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族谱:江西省会昌文氏源流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江西省会昌文氏源流考

一、文姓溯源

据《风俗通义》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西伯侯姬昌,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起兵伐纣,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追谥西伯侯为周文王。姬昌八代孙祈,便以其祖谥号“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祈公第十八世孙种公,为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传至汉朝时出文翁,家居庐江,景帝末年为蜀郡守。

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纂修的《富田文氏族谱》载:江西文氏先祖春元公,四川成都人。春元公系汉朝景帝时,蜀守文翁第二十四世孙(今四川省),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6年),以军功授帐前指使轻骑都尉,翌年从征南唐李煜,下洪州(今南昌),镇守江西,娶袁通判之女为妻,留家庐陵永和(旧称凤冈秀水沟)。从此,文氏在江西繁衍栖息,春元公为江西文氏始祖。

据《富田文氏族谱》载:春元公第八世孙中正公,徙居江西吉水富田(今吉安市富田乡);第十三世孙文天祥,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第十五世孙有俊公(系中正公第八世孙),徙居江西会昌,为会昌文氏始祖。

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永和文氏宗谱》撰序曰:“凤冈文氏宗派也,以一家视一族则一家亲;以一族视四海则一族亲。普而视之,四海皆吾胞与之亲也。龙川有文氏久矣,长者传诵以为派自凤冈,今览此图,信无二本。愿自一家之亲以亲一族之亲,以亲四海之亲。邦卿其相与勉之。”落款书:咸淳元年乙丑冬十月,宗人龙川天祥履善书。笔者从《永和文氏宗谱》记载中获悉(现收藏在吉安文天祥纪念馆):元朝初期,春元公第十五世孙有俊公,读书入仕,授广东汕头潮阳主簿,多惠政。后徙居江西会昌县城东门,为会昌文氏始祖。从上述文献资料佐证,江西文氏皆为春元公后裔。会昌文氏一脉,乃春元公第十五世孙有俊公的后裔,从吉安富田迁入。

(会昌文氏五修谱)

二、郡望堂号

据《史记》载:“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据此,文氏最早发祥地是在雁门。文祈生活在西周时期,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今文氏的堂号,大部分都叫雁门堂,溯其根源,皆缘出于此。

其实,堂号的命名是很严肃的,其中的历史渊源、人物典故,值得我们探究。有的是族人为了寻根问祖,以发祥地为堂号的;有的是族人为了缅怀先祖,或是为了激励斗志另取堂号的。以文姓为例,目前笔者知晓的国内文氏的堂号就有上十个之多,如雁门堂、化蜀堂、六义堂、信国堂、正气堂等等,其中大多数与信国公文天祥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文氏后裔为了崇敬和缅怀民族英雄天祥公,是为堂号。

关于会昌文氏的堂号,笔者走访了会昌宗祠和各支流的祠堂,以及阅览文氏聚居地古民宅里的神龛神榜,另翻阅了《会昌文氏族谱》和《会昌文氏联修族谱》的记述,经详细考证,会昌文氏一脉的堂号,均为雁门堂。

附录:会昌文氏堂联、匾额、诗文集

堂联:渊源信国精忠远;步武冬官文行优。

匾额:由知府、县令分别为会昌文信国公祠题写 “浩然正气”、“取义成仁”、“文信国公祠”横匾和“文文山祠”直匾。

诗文集(据《会昌县志》(清·同治版)和《会昌文氏族谱》记载):文伯达著有《金台日录》文集传世;文在兹著有《假鸣草然疑集》、《粤游纪事》诗文集传世;文楫著有《抑庐诗文集》传世;文峙著有《皎庐诗文集》、《补注史学提纲》诗文集传世;文商珍著有《浙江道监察御史扬公方立祖馀堂先生墓志铭》传世。

二、宗族流派

据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纂修《文氏通谱》载:会昌文氏以有俊公为始祖,妻李氏,生育六子:长子国显,次子国华,三子国秀,四子国荣,五子国章,六子国奇。

会昌文氏第二世六大公房,其中,国显公、国秀公、国荣公三大公房的子嗣已迁往外地发展,至于因何迁栖、迁往何地?族谱记载简略,无法详细查考;国华公、国章公两大公房的子嗣已在会昌繁衍栖息,今已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唯有国奇公房的生殁、配偶、子嗣均失考。

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会昌文氏族人续修《会昌文氏族谱》时,将国华公、国章公两大房的嗣孙,分编为维纲、维经、维旺三公派共十四公房。维纲公派系下有东山公、西谷公、素轩公、云谷公、竹轩公、东塘公、云松公、合江公计八公房;维经公派系下有兰亭公、玉琢公、绅公计三公房;维旺公派系下有玉珍公、玉瓒公、玉琳公计三公房。1994年,会昌文氏族人续修《会昌文氏族谱》,决定将会昌县境内栖息的文氏一起联修,并依据《富田文氏族谱》记载:会昌站塘横岭有文氏栖息,系出会邑有俊公之曾孙论二公后裔;会昌西江、小密、珠兰有文氏栖息,系出会邑有俊公之曾孙论三公后裔。于是,增补论二公、论三公计二公房。以上十六公房的分编,为会昌文氏嗣孙寻根问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快捷便利的查询方法。

三、字辈

附一:会昌文氏字派之一

(会昌文氏各公房联修族谱字派)

第一叙:失考

第二叙:失考

第三叙:文思宗上启(十一世系~十五世系)

第四叙:文应世光显(十六世系~二十世系)

第五叙:由来宏树基(二十一世系~二十五世系)

第六叙:承先宜益厚(二十六世系~三十世系)

第七叙:有本自长辉(三十一世系~三十五世系)

第八叙:仁义衍洪福(三十六世系~四十世系)

第九叙:贤才化育培(四十一世系~四十五世系)

附二:会昌文氏字派之二

(会昌文氏四世祖:论二公、论三公两大公房各修、合修族谱字派)

五世系~十世系:论二公房:启旺德志景文  论三公房:禺恭友文广绍

十一世系~十五世系:论二公房:元文守可孔  论三公房:文朝昌思宗

十六世系~二十世系:论二公房:宗泽悠远万  论三公房:上启元士明

(以上为论二公房、论三公房各修老字派)

二十一世系~二十五世系:论二公房:世其昌兴泰  论三公房:清国世兴泰

(论二公房、论三公房各修老字派。其中“兴泰”两字,为论二公房、论三公房合修字派)

二十六世系~三十世系:论二公房:文志日昭宣  论三公房:运文志日昭

(论二公房、论三公房各修老字派)

三十一世系~三十五世系:名臣理学全

三十六世系~四十世系:遵行仁义事

四十一世系~四十五世系:科第庆珠联

(以上为论二公房、论三公房合修字派)

(会昌文氏乾隆丁亥谱)

四、迁徙栖息

据《会昌文氏族谱》载:[节选]江西文氏始祖春元公,汉蜀成都文翁二十四世孙,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以功授帐前指挥使轻车都尉。从征南唐李煜,下洪州,留公镇江西。公尝巡郡邑,至庐陵,爱山水清佳,稽留永新治北钱市,寓通判袁宅,袁重其器宇,惟一女以妻之,因而家焉。江西之有文姓实自公始。

译文:江西文姓始祖文春元,是汉朝时四川成都文翁的二十四代嗣孙。文春元于后唐庄宗三年(公元925年),因军功被任命为帐前指挥使轻车都尉,后从征南唐李煜,大军来到南昌,留下文春元镇守江西。文春元巡视江西各州县,有一天他来到庐陵(今吉安地区),因酷爱这里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就决定留在永新治北钱市安家,并客居在袁通判家中。言谈中,袁通判得知文春元至今尚未成家,又见文春元气宇轩昂,谈吐不俗,便将自己心爱的独生女许配给文春元做妻子。后来,文春元就在吉安安家立业,成为江西文姓的始祖。

据《会昌文氏族谱》载:[节选]会昌文氏始祖有俊公,春元公第十五世孙。元初以叔雁门侯荫,读书成均,授潮阳主簿,多惠政。迨解组归,至筠门岭,闻吉有寇惊,遂稽留一载,悦湘江风景之美,揭金置产,欲为菟裘之计。后徙邑之东门,因兵燹,又徙邑东河背家焉。

译文:会昌文氏始祖文有俊,是江西文姓始祖文春元的第十五世孙。元朝初年,文有俊因得到其叔父雁门侯的庇荫,又因他读书勤奋,取得功名,被任命为广东汕头潮阳主簿。文有俊在任期间,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当地传为美谈。文有俊任期届满回乡,行至会昌筠门岭,听到家乡人来报,说吉安家乡有草寇作乱。于是,文有俊举家滞留筠门岭住了一年。文有俊客居筠门岭期间,喜爱上了湘江这片美丽的风景,就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买房置田产,决定长期隐居在这里。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前途,文有俊举家迁栖会昌县城东门。为躲避兵燹,文有俊再次举家迁栖会昌县城东河背。

据《会昌文氏族谱》载:会昌文氏后裔,系开基祖有俊公一脉相传,由江西吉安富田迁入会昌东河背。有俊公的后裔,目前大部分栖息在本县境内。另据《会昌文氏联修族谱》载:会昌文氏自元代有俊公迁徙会昌后,生育国显、国华、国秀、国荣、国章、国奇六子,并稽留国华、国章两公房在会昌繁衍生息,现今两公房均子孙昌盛。国华公次子元盛,生育朝奉、朝卿、论一、论二、论三五子,并开始往会昌边远乡村迁栖发展。先是论二公迁居湘乡罗田石渴,传至六世才旺公,再迁徙至站塘横岭社公坝,而后有子孙往于都、兴国等县繁衍生息。紧接着是论三公迁栖珠兰上照,后迁徙长教,成为长教文氏开基祖。后来,其子孙又分居三处,第一处是文珍公五传昌龙公,携其弟昌凤公迁徙瑞金邦坑上礤;第二处是龙公二传宗权、宗彬、宗柏、宗榜迁至承乡之西坑罗田等地发迹,宗桂子孙仍居上礤;第三处是文敬公五传昌扬公,徙居常安保之由古坑,只留文远公子孙在珠兰长教繁衍后代。而朝奉、朝卿、论一三大公房,仍然居住在县城周边繁衍生息。会昌文氏二世国华公房的其他子孙和二世国章公房子孙,自八世后皆纷纷迁徙本县其他乡村发展,其迁徙情况和人口总量详见附表。

此外,另有会昌文氏二世国显、国秀、国荣、国奇四大公房的迁徙发展情况,族谱记载简略,无从查考。"

据《会昌文氏族谱》载:美国、香港、台湾、福建省、贵州省、海南省、梅州市、南昌市等国家和地区,均有会昌文氏后裔栖息。本文章转自中华文氏宗亲网。至于缘何迁徙,因族谱记载简略,无法考证。历年来,在文氏清明祭祖期间,已经迁栖外地的会昌文氏后裔,均会派遣代表参加在会昌文氏宗族举行的祭奠先祖仪式,谨表缅怀之情。

据会昌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会昌文氏人口数为1.34万余人。另据会昌文氏宗族理事会提供的人口数据汇总,与官方普查的会昌文氏人口总数基本相吻合。在会昌县城及周边、文武坝镇、西江镇、筠门岭镇、珠兰乡、站塘乡、右水乡、小密乡等乡镇居住的文氏人口比较多,目前已经达1.25万余人,在本县其他乡镇(含外省市),均有少量会昌文氏后裔栖息,人口约0.1万余人。经统计,会昌文氏人口总数为1.35万余人。

(本统计表因时间跨度,可能与现在的数据存在差别,仅供参考。)

五、历代名人

元朝:

有俊公传

文杰,字有俊,出生于宋朝末年,会昌文氏始祖,为信国公诸孙(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敕封信国公),国学京公的次子。元初以叔雁门侯荫,读书入仕途,授潮阳主簿,在任期间清正爱民,深受当地百姓拥戴。任满还乡,闻家乡吉安有草寇作乱,遂定居会邑,开馆延师,教育子孙。其孙元炳、元衡、元英,克承家学,先后补州庠生。

明朝:

右吉公传

文伯达,字右吉,有俊公第五世孙,以岁贡入国学,以孝弟名世。永乐年间,皇上下诏书,各州县举荐一位德才兼备的贡生赴京,晋见陛下。全县极力推荐伯达公,公在金殿上应对如流,论述精辟。拜邢部主事,历升工部营缮司郎中。告老还乡,施粥赈灾,传为美谈。殁后,宗人建庙崇祀。著有《金台日录》传世。

清朝:

峙公传

文峙,字山起,号皎庐先生,有俊公第十六世孙,精通经、子、史、集,诗词歌赋,文采斐然。以会邑廪生应试,中丁卯科副榜,考选王府教习。甲午中第二十名举人,赣南道王聘请公为濂溪书院山长,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著有《皎庐诗文集》、《补注史学提纲》诗文集传世。)

1949年后:

文树兰传

文树兰,有俊公第二十四世孙,其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作战牺牲。树兰公自幼家贫,依靠祖母抚养成长。1949年会昌解放,树兰公年方弱冠,气宇轩昂,投身土地改革运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水东乡党总支部副书记,金星农业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城关区区委委员。当选江西省人大代表,授予全国劳模,评为全国英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尚有其他众多宗亲贤达,因篇幅,只列姓名,略简介:文兴启、文由荣、文志辉、文基民、文昌接、文卫国、文剑冰、文娟(女)、文瞳眬、文奇、文质金......

(目录一)

来源:文桥贵

作者:文会春

相片:文科亮

编辑:文四海

〉〉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在文章后留言交流和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