简简单单一番话,居然很快做通了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大家纷纷捡起了地上的帽子,整理好军装。

文章图片9

之后,他也经常用这种幽默又带有高深见解的讲话,不断的和基层干部们聊天,在大会上和众人谈心。渐渐的,大家放下了之前的偏见,摒弃了曾经的不满,逐渐成为了一支作战顽强、思想进步的部队。

不过张浩虽然在129师的工作非常出众,但由于早年他多次进过监狱,身上留下了很多伤,尤其是脑部的伤势一直没得到有效治愈,经常发作,再加上他夜以继日的高强度工作,导致身体很快就垮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能带着健脑器工作,但后来他居然出现直接昏倒在工作岗位的情况,刘伯承得知后,强行向中央报告了他的病情,并且建议他去延安治疗。

迫不得已,张浩只能来到延安治病,而接替他的人就是邓小平,而他们俩也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刘邓组合”。而另一方面,张浩来到延安后,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很多领导人都前来慰问,其中最关心的当属毛主席。

按照记载,他们二人的关系最早应该得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两人有着很深厚的情谊。再加上张浩在瓦窑堡会议和针对张国焘问题上,一直坚定地支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对他的关心不言而喻。

文章图片10

眼看着张浩的身体越来越差,毛主席特意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不过为了避免张浩有抵触心理,毛主席和朱德等人特意瞒着他,让苏联派了专机。

只是,当得知专机是来接他去苏联的时候,张浩却明确表示反对。

他告诉众人:我的病情心里清楚,再好的设备,最好的医生,也治不好了。不要再浪费苏联的资金和药品,还有很多的八路军伤员需要治疗一些烈士的后代及其他人也需要要去苏联,让他们去吧。他们的伤病治好了,还可以为革命继续奋斗

这番话让包括了毛主席在内的诸多领导人,都沉默了。最后大家终究还是拗不过他,只好听从了他的建议,安排其他伤员先上飞机。

只是张浩的精神虽然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但却无法扭转他的病情。果不其然,1940年4月30日,在一次大会上,张浩在一场激情洋溢的演讲后,突发脑溢血昏迷了过去。

之后1941年8月4日,日军飞机又来轰炸延安,恐怖的炸弹冲击波使得张浩的大脑和心脏再一次受到刺激,这时候的他已经逐渐走向了人生的最后时刻。

文章图片11

在那段日子里,他找来了自己的堂弟林彪。

告诉他:我们林家三兄弟参加革命,育南参加的最早,却又走的最早,他是被冤枉的,你不要忘了。…我活不了多久,我看不到那一天了。我们林家三兄弟能看到革命胜利的只有你了。你还很年轻,有很好的前途。…我希望你能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信念,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是张浩对林彪的临终遗言,更是对他未来的谆谆教诲,可惜他没能改变历史。

1942年3月5日,张浩来到了弥留之际,他告诉自己的妻子:“我不行了,革命二十年如一日,未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深以为憾。我死后,请组织将我葬在杨家岭对面的青年文化沟——桃花岭上,使我能天天望着党中央和毛主席。”

次日,张浩离开了人世,延安一片愁云惨淡,无一不为这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同志而伤心落泪。于是就出现了1万多人为他送行,毛主席亲自为他抬棺下葬的震撼场景......

文章图片12

回顾张浩的一生,虽然他的人生比较短暂,但是他却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1935年和1936年是他改变历史的两年,而1937年他担任129师政委其实也是影响他命运的一年,只是这一次他没能走到最后。

曾经有人提问,如果张浩能够活到1955年,他是否能够成就元帅的荣誉?结合这些履历来看,他是绝对够资格的,甚至连林彪都要对他礼让三分。

但是,有极大的可能他还是无法成为元帅,毕竟后来的邓小平也未在其中,张浩终究还是没有在军事方面大展身手。当然,如果他能够活得足够久,也许他还真能成为军神的重要助手。只是可惜,天妒英才,上天没能让他展示更多的才华,继续谱写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