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法修心 庄子“混沌”之死

 菜青虫工作室 2023-01-07 发布于广西

一、“混沌”之死

《庄子  应帝王》一篇中,讲述了“混沌”之死的故事,从“混沌”之死看中国文化的密码

南海之帝为倏shu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南海的帝王,称为“倏”,北海的帝王,称之为“忽”,中央之地的帝王之为“混沌”,三个人在“浑沌”这个地方相遇,中央之地的帝王对南海之帝和北海之帝非常友好,款特有加。

这两个人就想报答'混沌”。但是采用什么方式回报呢?

当看到“混沌”没有正常人具备的两眼、两耳两个鼻孔、一个嘴巴(俗称七窍)。

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觉得“混沌”常可怜,没有七窍,如何看世界、听声音和品尝万物的味道呢?

于是他们决定给“泥沌”凿开“七窍”,结果好心做成了大坏事,当“七窍”被开启的时候,“混沌”死了。

按照我们一般的认知,这不符合常识。如果没有七窍,一个人如何生活?只有开凿七窍才能正常生活。

可问题是为什么混沌的“七窍”开凿完的那天,也就是他死亡的那天?其实,这里面大有秘密。

所谓“七窍”代表的是什么?实际上代表的是人们坐胎之后,后天现渐发育出来的认识世界的器官。

在受精卵状态的时候,胎胞并没有什么'七窍”,即便是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七窍”也不怎么会应用,要在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才开发出眼、耳、鼻、舌、身、意等后天的能力。

中国文化将人们与生俱来的能力,称之为“先天”能力,将后天发育出来的眼耳、鼻、舌、身、意等能力,称之为“后天”能力。

而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就在于看到了“先天”能力和“后天”能力的区别。

道家明确地把先天的能力,称为“元神”,后天的“眼、耳、鼻、舌、身、意”等能力力,称为“识神”。

后天的能力,有着严重的局限,眼睛再好,能看多远?耳朵再灵,能听多少声音?所以我们耳朵、眼睛等后天认识能力,没有办法认识世界的真相,只有先天的能力,与生俱来,与天地宇宙一体,才能够真正有大智慧去看到世界的实相。

我们称之为感知。

二、市场解读:

守候周期,感知情绪,为什么提出感知呢?

肉眼所看到的个股涨跌都是滞后于感知的,而感知其实是滞后于自然之力的规律和原理的。

第一次提出的时候女王还不清楚这就是道心,把它叫做了道眼,去凡心,开道眼,后面修着修着才慢慢清晰,这叫“道心”感知就是让你用心去感受,后来继续进阶,提出了表象未到,感知已到,肉眼看见的涨跌表象滞后于感知,也可称之为本能感受。

退七窍才能升起道心,升起道心之后需要维护维养,使之转化为内力,醇厚绵和不绝。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处事),

为腹不为目(重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表面的愉悦),

故去彼取此(所以知道如何舍得)。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在预判中跟随,在跟随中应变,没有预判的跟随是盲从,没有应变的预判是意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