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文姓五位宰相,你知道吗?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中华文氏宗亲网

www.wxzqw.cn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即辅助帝王、掌管国事。宰相的正式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所以不同时期宰相行使的权力有大有小,有虚有实,甚至出现相权与皇权相互竞争的情形。

回顾历史,文姓人出了很多在政治、文化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他们饱读诗书,金榜题名,位极人臣,经纶济世,以文安邦,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清晰灿烂的足迹,在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或品格,形成了文氏家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历史上的文姓五宰相

北宋 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文彦博升任同平章事。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宋朝初年,宰相的官衔沿用唐制,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际担任宰相者,北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枢密院事(或枢密使)主兵,称为"二府"或"两地"。皇佑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复相。嘉佑三年(1058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元丰六年(1083年)以太师致仕。宋哲宗即位后,经宰相司马光举荐,起授平章军国重事。元佑五年(1090年),再次致仕。

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年九十二。宋徽宗时,与司马光等并入元佑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

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被世人称为贤相。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文彦博的曾祖父敬时为避晋高祖石敬瑭之名讳,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以文为姓。

南宋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1256)科进士,集英殿答对论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钦点为状元。历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瑞州知州、江南西路提刑、尚书左司郎官、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平江府知府、兵部尚书等职,因多次反对与弹劾权臣而被贬罢职。德祐元年(1275)正月,兴兵抗元,尽以家资充军饷, 以江西安抚使名于赣吉两州招义兵,八月抵临安,任兵部尚书兼都督参军。德祐二年(1276-景炎元年) , 元军兵至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抠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基本上官职大于左丞相。二月初,赴元营谈判,遭扣留,二月底于京口脱险。拥立益王赵昺,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坚持抗元,且收复了一些州县。

祥兴元年(1278)四月,赵昺即位,八月加文天祥少保,封信国公。十二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北)兵败被俘。他坚决拒绝元将张弘范的劝降,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名句。文天祥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近四年,其间,元帝多次劝降未果,天祥誓死不屈,作《正气歌》,以明心志。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文天祥就义于柴市,时年47岁。临刑前,文天祥作绝笔自赞,系于衣带之间,其文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后人为凭吊瞻仰,于其囚禁地建造文丞相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

文天祥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前期作品多为应酬之作,后期则为精华,表现其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诗文风格自德祐后一变为激昂慷慨,气势豪放,偶亦沉痛悲凉,被誉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文天祥还善书,其行草、小篆颇得晋人法度,又博采唐人草书之长。

出自于姬姓,是以西周周文王谥号为文姓,雁门郡,西汉蜀太守文翁、江右文时之后。

明代 文震孟

文震孟(1574-1636),初名从鼎,字文起,号湘南,别号湛持(一作湛村),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孙。明代官员,书法家。

博通经史,尤长于《春秋》,但科举不顺,十次会试失利。天启二年(1622)46岁时,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因疏陈勤政讲学,忤魏忠贤,被廷杖八十,贬职调外,愤而告归故里。崇祯元年(1628)以侍读召,改左中允,充日讲官。三年(1630)进左谕德,掌司经局,直讲如故。又因连劾魏党王永光,被斥为"任情牵诋",乘机避归五年。五年(1632),在家被擢为右庶子,重新赴任,未久进少詹事。崇祯八年(1635)正月,闯王李自成占安徽凤阳,捣毁皇陵。借此历陈致乱之源,七月擢为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东阁大学士,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秩正五品。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因与权奸温体仁不洽,被劾落职。九年(1636)卒亡,十五年(1643)追赠礼部尚书衔,赐祭葬。南明福王追谥"文肃"。书画有家风,"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牒署额,与待诏(文徵明)埒"。他的著述颇丰,主要有《念阳徐公定蜀记》、《剃茶说》、《策书圆记》、《姑苏名贤小记》、《文肃公日记》、《文文起诗》等。

出自于姬姓,是以西周周文王为文姓,雁门郡,西汉蜀太守文翁、江右文时之后,先祖自江西迁湖南衡山,再迁苏州。

南明 文安之

文安之(1592-1659),字铁庵,湖广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南明大臣,文学家、文史著述家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永历四年(1650),到梧州见永历帝,任东阁大学士。《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次年,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往四川督师,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农民军夔东十三家抗清。永历十三年,督十三家中的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十六营由水路会攻重庆。后因十六营中的地主武装谭弘、谭诣杀死谭文致遭失败。不久郁郁病死。文安之一生酷爱诗文,所到之处,多有题咏,充分表达出他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其作品有《易佣》14卷、诗文集《铁庵稿》、《略园集》,清同治年间《宜昌府志》存录文安之诗20首。

始迁祖文显,明初由江西吉安迁至夷陵鸦鹊岭镇文畈。

清代 文祥

文祥(1818-1876),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世居盛京(今辽宁沈阳)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之一。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工部员外郎、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署刑部侍郎。辛酉政变后受重用,担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倡导洋务"新政",成为清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领导人之一,同治前期甚至被看做是"文祥和沈桂芬的时代" 。曾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职。

光绪二年(1876年),文祥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文忠",入祀贤良祠。文祥好书、画,篆、隶得古法。有《巴林纪程》、《蜀轺纪程》等存世。

出自少数民族改文姓,满族瓜尔佳氏入关后改姓。

编辑:文四海

〉〉如有建议或意见,欢迎在文章后留言交流和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