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团结和谐是促动大理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

 漾濞彜乡文学园 2023-01-07 发布于云南

民族团结和谐是促动大理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论文)
 
文/左中美


  大理是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苗、纳西、藏、阿昌、傣、壮、布朗、拉祜等民族。长期以来,境内各民族团结和谐,共生共荣,创造了大理悠久灿烂、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历史和文化,努力建设并开创了新时期以来大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成就。
  一、大理地区各民族间一直以来都有着团结和谐的良好传统
  居住在大理境内的各民族多为大理的原住民族,少部分为由于征战、拓土、商贸、屯垦、驻边等历史原因而迁徙入境。综观大理地区各民族之间传统友好民族关系,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各民族间相互通婚。在大理各原住民族中,彝族和白族人口为最多,在大理这片土地上居住和生活的历史最久,在从南诏以来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主导了大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在创造了各自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影响和带动了大理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文化以及文明的发展。大理白族民间,每年农历二月初有“接三公主”习俗。据说此俗起源于白子国的三公主嫁与南诏国王细奴逻的历史故事。这一历史故事以及一千多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接三公主”习俗,反映了两个民族相互通婚、友好往来的久远历史。在大理的其他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皆没有通婚禁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间相互通婚,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民族相互尊重宗教信仰。佛教是大理境内传播历史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宗教,在历史上的大理国时期被奉为“国教”。上千年来,佛教在大理境内广泛流传。与此同时,在大理境内,道教、伊斯兰教等各种宗教和谐并存。白族民间有本主崇拜,彝族民间有土主崇拜,兼有各地的各种自然崇拜在民间长久流传。如南涧县无量山镇盖瓦洒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哑神会”;南涧虎街古镇在二月初八这天要“请母虎神”,跳“十二兽神舞”;漾濞南部彝族腊罗巴把二月初八又叫作“阿玉别”节,专门祭祀掌管生育的女神“阿玉别”等,皆属于民间的自然崇拜。长久以来,大理境内的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信仰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存,保持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团结。
  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中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独竖一帜,其色调素雅,格局大方,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传统经典,被大理境内的各个民族学习借鉴,融入各自的建筑文化中。色彩亮丽、独具一格的大理白族服饰也为境内各民族所喜爱。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彝族和白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这一节日也渐渐成为境内各民族的共同节日。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大理各个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各民族的文化在借鉴中相互融合,在发展中保持特色,形成了既相互包容、又各具特色的多元、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
  二、大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各项建设的良好成果,是境内各民族集体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
  大理是中国境内较早开发和发展的边疆民族地区之一。早在1300多年前,当地的彝族先民就在今巍山境内开创了中国西南边疆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南诏国共立国254年,历十三代王。南诏最鼎盛时期的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北抵大渡河,东北抵黔、巫即今贵州和四川境内的长
  江南岸。整个疆域面积是今天云南全省国土面积的2.9倍。南诏的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文化教育制度亦多模仿中原,在两百五十多年的治国历史中,开创了这片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从南诏国而至大理国,而至后来的元、明、清各代,大理这片土地的文化在传承和发展境内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借鉴中原地区及外来文化,使得大理在地处边疆的这样一个地理区位中,文化的发展上却从未边远,而是一贯以兼收并蓄、多元糅合的开放发展姿态,成就了独具大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格。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大理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境内各民族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翻开了大理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新篇章,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今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全州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住房、交通、通讯条件极大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医疗保障水平极大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六十年前的数十倍。各级城镇功能逐渐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留住青山绿水,共建美好家园”逐渐成为境内340多万各族群众的共同认识。全州各地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生态和谐的良好局面。
  三、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促进大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更好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赢得发展,共同进步。面对大理未来的发展,各民族团结和谐、携手并进,是大理境内各族儿女建设更好大理、共同赢得美好明天的必要保障。为此,应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始终坚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民族关系根本原则。由于各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差异,在当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各个民族在各自的信仰、民俗、生产生活等方面仍然有着诸多差异,保持着许多本民族所独有的思想和文化特色。各个民族之间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差异,相互包谷,相互尊重,才能和谐共荣,在实现自己民族和各自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全县、全州、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和谐发展。
  始终坚持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大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历程表明,每个民族的文化精华,都是在自我创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精华的结果。同时,每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也都会被其他民族所借鉴和吸收。整个大理的文明发展历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帮互助、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的历程,各个民族发扬所长,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大理优秀灿烂的文化。在当今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也更加迫切。
  始终坚持团结一心、携手并进。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有力量。一把手指有长短,少了哪根都不行。各民族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共谋发展,是大理未来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境内各族儿女共建大理美好家园、共享大理美好明天的根本要求。为此,各个兄弟民族间应继续保持和弘扬团结和睦、友好互助的良好传统,继续沿着党的民族政策之路,携手同心,共同进步,把我们古老而年轻的大理、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建设得更美、更好。


(作者左中美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