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安之与文震孟交往考,两位文氏进士的故事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文安之与文震孟交往考

据史料考查, 文安之与文震孟同属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文震孟为金榜第一名(状元), 文安之为金榜第十四名。

文震孟(1574一1636), 字文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 是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 之一文征明的曾孙。他幼承家学, 擅长诗文, 很早就以文采品行闻名海内。考中状元后, 被直接授于翰林院修撰之职。

文安之(1591一1659), 字汝止, 号铁庵, 夷陵(今湖北宜昌)人, 他出身于文家畈村, 虽为农人, 从小也饱受诗书熏陶, 他的曾祖文尚质就是读书人, 且在诗词. 绘画. 书法方面颇有造诣。祖父文礼、父亲文国祯都是饱学之人。文安之考取进士后, 被授于翰林院捡讨文林郎。

文震孟与文安之同是天启二年(1622)考中进士, 二人即是同门, 又是同仁, 据说他们通过考证,论辈份文震孟长文安之一辈, 是叔,二人 都被分在翰林院工作。文震孟是文安之的直接上司。

文震孟结业于顾宪成创办的“东林学社”, 东林学社办学的宗旨是;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文震孟是着名的“东林党人” 。性格外向, 为官正直, 光明正大, 办事说话咄咄逼人。他考中状元时, 已是四十七岁; 四十八岁入翰林院任修撰;而文安之结业于叶向高领导的国学, 国学办学的宗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性格相对含蓄一些,为官十分清廉,勤奋谦虚。他考中进士时, 才二十九岁, 在政界是少年英才,三十岁入翰林院任检讨文林郎。二人互为敬佩。文震孟敬佩文安之的是:小小年纪,二十九岁便荣登金榜第十四名,那学问、文采可不是庸禄之辈能够胜任的。离他也仅仅只差那么微乎其微的一点点。而他却是四十七岁才考中状元, 他自知,自已二十九岁时,学识文采怎么也不及之安之。纵观整个明朝进士录,三十岁以前能考中进士的人实属凤毛麟角。所以他对文安之的感情,不仅充满同学同事间的友情,还充溢着同门宗亲的亲情。文安之敬佩文震孟的是:文震孟这位皇帝钦定的状元郎,那学识文采可真不是盖的,几乎尽善尽美无一暇疵,他与文震孟的学识虽只一点点的差异,可那一点微小的差异,却象一条深深的鸿沟,他清楚他现时根本无法逾越。所以他对文震孟的感情,不仅有同事之间的尊敬,更有晚辈对长辈的崇敬。两人惺惺相惜,关系十分融洽。

庆祝金榜题名的仪式被湖北江苏两省文氏族人提到了议事日程, 因为这是整个文氏家族的骄傲,两家的父亲都在朝为官,于是先到哪家再到哪家一时成了整个文氏族人的热门话题。经过文氏的几位头面人物磋商,最后便有了统一安排。因文震孟是状元郎, 辈份又长,岁数也大文安之十八岁,自然优先。文氏族人便决定先到江苏吴县文震孟家给文震孟及家人道贺, 然后再到湖北夷陵给文安之及家人道贺。

当时的文家是一大望族,因文天祥这位和他们同一个祖宗的名人而声名远播, 文天祥, 这位南宋最后的抗元宰相,他的英雄事迹就是此前期的有识之士挖堀、整理、推广出来的,此时声名如日中天。又加当时文征明的诗词书画正炙手可热,文尚质在艺苑也有盛名,两家也都有人在朝为官,所以声望十分显赫。与文家有来往的知名人士、社会贤达不知其数。他们从全国各地浩浩荡荡地先是涌向江苏吴县文震孟家,热闹地聚了多天后,又一齐涌向湖北夷陵文安之家。一时,从江苏吴县至湖北夷陵的路上, 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轿子马车成群结队。沿途的客栈、饭店一度爆满,长江此段的客轮供不应求,幸亏文安之家还有做生意用的几艘货船,那几日全部调来运送客人,日夜不停歇地往返数趟才运完客人,在当时沿途引起极大的轰动。

文震孟家与文安之家自然是倾其所有招待客人, 办最丰盛的酒席,请最知名的戏班。盛况是空前绝后。来道贺的俱为名儒雅士,自然要吟诗作对附庸风雅,客人不光送贺礼,祝贺诗词也送了不少, 据说光文安之家收到的祝贺诗词就整理出了两大本,被装璜得十分精美,一直保存在文家祠堂以供后人瞻仰。可惜后来因兵灾而毁于大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叶向高、惠世扬、缪昌期、祝元璐、黄道周、蒋德璟、付冠、方逢年、王锡衮、朱国祚、毛士龙、方岳贡、冯元飏、许士柔、颜国宝、冯元馗、郭都贤、顾宪成、顾允成及后来名震一时的杨廷麟、候传时、袁恺、申佳胤、吴之芳、漆嘉祉、谭元礼、薛寀、陈子龙等等。还包括许多当时十分知名后来却声名渐损甚至臭名昭着的人物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他们的诗词自然俱被从“名人册” 中删除。

名人们的诗词文氏后人是绝大多数不记得了, 但他们的故事时有传诵。尤其是两位主角文震孟与文安之在酒筵上的经典绝对,文姓人是耳熟能详且出口即诵。它们已被后人做为文家专有的对联刻在红木门楣上、写在大红纸上,春节时贴于大门两侧以显摆, 并津津乐道地向客人及子孙后人详尽讲解这对联的意思及来历。最着名的要算以下几副叔侄二人互为唱和的绝对。比如:家声曾继文山后(文山事迹,文震孟上联),亊业还期越相时(文彦博事迹,文安之下联)。信国家声今未坠(文天祥事迹, 文安之上联),潞公事业古维新(文彦博亊迹,文震孟下联)。圣德醍醐新气象(文震孟上联),文山忠义旧家风(文山事迹, 文安之下联)。

还有一段趣闻。据说就发生在文安之家。因文震孟在吴县他家为应酬客人,多日忙碌劳神,后又来文安之家祝贺,路途遥远,舟车劳顿,身体十分度惫。在文安之家酒筵之后,他应众多族人盛邀, 即兴为族人题对联献墨宝。他醉意朦胧,礁墨提笔便在早备好的宣纸上写下了“信国家声远” 五字后,酒劲发作, 他只觉肚腹之中一股液体向上翻涌,要呕吐,他一时把持不住,毛笔便在宣纸上飘忽起来, 画出了一条似断似续长长的波浪线。文安之一见,内心暗叫:“哎呀不好!叔叔已喝醉要现丑了!”他清楚千万不能让文震孟这位状元郎当着那么多文人雅仕的面出洋相,否则会成为人们的笑谈,于是他灵机一动,接过文震孟手里的狼毫, 在另一张宣纸上写下了“潞公亊业长”, 然后在纸的后半部重重地拖了一笔,画出长长的一条直线。文震孟酒醉心明,暗嘱自已千万不能失态,抓住这一时机,强忍着涌入口中的酒液,趁人不注意,钻出人群,寻了一个无人的角落,猛吐一通。文安之将文震孟书写的上联和他对出的下联一齐收起,交给那索求墨宝的族人。那族人心下颇为疑惑,接过对联, 暗中嘀咕:“都没写完, 这叫一副什么对联?”展开悬挂厅堂之上,众人一瞧,齐一片声地喝彩叫好。

原来,文震孟题的上联“信国家声远” 的后面, 是飘忽不定的“……”线, 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而文安之题的下联“潞公事业长” 的后面,是粗重悠长的“一一” 线,清晰直接,一目了然。二联各自为联时,确实叫人莫名其妙,不得要领。但是当二联并在一起,人们便惊奇地发现,那对联竟珠联壁合,完美无暇。因为文震孟的“……”线是在“远” 的后面,让人看起来觉得意境确实够远;而文安之的“一一” 线是在“长” 的后面。让人看起来感觉意境实在挺长。如此巧妙的搭配,不能不令人拍案称奇。

文震孟呕吐完毕,内心很懊恼,自觉颜面尽失。他草草收拾了一下,听人们在一片声地叫好,便好奇地过来察看。他远远一看那悬挂于大厅之上的对联,不禁大松一口气。他冲文安之暗暗一竖大姆指,意即感谢他替他挽回了颜面。文安之只会心地一笑, 也不说破。

文安之见人们对他与文震孟的这副对联还在用诸如“意境深远” 、“不拘一格” 、“别出心裁” 等溢美之词大加称赞,便推波助澜地在另一幅宣纸上,用明显具有文尚质绘画、题字风格的艺术体,似画又似书地写下了“竭忠体国” 四个大字,字体厚重而变形, 龙头凤尾跃然纸上,更有苍松翠柏与牡丹点缀其间;文震孟心领神会,立即接过毛笔,在另一张宣纸上挥毫,用文征明绘画题字艺术风格,对上了“尽节勤王” 四字做下联。字面上留下了文征明特有的麒麟鸟兽及竹梅的图形。又引起众人一片声的喝彩,且经久不衰。人们争相传颂,大为赞叹,都说文震孟不愧为文征明的嫡曾孙、状元郎,文采确实出众;而文安之,少年英才,不仅深得文尚质真传,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人确系文坛奇才等等。

当然,这其中也有明眼人, 叶向高、顾宪成二人,就亲眼看到了文震孟躲开人群,偷偷呕吐的情况,及文震孟回来时冲文安之伸大姆指的动作。但他们没有说破,。因为他们分别是文安之、文震孟的授业恩师,熟知自已得意门生的秉性,更对二人的墨宝司空见惯。所以二人只是互相相视一笑,作罢。直到多年以后,师徒四人饮酒时,当下酒菜,才提及。师徒俱大笑不已。

 此一趣闻一直流传直今。这些对联也一直为文氏族人专用。每年春节,只要是文氏人,都以这些对联其中的一副为门联。同族之人,不管相隔多远,认识不认识,只要见那户人家大门上贴的是这几副对联中的一副,便可大方地步入此家厅堂之中,高呼“家门人”,然后讨要酒吃。往往此家主人便会热情款侍,置办酒席。席间,寻源览踪、论资排辈、谈古论今。主客不亦快哉。

也有懒墯的文化人,每年春节在给文姓人写对联时,如正忙,或者想偷懒,便会效仿文震孟和文安之,在写下“信国家声远” 和“潞公事业长” 后拖上两笔,而不管剩余的纸张是多么地长。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祖宗教我们的正版写法, 有问题么?”往往主人也只是一笑了之。春节时照样张贴于大门两侧。而看到此春联的客人们也只是笑一笑,嘀咕一句:“写春联的人真会偷惰!

文震孟与文安之的交往, 一直是处在这种亲密融洽里, 二人相互帮助, 休戚与共。直到崇祯八年(1636)文震孟去世。文安之所任官职里,有许多是文震孟曾任职过的。如“少詹事” 、“礼部侍郎” 。他们二人也是明末朝中正直泒的代表,中坚。虽然最终末能挽救残明的灭亡,但二人的渊博学识、凛然正气,还是令我们后人折服!并替他们命不逢时而深深惋惜。

作者:文斌宜

编辑:文    浩

〉〉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在文章后留言交流和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