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故事 | 河北省容城县南文营文氏

 文氏家族 2023-01-07 发布于湖南

全球最大的文姓交流平台

新闻 | 族谱 | 文化 | 寻根 | 联谊

这里有最新最全的文氏族谱

点击上面中华文氏宗亲网关注我们

南文营,冀中平原上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村里 80% 以上为文姓家庭。村名中的“文”字说明村子与文姓有关,村民以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近几年村内涌现出以毛绒玩具为主的加工摊点,村经济发展活跃。


《容城县地名志》载:据传,明代时,南文村文氏家族部分居民迁此建村,因紧靠南文村,故取名南文营。南文村在南文营村东北紧邻,明代前,曾有南文、北文两村,因文姓户多而得名。后北文被洪水冲毁,村民迁至南文定居,仍称南文村。

南文营村和南文村都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大河镇,位置紧邻,这两个村落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点,二者唇齿相依,两村原为一体。


据村里老人说,早先在南文营文家有兄弟二人,其中一支搬去雄县文家营村(时间、原因无可考)。从两边后人的叙述可以断定,确有其事。另据资料记载,雄县文家营村,元末建村,称杨宋庄,时姓兄弟居此。明洪武初年,时姓后代有一力大超群者,与县官发生口角,误伤人命。为避祸随母文姓。时逢永清卫军于此扎营,改名为文家营。

南文营和雄县文家营,像一对亲兄弟一样,手足情深。

20 世纪 70 年代,生产队的时候,村里人常到周边村子卖菜,每到文家营村,一听说是南文营来的,人们非常热情,请进家中,好饭好菜,尽心款待,家人一样。文家营的人来了,南文营人同样热情。目前两边人员仍有来往沟通,感情很深。
另外,南文营文家与北河照的杨家有“文杨一家”的说法。过去,两村两家之间有亲戚关系,感情不错。杨家曾有一支没有男丁,便打算从南文营的文家抱养一个儿子,延续香火。两家商定,杨家将来有了孙辈,再还给文家。后来,杨家这支果然人丁兴旺。三代之后,杨家按约定将一个孙辈送回文家,两家感情日深。此事传为佳话,叫“借子还孙”。于是就有了“文杨一家”的说法,实为不假。

文玉斌,据说就是“借子还孙”的那个人,所以,与文家其他分支不同,没有兄弟。先祖一人撑起家族,实为不易。养家立命的资本靠的是祖传中医。行医准则是:治病救人,淡泊名利。文玉斌的医术闻名方圆几十里,白沟、定兴多有慕名而来就医者。无论风雨天气,还是寒冬腊月,无论艳阳当头,还是半夜三更,有求必应,无丝毫怠慢。祖上心里牢记着一句话:人命关天,耽误不得。

村里人生活困难者常有,但人们从没因看病为难。祖上有句话,问病不问钱,有钱看,没钱也看。

祖上的威望,换得家族兴盛。文玉斌一连生了6个儿子:文汝霖、文春霖、文清霖、文沛霖,另有文广霖没有子嗣,还有一子小名傻子,没有结婚。文汝霖生有文星台、文星阁;文春霖育有文星桥、文星智;文清霖育有文星楼、文星辉;文沛霖育有文星府、文星耀,共8个孙辈,都很出色。到父辈时发展到兄弟18人,可谓枝繁叶茂,遍布于各行各业,为家族的兴旺,家乡的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发光发热。

文沛霖继承了祖上的医术,两个儿子行四文星府和行七文星耀将祖上的医术传承并发扬光大,文星府在乡卫生院工作一生,救治乡人无数;文星耀先是在白沟行医,后被高碑店医院请去,位至院长。

祖父辈赶上了动荡的战争年代,其中文星桥、文星智参加了八路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战勇敢,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两人转业到呼和浩特工作,文星桥年近百岁高龄,仍然健在,两个儿子文明、文峰在政府机关工作,卓有成绩。文星智离休后,回到老家,关系转至老干部局。文星辉参加工作后,分别在县委、检察院工作至离休。留在家乡的族人也参加青抗先、民兵等组织,积极为革命工作。

如今家族延续已历7代,形成150多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为国家、社会、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会恩(右)在收集整理家谱资料

2021年11月,随着雄安新区容东安置区的建设完工,开始了村民的回迁工作,南文村是雄安新区首批搬迁村之一。在新建成的容东安置区内,一条以南文村命名的新型社区出现,南文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高高兴兴搬进了新社区。随着从村民到居民身份的转变,他们的生活也将会节节高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讲述:文会恩、整理:陈喜明《文脉相通》

编辑:文四海

欢迎加入200万文家人 

中华文氏宗亲网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投稿联系:微信wen07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