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冬葵子 冬葵子,味甘,性寒,无毒。 这味药和之前说到的第88位药—“姑活”非常相似。 据倪师考证,这两种药材有可能,是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因为这两位药非常相似。
毕竟本草经原文,上经只有一百二十位药,经后世重组,故有可能出现很多重复的药物。
有可能是因为南北方不同,北方产的名叫姑活,南方产的叫冬葵子,而使用上面都差不多。
姑活的本经原文是,其味甘,性温。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姑活应该是产自北方,因为北方比较冷,这个药必须是抗冷才能生长,故性为温。
而南方就比较热,生产出的东西就比较甘寒。
例如,南方的甘蔗,台湾产的甘蔗的性味都是甘寒的。
而北方很冷的地方,就会生产出热性的附子。
所以北方的东西都是比较甘,带温的,同样的本草名字也不一样。
就比如说姑活,名字听起来有些怪怪的,感觉没有一点线索可依,也可能跟当地的方言有关系。
就像之前倪师所讲的,其中一个方剂的名字为“抵挡汤”,而这三个字就是山东话,属于当地方言,抵挡、抵挡,所以就出来一个抵挡汤。
当地“抵挡”的意思就是说,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一个可以用。
当然,像诸如此类的,只有本地人山东人才能看的懂,如果是换成浙江人,那真就看不懂了。
孟铣说,它能够出痈疽头,当身体里边化脓的时候,就比如当女人乳房的奶水排不出来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它浮出表面来。
中医里面包括,不管你是乳房肿块,还是喉咙肿,又或者是身上的青春痘,还是小孩子生的疖子。
身体只要有肿块在那边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让它浮出于表面上来。
越是把它浮在表面上,弄出来之后就没有事情了,这些都不致命的,但是这脓要是不出来往里走,这就是致命了的。
像乳癌就是往里面走的。当你把它治的这个脓一路往外走,然后从这个乳头出来,这都属于顺症。
反之,这个病,你越治脓越往里走,凹进去了,这就是逆症。
顺症的时候几乎是百分百能够治好的,但是到后面,病情越深、很深的时候,几率就小了,不见得是就是百分百能治好了。
当然,这要看几率,也就是看你的命了。
而冬葵子便有使脓水往外推的功效。
而冬葵子的苗拿来做菜非常好吃,因为它甘淡,所以都可以拿来做菜使用。
还有大黄的苗也很好吃,像美国人就经常拿大黄的苗来拌沙拉,非常的好吃。 但是根不能吃,一吃就下痢。
 139、苋实
其味甘寒,主青盲,明目,除邪,利大小便。 这位药很少用,现实也很少有人见到,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140、瓜蒂
瓜蒂用的也很多,而且瓜蒂到处都有。 你可以从市场上去买回来那个甜瓜,而越甜的瓜,那个瓜蒂就越苦。
这味瓜蒂就是中药专门的吐剂。
当病在上焦时我们会取“吐法”来治疗,当然灌肥皂水也是可以的,但是会非常难受。
这味瓜蒂,只要吃下去就会吐出来。
瓜蒂,味苦,性寒,当你闻到这个味道的时候就会恶心,就已经很想吐了。
所以,在喝的时候,最好是把鼻子塞住,再去喝。
瓜蒂主去大水,去面部、四肢的浮肿。
上焦有病,是由于痰液堵塞在肺下面,导致肺里面的水没有办法进入肾脏。 肺是肾的母亲,肺在上面,肾在下面。
肺是水库,里边的水就是肺,流出来进入河流,里面的水就是肾脏。
当水库堵到的时候,比如说肺的下方(隔膜),痰液很多,被堵到一起,肺里很多水没有办法下去,那肺这边,就会累积起来,肺主皮毛,然后全身就会发起来。
这时候患者的表现就是痰咳,咳不出来,非常短气,胸胁苦满,非常的痛。
这个时候呢,就是用瓜蒂,瓜蒂散进入身体之后,痰就会吐出来,痰一出来,堵在那边的水就都散下去了。
这个原理就好比,你想象一下,你把一只吸管插入水中,然后上面用手按住,这时候,吸管里的水就流不下去了。
这就是因为上面不通嘛,所以底下的水下不来,但是当上面的手一松开,那么水自然就流下去了。
吐法的原理就在这里。
上焦有实症的时候,就要用到催吐的方法。
像全身的水肿,这就属于实证。
所谓实证,也很容易判断,如果一个人精气神十足,声音很洪亮,很明显这就是实症。
如果一个人非常的安静,说话几乎没有声音,这肯定就是虚症。
当人没有办法吞咽的时候,那我们就用瓜蒂去催吐,瓜蒂吃下去,根本就无法忍耐,所以一定会让人吐出来,很好用。
平时,就可以把这种越青越绿的香瓜,就是那种非常苦的瓜蒂都采集来,这个蒂,就是瓜的头那一节儿。
弄下来后,晒干,然后收起来备用。
另外,如果说,吃瓜蒂过量了,太多了,导致呕吐不止,这时候,要用半夏来止吐。
一般情况下,瓜蒂使用一钱就可以了。
如果质地是药粉的话,那一钱大概就是一汤勺的量。
也就是我们平常喝汤用的小勺子,一勺大概是一钱的量。
平常一钱的量就够了,假如说体格特别的大,特别的壮的话,你就用到两钱就可以了。
那么,作为一个医师,在会用吐药的同时,一定也要学会如何去止吐,要能收能放。
 141、白瓜子
这里的白瓜子并不是指南瓜子,而是我们的冬瓜子,也可以叫冬瓜仁。 这个冬瓜仁是入肺的,止咳、润肺、祛痰,令人悅泽、好颜色。
其味甘,性寒,无毒,能够泄寒热,利小便,消水肿。
这个药很好用,一般就平常用到两钱、三钱都是没问题的。
因为冬瓜仁味甘、性寒,所以遇到热症,比如,嘴里燥渴,咳嗽有浓痰,甚至咳血的时候,都会用到冬瓜仁。
其实,这就是作为伤寒论里面治疗肺炎的方药。
我们在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时候,会发现中间会差那么一些方子,被丢失掉了。
张仲景在编著伤寒论的时候,真的是非常系统,按照六经辩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甚至于每一个点遇到错治、误治而导致的现象,都会一一将缘由和方子,都罗列说明,非常的细腻清晰。
但毕竟是古籍,还是竹简,到现在几千年的历史,朝代更迭,不免遗漏,丢失,而这种情况还很多。
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方子叫“苇茎汤”,它里面就含有冬瓜子,而这个方子是孙思邈的千金方里面的方子,被倪师钻研发现,用来填补在缺失的条项里,难能可贵。
后续在倪师讲解的伤寒论里面,也都被倪师采集了很多各个大家的名方,填充在伤寒论里面,方便我们大家来学习和理解。
这其中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我们这些中医学习者是莫大的幸运,让我们在学习钻研的同时,省去了生命中的大部分苦思的时间,这些都是像倪师这样的先辈们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
万分感激如此师者的伟大,呕心沥血,用生命认真去做一件事。
 142、苦菜
这是上经当中的最后一位药。 其味苦,性寒,无毒;苦菜处处有之,且凌冬不死。
由于性寒,我们平常可以当食物来吃。
苦菜主明目,能坚、能泄,苦味大部分又都是寒性的。
所以,像热性的下痢都可以拿来用。
捣成汁,或饮或敷,都可以治眼睛的病,可以明目,还可以敷面。 之前讲过,有很多药都是可以当成药水点在眼睛里的。
我们把“上经”中的药,总结会发现:
第1-18味专门是玉石,石头类的上品。
第19-91味是草药类的上品。
第92-111味是木头入药的上品(所谓上品是平常都可以拿来吃的)。
第112味是一味来自人身上的上品-头发。
第113-118味是走兽类的上品。
第119-120味两位药是两只脚的、禽类的上品。
第121-130味是虫类,鱼类的上品。
第131-135味是果类的上品。
第136-137味是米谷类的上品。
第138-142味是菜类的上品。
如果说,你想益气延年、养生就要从“上经”找药,这本经典是几千年传下来的,已经足够。
而“中经”120味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要斟酌其宜。
且经文曰,要去病、补赢者、本中经。
所以说大病来了,一定要靠中经上面的药,上经的药只是拿来平常养生用。
|