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乡段德昌中学 毕仁旺 邮编:444324 一、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由抽象向直观的转变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由于多媒体不受时空的约束,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借助于大量的图片、动画和影像资料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观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缩短了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不同函数的图象,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明确的展现,如二次函数图象,平移变换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等得到直观清晰的表达。而传统教学中对这些内容的处理往往是语言与板书的叠加,学生难以消化和接受。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创设了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现代数学教学需要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十分重要。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越来越被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而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及进取创造精神。我们的学生终将走向知识飞速增长的未来。尽管我们无法教给学生无限的知识去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但有可能也应该能够“教会学生思考、善于自学,培养他们现代社会中进行创造性的独立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可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学生人数的统一限制,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因为传统教学的模式决定了教学必需照顾整体,而教学的“一刀切”就满足不了每一个学习者的要求。要因材施教必需要有教学的个别化,数学教学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新课标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要求教师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 初中数学课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是说数学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思维的创新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有以下一些变化 : 1. 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比划一下,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加深巩固,自己归纳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上面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经过长期地努力才可见成效的。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