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李鸿章(1): 科举取士进官场

 梦想童年594 2022-08-06 发布于江西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

李鸿章的祖上其实并不姓李,而是姓许。八世祖许迎溪举家从江西迁至安徽泸州后,把次子许慎过继给了姻亲李心庄,许家的这支人脉便成了李氏。李家祖上刚开始并不富裕,直到李鸿章的祖父一代时家里才稍有积蓄,成为一个拥有二三百亩地的小地主。

古代富裕之家,无不以读书做官为最高追求,而李家也是如此。祖父李殿华是家族里科举取士的第一人,但却止步于举人考试,失败两次后心灰意冷,便耕读为业不再应试。到了父亲李文安这一辈更加发奋图强,一边在私塾教书,一边刻苦攻读,终于在道光十四年考中举人,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与曾国藩同年考中),总算是光耀了门楣。

李文安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李鸿章六岁变进了私塾成为父亲的一名学生,而后又到自己的堂伯父李仿仙门下求学,后来又到合肥名士徐子苓门下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正是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天资聪颖的李鸿章打下了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为科举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道光二十年,17岁的李鸿章便中了秀才。道光二十三年,20岁的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比起祖父和父亲,李鸿章的科举之路确实顺遂了些。

年轻时期的李鸿章

此时的李文安已在刑部任职。望子成龙的京官李文安便让李鸿章到北京参加顺天府的乡试。在北上途中,李鸿章写下《入都》十首来抒发胸怀,其中便有那首最有名的诗篇: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

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何其豪迈的诗句和胸怀!

道光二十四年,21岁的李鸿章在顺天府乡试中考中84名举人,但却在第二年的会试中落第了。太顺终究不是好事。可这次会试落榜反而又成就了李鸿章。

落榜后的李鸿章回乡与周氏完婚。之后,李鸿章在父亲李文安的安排下以“年家子”的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这段时间,李鸿章不跟跟随曾国藩学习四书五经,还学习经世之学,这奠定了他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慧眼识珠的曾国藩非常欣赏和器重李鸿章,认为其“才堪大用”。李鸿章还结识了同在曾氏门下的郭嵩焘、陈鼐和帅远铎,被世人称为“丁末四君子”。

道光二十七年,24岁的李鸿章第二次参加会试,这次终于考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此次会试之后,当时已经是协办大学士帝师翁心存接见了李鸿章,认为其之后为超过自己。翁心存曾是自己房师孙锵鸣的老师,自然也成为了自己的太师傅。

会试之后,李鸿章通过殿试和朝考,选入翰林院充当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虽然官职不高,但确实进士的最佳出路,将来也最有前途。在此期间,李鸿章继续致力于文史知识的积累,同时系统地学习治国理政的本领。

道光三十年,翰林院散馆,27岁的李鸿章因为成绩优异,被留在翰林院充当编修,后来又充任了武英殿编修。

李鸿章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在当时看来是完美的科举取士之路。27岁的李鸿章前期的知识储备已基本完成,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